发信人: cancerlt(迷幻列车)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37:07), 站内信件
|
“关于这个唱歌,我体会就象谈恋爱一样,一定要有想象力,一定还要有激情,只要有了激情和想象力,这歌就唱好了”。这是我在2001年末听到的最精彩的一句电影旁白,尤其是导演借助一位在公园里唱歌的老者口中表达而出,让人过耳不忘也渭然兴叹。接着5分钟后,我在沉默中随着电视里的倒数声与世界一起迈入2002年,我不知道这一刻的世界是否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但是可以想象得出她会很热闹、很沸腾、很光彩眩目,让人花眼,就象一座蓄势已久后喷发的火山一样。我沉默着、沉没着。面涂四壁地象是在静待什么,我象个电影放映员,在为电影院里的唯一一个观众——自己,放映着电影,光线没有在我眼中灼下那道彩虹状的痕迹,却一再告诉我,这无疑是一个花眼的夜晚。
越来越喜欢有大段画外独白的电影了,每次经历这种电影的感觉,都会让我心情异常的平静,此时所有的欢欣、忧伤、回忆、现实在心底静静地流淌,虽波澜不惊却清晰脉动。那些事、那些情与我就如两个不同空间的偶尔的交错一般,我看见她们却无法触及。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每次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观望人群时,心情便会归复平静,因为这一刻,在烦嚣的世界里尽管我失语了,但是却清晰地听到了躯壳里内心的声音,它呼唤着我,给我继续幻想的勇气。这是我喜欢《花眼》的一个理由,我一直怀疑,李欣一定是先写好这些独白才想画面表现的,那些零碎如MTV的镜头加剧了我的这个想法,他一定是这样干的!
等待、幻想、阳光、天使、爱情,这些构成了《花眼》中的所有语言,这些充满着温暖和感动的语汇,象拼图一般,一点一块地组成一幅平凡而美丽的故事。大学机电系男生的初恋、小学体育老师与爱人日复一日的麻木和习惯、寻找爱情的女孩和守侯的牧林人,爱情就这样在幻起幻灭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实在。很轻易地,我陷入了导演编织的幻想中而不愿离开。而电影放映员武拉拉在公园的阳光下的想象和等待、一对天使在城市中的穿梭,使我毫无理由地确信了 “这城市有一双天使的眼睛,她看着我们,也看着爱情”。所谓的缘起,是两个在等待许久后的人,历经了幻想,渡过了阳光下的阴影,在天使的守护和指引下,心牵在一处。而不在等待了,不在幻想了,不在看得见天使了,爱情也就缘末了,或者是说,已没了激情和想象力了。
我喜欢冬日里的阳光;我喜欢在阳光下温暖地等待;我喜欢看着那一张张亲切而陌生,也不会刻骨铭心的脸;我喜欢与你擦肩而过并迅速在人群中认出你;我喜欢和你象两只小蜜蜂,累了,想在哪睡就在哪睡;我喜欢城市染花了我的眼睛,依然能看清阳光下的爱情;我喜欢设想你的存在,与体验自己的存在一样重要。喜欢着,就象长期忧伤着一样;喜欢着,就象永远幻想着一样。
影片最后的独白终于揭露了李欣的秘密。“我会去等,等待那同阳光里的想象同样真实的一场约会”,“对我来说,可怕的不是认不出爱人,可怕的是,失去了等待”。将等待剖析得如此透彻的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将等待描绘得如此美丽的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将等待的过程设计得如此生机的又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李欣没有多解释,而我认为,《花眼》中的武拉拉似乎只是一个符号,只是个诱导你思考的符号,他不是结果,因为根本没有结果。我于是相信了“从冬天到春天到夏天,阳光滋养着树林和水”,我于是相信了这些在阳光下幻想的故事。
我就这样一直等待,我就一直这样等待……
---- 牛B是牛B者的墓志铭
傻B是傻B者的通行证
终有一天,我们什么都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