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rkson(水里的鱼)
整理人: sisi8597(2003-03-12 05:40:11), 站内信件
|
发信人: swear (稻草人),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转载:优秀钢琴演奏的十大特点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hu Apr 5 18:39:26 2001), 转信
优秀钢琴演奏的十大特点
拉赫曼尼洛夫
由安东·鲁宾斯坦奠基的俄罗斯钢琴学派,是同李斯特的钢琴演奏艺术一脉相承的,吸
收了他感情鲜明、热情奔放、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所演奏的作品等浪漫主义演奏风格特
点。要求纯朴,忠于原作,反对浮夸和不追求外在的效果而要求表现的真挚。拉赫曼尼
洛夫于1910年在美国的专业杂志《练习曲》上发表的这篇文章,正是谈论这些特点。虽
然是近100年前的作品,但是对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是在今天音乐艺术日益机
械,人们对艺术评价的标准日益模糊的时候,尤其具有特别意义。——编者
再创造作品的真正构思
我们恐怕很能算出第一流钢琴演奏有多少突出的特征。但是,如果学生挑出十个最重要
的特点,并且对它们—一加以分析研究时,一定会从可供他以后思考的事情中知道许多
东西。归根到底谁也无法在刊物上说出教师在实际接触中所传授给学生的一切。
开始研究一首新作品时,理解它的总的乐思特别重要,必须力图看清作曲家的基本构思
。
当然,还有应当逐步克服的纯技术难关。但是,在大学生不能按较大的比例再创造作品
的基本思想以前,他的演奏象是一种音乐大杂烩。
每个作品都有一定的结构布局。必须首先把它找出来,然后按照作者的艺术风格把作品
结构架起来。
您问我:“学生怎样才能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作品有正确的认识?”显然最好的办法是听
听音乐解释的声望不容置疑的权威钢琴家是怎样演奏的。但是,许多人没有这种机会。
往往教师从早教到晚,他自己也不能把作品演奏得完美无暇。然而,从教师那里还是可
以吸取一些东西的,因为教师根据他的才能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有一个总的认
识。但是,如果学生很有才华,即使听不到技术高超的钢琴家和教师演奏,他也不应当
感到无望。
才华!不错,这是最伟大的力量,它最能了解一切艺术的秘密和揭示真相。有才华的演
奏家仿佛直觉地抓住那使作曲家在写作时激动的思想,而且作为真正的解释者,把这些
思想用相同的形式转达给听众。
技术性技巧
不用说,技术性技巧对希望成为第一流钢琴家的人来说,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情。不能
想象出色的演奏不具有技术干净、快速、清晰和灵活的特点。钢琴家的技术条件应当符
合他所演奏的作品的要求。自然,会遇到个别需要专门练习的经过句,但是一般地说,
如果演奏家的双手和头脑锻炼的程度不能克服新学的作品中基本困难,技术就没有什么
价值了。
在俄国的音乐学校里很重视技术。也许这是近年来如此厚待某些俄国钢琴家的一个原因
。……在技术方面,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平。谁也不例外。……学程有好
几年。头五年里,学生通过学习那本在各音乐学院里广泛采用的哈农练习,获得了大部
分技术性技能。事实上这是唯一采用的正规技术练习集。这些练习都在C大调上。集子包
括音阶、琶音和其他各种技术练习。
考试放在第五年年底。它分成两个部分。学生先考技术,随后他应当表现艺术地处理乐
曲、练习曲等等方面的技巧。但是,初试不及格的人就不许参加复试。学生把哈农练习
弹得滚瓜烂熟,哪一条是第几号都知道。主考人可以要他弹(比如说)练习第17号,或
是第28号,或是第32号等等。学生立刻在钢琴旁坐下来就弹。虽然原谱中所有的练习都
是C大调,但是考官有权要他在随便哪个调上弹。
练习曲学得很仔细,达到这样的程度,就是被考者必须在指定的调上弹.同时也用拍节
机来考试。学生知道他应当按照指定的速度来弹练习。主考人确定一个速度。人们便打
开拍节机。、比如说,要求学生用拍节机的120。八个音符一小节来弹E大调音阶。如果
他能弹下来,便给他打相当的分数,允许他参加复试。
我个人认为,深远的技术要求是一个迫切的问题。能演奏几首乐曲并不等于掌握音乐专
业。这很象那个总共才只有几支旋律的八音盒。学生应当理解技术是包罗万象的。
以后让学生弹技术上较难的练习。比如说道济格和车尔尼的练习,它们同样享有应受到
的欢迎。亨瑟特虽然在俄国工作了很久,他的练习曲却不那么有名。可是它们却是与肖
邦练习曲相媲美的乐曲。
正确的分句
学生如果不知道那些组成分句这十分重要方面的基础的规则,就不可能有艺术性的解释
。遗憾的是,在这方面许多版本都有缺点。有些分句记号用得不对。所以唯一安全的办
法是自己动手专门研究这个音乐艺术的重要范围。古时候不大用分句记号。巴赫用得极
少。当时不需要这样做,因为每个音乐家演奏时。自己都能确定乐句的界限。但是。如
何确定乐句的手段这种知识结对不是唯一必需有的。如何去演奏它们的技巧也同样重要
。在作者的心中应当产生真正的音乐感,否则他所拥有的全部分句知识将是徒劳无益的
。
确定速度
如果说怎样演奏乐句完全取决于音乐感,那末怎样确定速度同样也要求相等的音乐才能
。虽然目前在许多场合下通过拍节机的标记指出某一个作品的速度。但是还需要注意演
奏家本人的处理。不能盲目听从节拍机的标记,不过远离了这个标记有时也不是没有危
险的。……演奏家应当按照他的理解行事。我不赞成长时间用节拍机来练琴。它是供指
定速度的,如果使用得法,节拍机将是可靠的助手。然而,它只应用于这个目的。凡是
使自己沦为这小小的音乐钟表的奴隶的人,就会有你能想象得出的最机械的演奏,而这
小小的音乐钟表永远不是为了扮演那个操纵每一分钟练琴时间的暴君角色而造的。
演奏独具一格
为数很少的大学生懂得,演奏艺术有极好的对比的可能性。每个作品都是“自在之物”
。因此,应当按自己的心愿来处理它。有那么一些演奏家,他们的演奏总是千篇一律。
可以拿他们的演奏来和某些饭店的菜相比。不管端上什么菜,都是一个味道。当然,演
奏家要获得成功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并且他每处理一个作品都应当带有这种个性。但是
同时他又应当经常寻求多样化。肖邦的叙事曲必须弹得和斯卡拉蒂的随想曲不同。贝多
芬的奏鸣曲和李斯特的狂想曲实在很少共同之处。因此,大学生应当力求使作品有独具
一格和与众不同的面貌。任何一个作品都应当独树一帜。如果演奏家不能引起听众这种
感觉,他只不过比任何一架机械钢琴略胜一筹而已。
约瑟·霍夫曼就有这种本领使任何一个作品都有各自特别的个性,总使我赞叹不绝。
踏板的意义
踏板被人们称为钢琴的灵魂。在我还没有听到安东·鲁宾斯坦演奏以前,我不懂这是什
么意思。我觉得他的演奏美妙得无法形容。他掌握踏板的本领简直是非凡的。在肖邦降
b小调奏鸣曲的末乐章中,他取到了非笔墨能形容的出色的踏板效果。对每个记得的人来
说,这些效果是令人终生难忘的音乐所赐予的最大的欢乐。
人们一辈子都在学习如何使用踏板。这是高等钢琴教育的最困难的领域。当然,可以确
定一些使用踏板的基本规则,学生必须仔细地加以研究。但是同时,为了得到某些不寻
常的、迷人的色彩,还可以巧妙地违反这些规律。
规则,这是一系列在我们音乐理智的知觉范围内的一定的原则。可以拿它们同我们所居
住的和很了解的星球相比较。但是,在这些规律以外还有伟大的宇宙即天文体系。只有
伟大的音乐家的天文的艺术眼力才能观测到。鲁宾斯坦和某些钢琴家做到了这点,他们
使我们凡人看到了只有他们才能感觉到的非凡的美。
程式化的危险
虽然我们应当尊重过去的传统,不过它们多半是我们不可理解的,因为只能在书本上找
到它们,虽然如此,我们不应当做程式化的俘虏。……一切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都是
在那个被他们破坏的程式的废墟上建造新的大厦的。创造比模仿不知要美妙多少。但是
,在我们能创造一些什么以前,我们最好去了解一下在我们之前已经有过的最好的东西
。这不仅与创作有关,而且还与钢琴演奏艺术有关。伟大的钢琴家鲁宾斯坦和李斯特有
渊博的知识。他们对包括全部分支的钢琴文献进行了研究。他们知道音乐发展的每个段
阶。他们之所以在音乐上有巨大的飞跃的原因就在这里。他们的伟大并不在于他们获得
技术的空壳。他们率极了知识。如今最好多来些这样的大学生:他们真是渴望真正的音
乐知识,而不是肤浅地只想在钢琴上显一显身手。
真正理解音乐
有人告诉我说,某些教师特别坚持要学生知道作曲家的灵感的来源。当然,这是有意思
的,这能帮助促进贫乏的想象力。但是我深信,对大学生来说,依靠他本人对音乐的理
解要好得多。认为:知道舒伯特仿佛因为读哪一首长诗有感或是肖邦从哪一首叙事诗中
获得灵感这些事情总有一天能补偿钢琴演奏艺术真正的基础的不足,这样的看法是错误
的。
首先,大学生应当在作品中看到音乐联系的基本特点。他应当懂得,是什么东西使这个
作品完装、有条理、有力或是优雅。他应当知道怎样去表现这些因素。某些教师有意把
辅助练习看得过分重要,而把获得真正音乐家的基础知识的必要性估计过低。这样的见
解是错误的。它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为教育听众而演奏
技巧高超的钢琴家应当抱着比单纯为了名利更为重要的动机。他肩负着教育听众的使命
。对无私心杂念的大学生来说,为了他的利益进行这个教育工作是异常重要的。为了他
个人的利益起见,最好全力以赴去演奏那些他觉得会对听众起音乐作用、教育作用和增
长音乐修养作用的乐曲。同时必须有自己个人的意见,但是不要太超出这些听众所能理
解的范围。如果我们拿技巧高超的钢琴家作为例子,问题就会有所不同了。巧技家是假
定和甚至要求他的听众有一定的音乐趣味的水平,一定的音乐修养水平的。要不然他的
工作就将是徒劳的。听众要能享受音乐中最伟大的东西,他就应当听好的音乐一直听到
他清楚地感到作品的美为止。……技巧家号召全世界学音乐的大学生为教育广大的音乐
听众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不要在平庸的或是不高尚的音乐上浪费时间,要引导听众在
空洞天物的音乐垃圾的大沙漠中寻路,生命是太短促了。
活的火花
每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都有一颗很重要的火花,它好像把每个处理的杰作都变成了活生
生的艺术作品。它只在某一瞬间存在。并且它是无法解释的。比如说,有两个技术条件
相等的钢琴家演奏同一个作品。这人的演奏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是硬记死背出来的,
而另一人的演奏不知道因为什么却是无法形容地美妙。听众觉得,这个演奏由于充满了
生机而在颤动。它使听众发生兴趣和受到鼓舞。这种把生命力注入普通音符的重要火花
到底是什么呢?
它可以称之为演奏家的紧张的艺术兴趣。这就是人们叫做灵感的奇异的现象。作曲家在
写作的过程中当然是有灵感的,如果演奏家也尝到作者在创作时尝到的快乐,某种新的
不寻常的东西就会加入到他的演奏中。看来它十分奇怪地出现,并且得到了力量。这点
立即为听众所理解,既然演奏本身充满了灵感,听众有时甚至会原谅技术上的不准确。
鲁宾斯坦是技术方面的奇迹,可是他仍承认他有失手的地方。也许他有失手的地方,但
是同时他却再创造了许多思想和音乐图画,足以补偿千百万个错误。当鲁宾斯坦弹得过
分准确时,他的演奏便失去了一部分令人心醉的就力。我记得有一次他在音乐会上演奏
了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不知道什么东西使他分神,显然他完全把作品忘记了,
但是他继续按照巴拉基列夫乐曲的风格作即兴演奏。过了四分钟他想起了剩下的部分,
把它弹完了。这事使他很懊丧,因此下一个节目地弹得极其准确,但是奇怪的是他的演
奏失去了走神使他陷入窘境时那种不可思议的魔力。鲁宾斯坦实在是无与伦比的,这或
许甚至是因为他满怀人类的激情,而他的演奏决不是象一架完善的机器。
当然,必须把所有的音符都弹出来,并且尽可能按照那与作曲家相近的风格和手法来弹
,但是,大学生的追求目标不应当受此限制。作品中每一个音符固然重要,但是还有与
音符同样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心灵。归根到底,异常重要的活的火花便是心灵。心灵是
音乐中无法用力度记号来表达的最高级表情的源泉。心灵直觉地感到必须渐强和渐弱。
休止符或者每一个音符的延长度本身取决于它的实质。艺术家的心灵措使他把这个休止
符延长多少时间。如果学生墨守成规并且完全依赖它们,他的演奏便会死气沉沉。
优秀的演奏不仅要求完美地掌握键盘,同时还要求多作深思熟虑。大学生不应当认为,
把全部音符都弹出来。就达到了目的。实际上这只是开始。必须把作品当作自身的一部
分。每一个音符都应当使演奏家仿佛从音乐上认清真正的艺术使命。
--
—— 你愿意叫我什么,就叫我什么,尽管你可以使我烦恼,但你永远利用不了我。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