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ermany()
整理人: vlai(2000-11-16 16:43:24), 站内信件
|
陶瓷工艺江户早期至中期间,开始出现瓷器,创始色绘,由仁清完成日本意匠。 到了后期,瓷器作为一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全国各地大量生产。
桃山时代由长次郎创始的乐陶,在江户旱划出其三代道人(?~1656)以高温烷 成,在釉药上见出彩色, 又从黑釉和赤粮中抽出白釉而表现纹样,技术上精益求 精,追求变化,可以说道入集乐陶之大成。本阿弥光悦, 在二代常庆和三代道人 的指导下,自制乐陶茶碗,发挥出优秀的才能,留下铭为“不二山”(酒井家) 、“雨云” (三井家)、“时雨”(森川家)、“乙御前”(森川家)等名品。 其中,“不二山”有力度的直线造型,“乙御前” 平易近人的曲线造型,使乐陶 茶碗产生雕塑性格又各具符色,成为光悦敏锐艺术感性的结晶。光悦之孙光甫( 1601~1681 ,号空中斋)也擅长陶艺。
在北九州,文禄、庆任之役后带回日本的朝鲜陶工开始从事陶业。1615年顷,入 籍的朝鲜人李参平苦心探求陶器原料, 结果在有田泉山发现白瓷矿,1616年在当 地开窖,在日本最先制造瓷器。最早的瓷器采用白瓷染色手法。17世纪40年代, 在有田出现了使用赤、黄、绿等色自由描绘纹样的赤绘瓷器。其创始人为酒井田 柿右卫门,受到中国赤绘技法启发。历代柿右 卫门的作品仿制明末彩瓷,格调高 雅。传世的柿右卫门作品,仿清康熙时线条细致、色彩鲜明的特点,可能作于元 禄之后,在 乳白色的素地上以鲜明色彩和锐劲笔线产生优美的效果。柿右卫门创 始的赤绘瓷器,不久在有田一带的窖中大量烧制,又因主要从伊万里港传播到各 地,而被称为伊万里瓷。它在元禄时采用了风俗图和荷兰船的图祥,在宽文年间 输往当时还没有瓷器的欧洲而获得好评,在荷兰各地被仿制。有田所处的锅岛藩 ,1628年以来设立藩直屋的窖,在严格的监督下,推出特制的染色彩绘瓷器,称 之 为锅岛瓷,其中的彩绘瓷器尤其精美。彩绘瓷器还传到加贺,产生九谷瓷,与 柿右卫门瓷、锅岛瓷共同代表日本彩绘瓷水平。九谷瓷据说是加贺藩士后藤才次 郎在有田学习赤绘手法后创始的。开窖时期可能在17世纪中顷,1800年顷废止。 九谷瓷的特色在彩绘的豪放 ,彩绘叭叭鸟纹碟(东京国立博物馆)直径超过30厘 米,花鸟和几何纹样均有力度,最能发挥其特色。
在京都则有野野村仁清(生卒年不详),致力于陶器上的彩绘,以优雅的日本式 彩绘手法创始京陶。他出身于著名茶壶产地—— 丹波野野清的陶工家庭,去京都 后开姚在粟田口烧制茶器,在学习各种艇陶法时,受到茶师全森宗和(1584~16 56)的赏识,更受到 仁和寺宫的庇护,1647年在仁和旁门前筑窑,1661~1680年 为其鼎盛期,仁清的彩绘陶器,并不是直接从林右卫门彩绘中分出的,而是 以粟 田口窖的初期手法为基础,加以发展而成。它那独创而卓越的意匠,在以藤、山 寺、吉野山、青松、僵粟为图案的大型茶壶中发挥得最为充分。这些图案大多是 根据绘师的草图,比如山寺茶壶多具狩野派风格,器粟茶壶则是出自长谷川派风 格,其他的茶壶自由采用诸流派的装饰画法。仁清成功地通过金银和色彩的巧妙 配合,以艳丽的大和绘色调表现这些图样。他运用出色的轮制技术,产生兼备 忧 雅和力度的器形,与美丽的彩绘相配合,给作品带来高雅的格调。他的陶瓷雕塑 ,以彩绘野鸡香炉(石川县美术馆)著称。彩绘金银菱重茶碗(热海美术馆)具 有荷兰风格的洒脱意匠。他还擅长寒山拾得图茶碗(京都鹿苑寺)所使用的锈绘 技术。总之,仁清的作品最能代表日本江户时代陶瓷艺术的水平。
尾形光琳之弟乾山,随仁清学制陶,1699年在京都郊外鸣流泉谷开窑,在光琳的 协助下开始真正制陶,在此度过13年。 1712年由于经营不利,移往京都二条通丁 字屋町,开始贩卖陶瓷。1731年去江户,住在入谷,在制陶和作画中度过晚年。 乾山作品的特色在于彩绘,除了自仁清学来的方法外,还成功地尝试了乐陶的釉 下彩绘,并最早在京陶上尝试白瓷赤绘,手法独创,有独特的自由洒脱意匠。寿 老六角碟(大仓集古馆)由光琳彩绘,梅花茶碗(梅泽家),以彩绘手法大胆地 将光琳的装饰画主题工艺化,花瓶受到荷兰陶器的几何意匠的影响。乾山的陶器 无论手法和意匠上都极为多样,可以说在京陶上开辟了新境界。
又有备后(广岛县)姬谷陶彩绘,一度烧制子宽文年间,遗品虽少,但其清纯之 美,70年代以来获高度评价。
进入江户后期以来,京都的中国人后裔奥田颖川(1753~1811)有志于制陶,利 用当时文人间盛行中国趣味的热潮, 仿造中国的彩绘瓷器,1804~1830年间推出 一种新瓷器——清水瓷,取代以往的彩绘陶器而成为京都陶瓷的主流。从颖川门 下 涌现出青木木米和仁阿弥道八(1783一1855)。木米又是著名的文人画家,读 过清人的陶瓷专著《陶说》后,开始向颖川学习制陶,在青瓷等中国式煎茶器上 发挥优秀的才能。道八为世袭的陶工,学于颖川后完成染色瓷器。他的特色在于 继承仁清、乾山的 传统,推出具有日本意匠的抹茶器及人物、动物小雕塑。颖川 的门人还有擅长青瓷的钦古堂龟袖(生卒年不祥)。永乐保全(179 5~1854)与 木米、道八并称三名匠。他模仿中国交趾陶、仁清陶器,在各种陶瓷上发挥才能 。其子和全也是不劣于其父名匠。
于是,京都陶瓷在幕府末年迎来名工辈出的盛况。这些陶工分别被招请到各地, 使京都陶瓷在各地推广。与此同时,各地普遍开始 制造瓷器。九谷瓷曾一度停产 ,自木米于1807年被招请到金泽在春日山开窑后,从1817年顷恢复,生产出各种 彩绘瓷器,被称为 “新九谷瓷”。1807年,加颜民禽将有田瓷器的烧制法移植到 濑户,使濑户瓷器急剧发展,与有田并列为日本瓷器两大产地。从江户中期到末 期,全国各地陆续开办了众多的瓷窑,瓷器开始普及到民众日常生活。
在地方陶器中独树异帜是万古陶。它是伊势桑名的富商沼次弄山学京陶后创造的 。制品以茶陶为主,反映出当时的异国趣味, 在由荷兰风格纹样的赤绘上发挥特 色。弄山还在江户的别邱制陶,曾受将军家御用,广为人知。
另外,根植于实用性的庶民漆艺,中晚期在各地出现不同的发展盛况,其中颇具 特色的有:津轻的津轻漆艺,岩手的南部衍、 秀衡概,会津若松的会津漆艺,熊 代、飞弹的春庆漆艺,越中城端的城端漆艺、能登轮岛的轮岛漆艺,小洪的若狭 漆艺、吉野漆艺 ,纪州的黑江漆艺。它们作为地方名产保留至今。这些地方的漆 艺大都采用色漆绘、密陀绘,色彩丰富。
-- 毛主席语录有云:“枪竿子里出政权。”
HITOMI兵法有训:“同族对打出资源。”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8.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