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品酒论道>>『品酒论道-酒识』>>电视里的葡萄酒节目

主题:电视里的葡萄酒节目
发信人: frankiejoel()
整理人: lovemildseven(2002-01-23 19:03:52), 站内信件


上周六,电视节目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居然有3个节目与葡萄酒有关。一个是中央7台的环球农业节目里面,播出了一个叫做“欢乐薄若莱”的节目,中央6台,播出电影“云中漫步”,中央10台的家园节目中,这一期题目为“葡萄”。

先看了“欢乐薄若莱”,这是一个国内记者到Beaujolais采访Beaujolais新酒节的情况,时间不是很长。记者先是拍了一些葡萄园的情景,葡萄已经采摘完了,所以剩下的只是一些葡萄藤。然后记者拍摄了Georges Duboeuf公司的发酵车间和灌装生产线。第二天,就是新酒节,记者采访了Beaujolais小镇,欢乐的人们和城镇中的品酒会。记者与品酒师还进行了短暂的谈话。

总体的感觉,这个节目制作的比较淡薄,更像是一个风光片,而不是一个葡萄酒的节目,当然也许这就是编导的立意。本来这样的节目可以拍摄的更深入一些,比如,从葡萄采摘的时候就开始拍摄,然后拍摄Beaujolais Nouveau的独特的生产过程,这样就能够让人更加了解薄若莱新酒的更多的知识,与其蕴含的文化。但是难得的是,记者们采访了Georges Duboeuf先生。这位有“薄若莱之王”的老先生已是满头银丝,他向记者介绍了薄若莱新酒节的一些情况。“我们通过薄若莱新酒拉动我们其他产品的销售”,这是我听到的他讲的话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薄若莱新酒虽然每年形成全球性的风潮,但是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人早就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危机。现在Beaujolais已经成为新鲜浅嫩、不耐久藏低档酒的代名词,虽然新酒让很多消费者乐此不疲,但是在更多人的眼里,他不过是像我们八月十五的月饼一样的东西,它直接导致的葡萄农和葡萄酿酒者无节制的丰产。老Duboeuf先生可能是第一个在Beaujolais有这样危机感的人,才由前面一番看似平常但蕴含着个人志向“让Beaujolais不再是浅嫩低档酒的代名词”的言论。

“云中漫步”这个电影不少人都看过吧,从新看一遍,又有了新的发现。我注意到了,片中女主叫家里那个叫做“云乡”的地方就在美国葡萄酒的圣地,加州的纳帕谷地(Napa Valley)。还记得片中收获葡萄的镜头吗?收获葡萄使用的带有弯钩的小刀可是葡萄农收获时使用的传统工具。在收获的镜头里,大家可以看到Cabernet Sauvignon和Merlot葡萄的样子。

“家园-葡萄”这个节目里面请了农大的教授、怀来县的县长、酿酒高工、还有克里木夫妇。研究葡萄、种葡萄、酿葡萄酒、爱吃葡萄的人可算是都请到了。但是节目制作还是不敢令人恭维。有酿酒的高工指导(我也不知道他们的节目田高工指导了没有,起码她在座。),居然在节目里发酵和陈酿两个概念都搞混淆了。田高工自己也犯了几个小小的错误。谈到电影“云中漫步”的时候,居然说那是反映了法国酿酒的情景,最起码应该知道这是一部美国电影啊。我有点后悔刚看完电影就看这个节目,刚才“NAPA”的回音还在耳朵里,现在他们就给张冠李戴到法国去了。第二,田高工在说到葡萄酒的保存的时候,说葡萄酒保存应该平放或者头朝下倒放,这点我也不太同意。以后再跟大家说说葡萄酒保存的事情吧。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国内葡萄酒的专业人士,都在说要普及推广葡萄酒文化,但是即便是这样小小的一个电视节目,都不能仔细制作,甚至漏洞百出,那么,所谓推广葡萄酒的文化从何而来?电视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大众传媒,如果在制作节目时候,更加仔细,更加有深度,那葡萄酒的文化推广起来还有希望,如果自己都漏洞百出,就不要提推广二字了。记得以前,日本有个叫做“绕着地球玩儿”的节目,在凤凰卫视播出过。其中有日本青年到台湾学制作乌龙茶,到意大利学习制作玻璃制品,到美国学习弹Blues吉他,等等,其中就有到法国波尔多学习酿酒,看看人家的节目,看看自己的,除了电视制作方面本身的原因,制作方和协作方对葡萄酒知识的匮乏,也是我们现在还制作不出更高质量的葡萄酒节目的原因。这点我就要讨伐葡萄酒厂家了,不要花那么多钱拍广告,拍一点有质量的电视节目的效果更好,你要知道,忠实观众可能会变成你的忠实顾客啊。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