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广东风景名胜★★>>+--- 韶关揽胜 ---+>>[转载]:丹霞古十二景

主题:[转载]:丹霞古十二景
发信人: danhan1(笑流)
整理人: ashleyliu(2001-12-24 13:40:36), 站内信件
★原文转载自Travel版danhan1的《丹霞古十二景》★
锦水滩声
锦江锦带般绕着丹霞山缓缓而流,大概是迷恋着丹霞山的绰约英姿吧。它不顾"玉女拦江"、"群象过江"等石山的左横右挡。义无反顾地投入丹霞山的怀抱。在这里,山与水谱出一曲永恒的恋歌。 由于河岸岩石犬牙交错,江心滩屿石嶙峋,水势迂回跌宕,撞击岩壁发出如鼓如钟,如琴如瑟的响声,叮咚隆隆,有如弹奏一支交响乐。若至夜间阑更深之时,静坐空山,远远山泉呜咽,远处波涛澎湃,令人顿生"铁马金戈入梦来"之感受。 

玉台爽气
玉台位于长老峰下。此处岩峰耸立,峰顶坦砺如平台,石质晶莹如紫玉,因而得名为"紫玉台"。 每当秋高气爽之日,游人登临其上,则胸襟清朗,烦虑顿消。前人在台上设了几个石墩,以供人憩息。在这里,右可观赏如带的锦江之明媚,左可远眺群峰竞秀的美景,台下苍松翠竹,身边烟雾缭绕,正是重九登高的好去处。

杰阁晨钟
"杰阁晨钟"的钟在别传寺外左侧旧钟楼内。 这是一口生铁铸成的千斤巨钟,是当年澹归和尚开辟丹霞山别传寺的法物,铸于清代康熙元年,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此钟撞击时声音洪亮,可达数十里外。每当晨光熹微,僧徒上供之时,钟声鸣动,则天宇亦为之震颤,山川为之回荡,发聋振聩,催人深省。 

松涧涛风
这处景点在景区的别传寺至双镜池一带。 这里地势嵯峨,林深涧肃,有古松数百株,枝连冠接,如海如云。松林中有三股清泉自山顶垂挂而下,直泻山脚,与岩石相撞击,叮咚悦耳。若遇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涧壁泉琴巧弹和声,有如海潮骤来,万马奔腾;有时又如曼舞轻歌,缠绵私切……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会使你烦念顿消,超尘脱俗而心境大快。

竹坡烟雨
此处景点在中层景区之右。经别传禅寺,过松篁餐厅,在双镜池上、御风亭下,有竹篁遍布山坡。碧落千竿,翠盖如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这里竹之品类至为繁多,楠竹、水竹、黄竹、斑竹、凤尾竹、箭竹等等,均参杂其间,各逞风采。 每当烟雨迷蒙之时,碧竿披露,翠叶流珠,竹林间雾纱半掩,雨帘柔挂,置身其间,如入云天雾海,不辨东西南北。这时如遇山风追逐,雨止云开,雾霭蒸腾中浮动着绿岛竹尖,俨然仙景。游人至此,则有"半在山中半在天,半是凡人半是仙"的感受了。

双沼碧荷
"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位于本山中层风景区的右侧,原来的正气阁之下。这里有三米多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形如两面明镜,所以这里也曾称作"双镜池"。古时池中曾种有一种名贵的荷花,叫锦边莲。这种荷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一个稀有名贵的品种。 每当夏日来临,池中荷叶亭亭如盖,荡珠晃玉;吐蕊白莲袅袅娜娜,喷馥飘香。这时若在双镜池中间的石凳上稍坐小憩,则令人有"遐思濯濯心徜徉,无风中吹落瑶池香"的感受。

丹梯铁锁
"丹梯铁锁"现称"丹梯铁索",位于中层风景区至山顶的悬崖峭壁上,下接"呼吸通天"。 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路可通,后来经人工在这里开凿石阶,旁边辅以铁锁链,方成通道,并以"丹梯"命名。为方便游人登山,1981年把锁链改成铁栏杆,1985年又拓宽石阶,加固了铁栏杆,改单线通道为双行梯级,才基本满足游客攀登的需要。 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这里久滞留连,唯有攥紧栏杆,屏声憋气地移动脚步,实在是一个探奇历险,锻炼勇气的所在。丹梯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的"宜若登天"四字,形象地道出了险情。 "丹梯铁锁"的上端是"霞光",旧称"海山门",为登山踏巅的唯一隘口,全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高2.5米,宽3米,关门狭窄仅0.8米,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乳泉春溜
"乳泉"又称"石乳泉",在山顶海螺峰龙王岩前。石乳泉的泉水自岩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个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潜心攻读,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贮之。李永茂买下此山以后,他的侄子李经宇隐居于此,依岩建造楼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可惜年深月久,昔日亭阁已全倾圯,唯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今每当春日,泉流汹涌,泻下深涧,潺潺有声,今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

螺顶浮屠
这处风景位于上层风景区海螺峰之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者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丹霞山的"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四角立石柱,中间镶石板,上塑浮雕,各层檐幔雕饰兽环。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 海螺峰下的海螺岩内,还有别传寺开山和尚澹归的墓塔,该墓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重修的墓塔二米多高,现保存完好。

虹桥拥翠
这处名胜位于海螺峰与宝珠峰中间的背山谷地。这里有四米长的巨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一边连着山崖。连着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葱茏翠郁,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由于角度不同,与在长老峰观日出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片鳞秋月
"片鳞秋月"位于下层风景区的锦石岩内。这里下临锦江,上接海螺峰悬崖峭壁,在半山腰的绝巘之中,有千圣、祖师、伏虎、龙王四个岩洞一并横排,洞势宽舒深广,洞洞相连。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为蜂房形的纹路,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逶迤数十米,就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惟妙惟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湿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所以称作"变色龙鳞",也称"龙鳞片石"。

驼石朝曦
处风景位于上层风景区宝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点。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状仿如一艘巨轮,泊于锦江之畔。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像船驼一般,因此得名"驼石"。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这里金光璀璨,朝霞似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焕发出金红的光彩,十分壮丽。 当年,别传寺的开山和尚澹归非常喜爱这处景致,晴天初旦,必躬身亲临,饱餐朝霞晨曦和丹霞秀色,称此景为"驼石朝曦",还自号为"驼石翁"。 



----
集藏版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如果你想集邮,请看集邮入门
         如果你准备参展,就要熟悉FIP规则
http://photo.inhe.net/useralbum/1437496104/41455147.gif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