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网友妙论>>武论>>以武论金庸----探讨武侠创作方向

主题:以武论金庸----探讨武侠创作方向
发信人: zhengyi8077(zichuanxiu)
整理人: yerk(2002-01-27 03:28:05), 站内信件
武侠小说,它别于其它小说在于他的"武",甚至我们连"侠"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前不久不是闹过一阵"文侠"小说吗?所以武侠小说当以写"武"为基础,分析武侠小说也不妨从"武"入手,下面我就将武侠小说的"武"粗分武功、武事、武人三个方面以金庸小说为例来试着解读。 
一:武功 
金庸十四部小说写尽十八般兵器以及形形色色的武功,洋洋大观,述之备也,在《倚天屠龙记》中无色禅师与郭襄打赌,十招看出她的来历,以他罗汉堂首座,谅非虚言,甚至在《射雕》中连二流角色彭连虎也夸口在十招之内看出黄蓉的来历,想来便是天下武功之多,总有尽数,而且绝非太多,以此而论,武侠小说作家若是单以写武取胜,只怕也有穷尽之时。 
果然。用比较的方法来看金庸小说的武功可以看到:明教的乾坤大挪移,慕容氏的斗转星移和武当派的太极拳道理相同,段誉学的北冥神功与任我行练的吸星大法意思无二;一套"降龙十八掌"从射雕开始打起,打到《天龙八部》为最,若非《倚天》中丐帮没有杰出英雄,否则一定重祭这一法宝;"无招胜有招"的老套道理(很多武侠小说作家如古龙就早写过了)在《笑傲》和《倚天》用来风光了几回;《笑傲》写各家剑派蔚为大观,《飞狐外传》中将刀论得尽善尽全,他若再在下一部小说中写剑论刀也绝超不过剑的"华山轻灵、独狐无招",刀的"进刀为展、以老欺嫩";《飞狐外传》中各门各派拳脚枪棍写得差不多矣,我怀疑金老先生在以后的写作会常常为避免雷同而煞费苦心。 
在学武上,《飞狐外传》中胡斐的功夫卓然大成,当以赵半山点拔有功,现场教学与《倚天》中张无忌武当山临阵磨枪异曲同工,想来金老先生非常喜欢这一桥段,所以热菜就炒了很多回,同样的场面好像《笑傲江湖》风清扬授剑,《天龙八部》虚竹受业,《书剑恩仇录》陈家洛妙悟神功大败张召重,《鸳鸯刀》中急传夫妻刀法建功,《白马啸西风》中现学流星锤毙敌,甚至段誉呆子言从于王语嫣,石破天身教于丁丁铛铛和丁不四,也类如此。 
在增长内力上,展香主一掌打在石破天的"膻中穴"上,阴阳交汇而成;狄云为雪刀老祖所扼住脖子,方将内力打通;张无忌身陷乾坤袋,还需成昆幻阴指一引,霹雳手一掌,正巧融合神功,也许想出新意也难,所以传统武侠的老套招数也用上了:段誉吸人内力,虚竹受功贯顶,甚至郭靖异蛇,游坦之冰蚕也算此类。 
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将武功写到了极致,传统武功如慕容复的刀法大观、萧峰的掌力神奇不说,段誉的激光武器,扫地老僧的气墙,王语嫣的嘴功,天山童姥的返老还童,简直已经不可能用神奇两字来形容了,试想再要在此基础上写"武功"作一超越,只怕又要回到《蜀山剑侠传》的神怪之中,幸好金庸控制住了,他也知道写武功再也不能上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他的《鹿鼎记》急转直下,又回到《书剑》和《碧雪剑》水平,从上看出金老先生写"武功"上的计穷之处。 
二:武事 
我在这里武事主要指打斗的描写:二人对决和群雄混战。 
在金庸的小说中二人对决虽不如古龙温瑞安那样渲染得惊心动魄,却也更加真实,精采非常。如张无忌与空性拳脚相争,令狐冲与田伯光刀剑竟技,段誉与慕容复两次交手,俱是各备特色,异常好看,就连石清以剑破刀胜安金刀,袁紫衣夺掌门败易吉,郭靖杨康第一次过招,都是过目难忘的情节。虽然也有如张无忌以龙爪手破空性的龙爪手和乔峰以太祖长拳对玄难的太祖长拳,谢逊自伤诱空见和任我行攻他人诱方证偶然小合,大多的时候是写来武以人异,斗因景变,绝少雷同。 
金庸尤其为众所赞的是他对群雄毕聚大场面的描写,他在《书剑》中的西湖双雄会、《碧雪剑》中力解江湖梁子的场面写来还有些手涩,在《射雕》中烟雨楼一战虽然以一场大雾草草收场,已是高出其它武侠作家太多,等到后来写嵩山并派斗剑,聚贤庄大战,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这些大场面时,已臻化境,尤其是《天龙八部》中少林寺一场大战,为古来第一。欲写之前,却荡开一笔写几大神僧少林问罪,待到群雄毕聚,一一写来,各展其妙,笔法丝毫不乱,萧峰,段誉,虚竹,慕容复,鸠摩智,丁春秋,游坦之……,一网打尽天下英雄,揭隐情,道原因,跨度几十年,明伏笔,说牵连,关系数十人,的确好到极点,他人有文章详细分说,我不赘述。 
虽然这一场大战写得已经空前了,但未必就是绝后,他后来也写出了各擅胜场,不逊多让的"嵩山并派斗剑",虽然在《鹿鼎记》中写"杀龟大会"也着墨不多,那是金老先生着重并不在此了,他那时只是全力注重写历史写人去了。武功并不神奇而武事也能写得很出色,比如《飞狐外传》中的"掌门人大会",可见武功因人而异,打斗场面更多是因为作者的安排而显得精彩,而并非武功本身。 
三:武人 
也许没有人认真统计过,金庸老先生十四部小说到底写活了多少人物,粗计一下至少也有上千吧,其中能够在武侠史上占一席之地的至少上百!大英雄萧峰,伪君子岳不群,痴人段誉,书生领袖陈家洛,金毛狮王谢逊,打遍天下无敌手苗人凤,心无纤尘石破天,一代宗师张三丰,大侠郭靖,乡下人狄云,说不尽的韦小宝……,无一不是栩栩如生,让人难忘的人物。 
就连次要的陪衬人物,也许让别的武侠作家来写常常会混为一体(比如楚留香和陆小凤就常常让人分不清楚)金老先生也写得各具特色,绝不让人混杂。 
棋痴若木桑、黑白子、范百龄,书法武功家像朱子柳、张翠山、丹青生,神医如平一指、胡青牛、薛慕华,少林方丈有与任我行斗的方证、死在七伤拳下的空见、自陈其失的玄慈等等,一一说来宛若在目。 
在写完大英雄如萧峰如此之人后,他更写了在人物形像上堪与萧峰比肩的韦小宝,令人深叹敬服,也足以说明人物是永远写不尽的。 
从上面三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知道:武功也许会有写穷的时候,武事也许可以另抒机心,各擅胜场,但只有人物,才是永远无法写完写到顶的,永远有更完美更深刻的人物等着我们去创作,正如古人之言:"前人之述备也,然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曾经有位大文豪夸口自他之后小说创作已到顶,因为他自认写尽了世间众生像了,结果证明他错了。 
他不知道人性永远是写不完了。 
所以武侠创作也是这样,武功也许更无比"降龙十八掌"这般深入人心的武功,但人物,也许我们还是能够写出比萧峰更让人喜爱的的,只要用心去写人性,就一定能成功,甚至极端如古龙一般抛开武功也能写出非常好的人物形象,武功,毕竟只是武侠小说的基础而并不是它决定因素,写人,才是一切小说成为优秀作品的起点,也许,这也放就是我们创作的方向。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