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xip(搞大唔使本)
整理人: cswpcl(2002-01-13 10:02:02), 站内信件
|
悲时闻悲曲哀者哀可弃悲伤的音乐减轻悲伤
——唐若水
许多人都知道通过欣赏音乐可宽松心境,却并不知利用音乐来作"压力缓解"是一门专门的科学。美国著名音乐治疗专家纪兰诺修女在国际音乐治疗研讨会上指出: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通过大脑感应可引发情绪反应,并进一步影响生理状态,因而如果懂得如何适当控制反应过程,便能利用音乐来有效松驰神经。一般人认为,如果心情悲伤,那么听听快乐的音乐会就促使心情好转。其实,这只会使情绪更为抑郁。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与当时心情一致的音乐,才能让负面情绪渲泄出来。换句话说,心情悲伤时也宜听悲伤音乐,这样才能减轻悲伤。
此外,欣赏音乐时,配合呼吸、放松肌肉、采用适当的姿势等其他调节身心的方法也可帮助进入近乎彻底放松的"自我催眠"状态,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而英国一些音乐治疗专家认为,当人们看到红、紫等暖色光时,会感到兴奋;而看到绿,蓝等冷色光时,会感到情绪稳定。同样,当人们听到欢快的快节奏乐曲时,情绪会变得亢奋。而轻柔的慢节奏乐曲又会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此外,听到低音时会产生类似"深色"的感觉,听到高音时又会产生类似"浅色"的印象。专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作"视听联觉"。音乐治疗正是利用"视听联觉"产生概念,形成联想,并在脑海中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最后改善心境的。
用音乐洗涤心灵
德国音乐治疗专家狄克沃格在播放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给所有学员们聆听几分钟,然后要他们发表感受;发现音乐家和学习音乐的人都说在音乐中他们没有什幺特别的感受。他说,中古欧洲以来,音乐治疗专家发现用这种疗法来治疗音乐家,会有很深的挫折感。
事实很明显,一般的人很容易在音乐中得到感受,学习音乐的人往往在音乐中努力去分析音乐,那就变成一项“工作”。用音乐来做心理的治疗,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感受式的治疗,也就是所谓“被动疗法”。让病人选曲合适他的音乐,仔细、放松的聆听,让音乐在他的心中有强烈的感受,这种情感的发抒其实是一种最直截了当的治疗。
我们不能忽视这种感受的力量;一八七六年大文豪托尔斯泰访问莫斯科音乐学院,和柴可夫斯基并肩而坐聆听他的作品弦乐四重奏,到第二乐章如歌式的行板时,人们发现托尔斯泰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回去以后他给柴可夫斯基的信上说,“我一生在文学上的努力,还不如那天听你的音乐感受来得深刻。”我们不知道托尔斯泰感受到什幺,不过对一位有着伟大灵感的文学家,或许一旦感动要比常人深远得多吧!
当音乐被一个人内心感受到的时候,它产生的功效就是会有各种不同的联想(Associatio n),这些联想每个人都不同,很多人的联想不由自主就会朝向他所怀念的人,尤其是这音乐给他的某种难忘回忆,于是产生了澎湃汹涌的感情,或是悲从中来、或是乐不可支,这情绪的发泄基本上就是一种心灵的治疗。
其它常见的联想包括在音乐中进入某种情境,像梦中如诗如画的地方,或曾经徜徉过乐山乐水的去处,经常会在音乐中进入半睡眠状态,直到音乐停止或被惊醒,这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治疗。更有的人在音乐中产生幻想,或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有所响应,即使不可能成真,也是一种心理的代偿,所以也是一种治疗的效果。当然也有不少人在音乐中无法把思绪连贯、无法进入沉迷于音乐的状态,那幺就不大可能有音乐治疗的成效,他们也许是先前的准备不够,也就是无法在音乐中完全的放松,也许这些人需要更深层的治疗,像治疗师主动的介入或者深层的心理分析。
心理治疗所用的工具可以是语言、肢体,如果用的是艺术的话对某些人来说,其实感受更为深远。所以当您喜欢音乐的时候就可以利用音乐来洗涤自己的心灵;不只是不经意的倾听,可以把它当作每一天的功课,找一个最舒适的地方以最舒适的姿势来完全放松身体每一吋肌肤,然后选取自己最中听的音乐作十分钟到半小时的自我音乐治疗;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让音乐给您最深的感受,它可以是各种情感的抒发,也可以是心中抑郁烦闷的解脱,更可以让身体每一部分在音乐中做最好的休憩,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睡去有个香甜的美梦,就好象进入心灵的深处给自己的内在做贴切的慰藉。长此以往必定容易平衡身心、缓解压力的堆积,每天做成最完美的自我调适。
现代人用音乐的感受来治疗心灵可以说是最经济、最美好的方法,您,也可以试看看!
————————————————————————————————
转出来的意思是想讲明无论开台一方还是观众,都可以为对方创造一种互利的目的。开台的一方有可能充当心理顾问的角色,无论有意或无意;而作为受众的一方也可由电台的内容为自己压抑的思想解压。我希望电台版能百花齐放,毕竟作为社区最互动的一个栏目,是社区进入宽带时代的最好例证。而那些认为自己能力不继或者开始觉得开台无聊的主播,在体谅自己心情的同时,也希望能体谅作为你受众一方的情绪。
---- 祗园精舍之钟声,发出无常之响;婆罗双树之花,极显盛者必衰之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