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音乐全书>>演奏家/团体>>外国艺术家>>钢琴家>>巴黎的最后浪漫——弗兰索瓦

主题:巴黎的最后浪漫——弗兰索瓦
发信人: yorkson()
整理人: derud(2001-12-11 19:38:55), 站内信件
发信人: molecule (人生几何·爱弥留),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巴黎的最后浪漫——弗兰索瓦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Wed Jul 19 07:22:09 2000), 转信 

  

蓝昌松 

日本人对演奏家的偏好,多少和他们访日的次数有关。不信吗?布列兹就是很好
的例子 

。而德国出生、法国长大的弗兰索瓦又是如何受到日本人的偏爱呢?1956年富兰
索瓦第 

一次到日本的精湛演出,为往后1967和1969年的三度到访做了一个成功的铺路(
当然也 

包括那迷倒众多女乐迷的打扮与台风),而日本乐评界也乐观其成地为他做文字
造势的 

活动。经过30年后,我们只能依靠目前所能购买的少数专辑,重新认识这位曾经
风靡日 

本的钢琴诗人。富兰索瓦到底具有什么魅力?他为何又会被称为“巴黎的最后浪
漫”呢 

?笔者以富兰索瓦作为研究对象,为各位做一探讨。 

第一部分:肖邦 

肖邦在巴黎旅居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作品也在此完成,大家应该不难想象肖邦悠
游在19 

世纪花都的浪漫景象,以及如何创作出顶级的浪漫作品。富兰索瓦虽然不是法国
国籍, 

但他的双亲可都是纯正的法国人,也因此他绝对是60年代法国浪漫派钢琴家第一
人,他 

除了天生拥有浪漫诗人的气质外,直传自肖邦的技巧更是独一无二的浪漫代表。
科尔托 

的老师Diemer是肖邦的学生,肖邦将其技巧直接传给学生,而弗兰索瓦正是此派
的第四 

代,也是最后一代弟子,因此如要将“肖邦传人”的头衔颁给富兰索瓦,个人觉
得并不 

为过。弗兰索瓦留有萧邦的全套钢琴曲录音,目前除了《练习曲》之外都可以在
市面上 

买的到,但初听肖邦如果选择富兰索瓦,可能是一生错误的选择。怎么说呢?弗
兰索瓦 

是位个性派演奏家,他除了有与众不同的华丽音色外,弹性速度的夸张运用已经
在尺度 

边缘打转,而他的肖邦的音乐也一如以往地运用弹性速度,我们听到的则是偏离
原谱太 

多,却又特别迷人的音乐。这种有如麻药般的魅力与鲁宾斯坦的微醉是大相径庭
,因此 

对于初入门者往往还是建议聆听鲁宾斯坦的版本,一来比较客观,二来可避免无
法自拔 

。笔者就是明显的例子,初听《夜曲》选的就是富兰索瓦版,其后座力之大、效
果之强 

可想而知,理性一点的说法是他成功的掌握住描写夜色的时机,或许富兰索瓦在
录音时 

比我们还醉呢! 

弗兰索瓦还有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录音:《即兴曲》与《马祖卡舞曲》,在《即兴
曲》中 

他的表现,百年内应该难以进入卫道人士的心房,《即兴曲》添加弹性速度之后
会如何 

呢?还真是够即性啊!有如中国山水画里的泼墨山水,即兴潇洒又浪漫,不过由
于录音 

母带不佳,华丽的音色已被抹去不少;另外,《马祖卡舞曲》在诠释上则以大幅
度动态 

对比营造出一幅巨大的多彩油画,比较特殊的是弹性速度的运用,造成这个录音
在节拍 

上已经到了离经叛道的地步,对于这些极度个人化的诠释,日本人的观点倒是非
常值得 

新新人类参考,因为肖邦10首曲子在4届榜单前3名的变化里,弗兰索瓦的位置是
每下愈 

况,1983、1987年的榜单中还可以看到他在《唱片艺术》首选名单里,但从1994
年开始 

,除了《夜曲》、《即兴曲》之外,已经很难再看到他坐在前三名中,从这几届
的排名 

可以看到两点:一、肖邦的曲子在《唱片艺术》中至今依然没有十全十美的版本
,即使 

连鲁宾斯坦也一样,每个版本都是暂时热一下宝座,不久就让给下一位坐:二、
过去日 

本人虽然对弗兰索瓦的肖邦有着狂热的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演变,乐评也会现实
地投现 

代人之喜好,仔细观察提名版本及投票数,虽然偶尔会出现弗兰索瓦的版本,却
往往因 

总分不足而未能获选;一届一届下来,传说就真的变成传说了!以世纪末的喜好
及聆听 

观点,其实谁都可以想象传统演奏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没个性的中庸演
奏(这 

种让人伤透脑筋的世纪末美学已经造成许多后遗症)。行文至此,笔者并不想期
待弗兰 

索瓦在J300里能够重振雄风,相反地,我倒是想看看日本乐评要继续引领何种风
潮 

第二部分:德彪西 

毫无疑问,本世纪最伟大的德彪西钢琴演奏家,在单声道时代是吉泽金,立体声
时代则 

是米开兰杰里,至于同样是法国钢琴界顶尖高手的弗兰索瓦,则无法被列入正式
名单中 

,之所以说正式,是因为笔者并没有否认弗兰索瓦在德彪西钢琴录音上的贡献(
其实笔 

者喜欢弗兰索瓦的德布西录音大过于米开兰杰里许多),或许也没有人对弗兰索
瓦诠释 

的德彪西有别的意见,但是在米开兰杰里和吉泽金长久以来的阴影笼罩下,弗兰
索瓦迟 

迟无法翻身,第三名一直是他不用等就会有的稳定位置。弗兰索瓦的德彪西诠释
具备其 

始终如一的作风,并非固守着印象派而自封,而是传统浪漫的诠释,对于保卫印
象派的 

人来说,这种诠释无疑的杀死太多德彪西手中的主角(德彪西习惯用标题创造各
式各样 

的物体),其实这种浪漫的表现方式并非容易,这种困难度造成的感官刺激就好
比你正 

想吃桌上的蜂蜜蛋糕时,初咬第一口居然发觉味道是巧克力蛋糕那般的脑力激荡
,重点 

在于并非不好吃,而是视觉/嗅觉造成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新感官刺激,听弗兰索瓦
的音乐 

,需要的是足够的想象空间及宽广的思考空间,最重要的是接受力及包容力。 


弗兰索瓦在《唱片艺术》的德彪西部份只得过一次首选(曲目是《贝加马斯克组
曲》) 

,而且也非常古早,笔者认为这正是日本乐评坚持德彪西传统演奏法所造成的后
果(一 

副好象要替富兰索瓦打抱不平,声张正义的口气)其实在3首入选的曲目中,弗兰
索瓦一 

直都保有高度的支持度,名次也是在二、三名之间徘徊,乐评并非不喜欢他的诠
释风格 

,而是习惯性的在提名时把他放在第二指名,这种做法如同他在萧邦曲目里所受
到的待 

遇。弗兰索瓦最好的德布西作品是《贝加马斯克组曲》、《版画》这种能够表现
高度色 

彩和戏剧张力的曲子,因为这些曲子都能够让他发挥到最极限;不过由于肖邦的
影子太 

多,所以有点不易消化。 

第三部分:拉威尔 

    弗兰索瓦具有高度色彩、戏剧性张力、漂亮的弹性速度,构成在拉威尔诠释
上的特 

质。拉威尔的作品是十足的印象派,却具有如瑞士钟表一样准确的节拍,冷静而
不夸张 

的诠释,在这种听来完全矛盾的情况下,如何造就出让众人信服的诠释呢? 

日本乐评非常 郎 弗兰索瓦的拉威尔,其程度已经到了中毒的地步,欣赏的角度
则像是 

在看画一般的分析。其实弗兰索瓦的诠释并没有什么风格上的改变,他还是一惯
的处理 

方式,以拉威尔的要求而言,听起来已经偏离航道很远,就更别提像时钟一样精
准的是 

了。但是为何他还是能够抓住日本乐评难缠的心呢?印象派与一般传统绘画不同
在于将 

认知对象的实体打破,这么做可以使最原始的视觉经验,单纯的回复到由光合线
所组成 

的变化之中,既然印象派美术是要回复光和色所组成的画面,反对传统的形式结
构,那 

么印象派音乐反对浪漫派的同时,也要以强调音色、合声来突显音响效果;而音
色与和 

声不正是富兰索瓦的特色之一吗?诠释肖邦时的音色,演奏德彪西时的和声,同
时运用 

在拉威尔作品时,不是刚好服服贴贴的吗?至于节拍,拉威尔虽然也是印象派的
一员, 

但他可是根据德彪西的架构发展出自己的一套风格,因此虽然拉威尔要求准确如
仪,其 

实在适当的表达下都是被接受的。 

弗兰索瓦当然也是在这一层范围内做发挥:当我们在聆听《水的嬉戏》时,我们
彷佛看 

到了把水做喷雾状往空中散去时,被阳光照出七色彩虹般的美彩效果;在“飞蛾
”中我 

们看到的又是夜晚围绕在灯光旁的彩蛾,比白天更具色彩感;《库普兰之墓》中
更是奇 

迹似的听到难以仿真的色彩度及幻想印象。这些诠释其实都已经超出拉威尔的计
算之外 

,但是以弗兰索瓦的天才与魔力,其实很容易就能挤出让乐评信服的表现,你可
以说拉 

威尔不同意这种诠释方法,但是如果光以欣赏角度来衡量,这些绝对是美的过火
的耳福 

之作。当然日本乐评的支持更是弗兰索瓦所关心的焦点,《唱片艺术》中入选的
曲子是 

《加斯巴之夜》与《G大调钢琴协奏曲》。女侠阿格丽希在《加斯巴之夜》里获得
四次高 

标首选,弗兰索瓦则表现平平,由这四次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日本乐评偏好
哪一类 

型的《加斯巴之夜》;比较可惜的是《G大调钢琴协奏曲》,虽然富兰索瓦获得过
两次首 

选,但是支持度并不高。唉!为何无人欣赏这个版本第二乐章极度浪漫的表现呢
? 

第四部分:其它 

除了以上三位作曲家的录音外,目前已经很难买到的弗兰索瓦大全集(8CD,EMI
 7 629 

51 2)中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这套录音中有多首未发表的录音,其中有更早的
肖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也有舒曼和普罗高菲夫在内,不过这些版本都无缘进入《唱
片艺术 

》的提名中,以下为笔者大略观察后所做的主观判断,在此供各位参考: 

舒曼:同样的浪漫派人物,弗兰索瓦诠释的舒曼却从未在《唱片艺术》中出现,
究其原 

因笔者认为因为他一贯的风格,造成大家对他的误解越来越深。舒曼的作品哲学
味很浓 

,弗兰索瓦的诠释大大的反哲学而行,听者自然不愿意接受此类型嬉皮笑脸的诠
释,岩 

肃如乐评者自然就更无法接受这种翘哲学课的学生。 

普罗科菲耶夫:弗兰索瓦弹的非常漂亮,并且异常传统,不过如果听者们习惯于
李赫特 

之流的强劲力道,弗兰索瓦版不免就会被拒于门外,尤其是日本乐评长久以来就
很欣赏 

Hammer型的普罗科菲耶夫,因此弗兰索瓦的诠释始终无缘提名。对于自己提出如
此观点 

,其实自己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接受,因为阿格丽希/阿巴多版的华丽大余力道,也
让他们 

待过首位一阵子,至于为何会如此,就留在往后再继续研究吧! 

注:其实如果拉威尔还活着,他一定会对弗兰索瓦吐口水,因为他弹性太大的诠
释风格 

,在拉威尔未去世前就已经造成不小的插曲:话说单声道时代钢琴王子霍洛维兹
,有一 

次在演奏会上弹奏拉威尔的《水的嬉戏》,作曲家亲自到场聆听,但是霍洛维兹
可是自 

己写过曲子的人啊!当场就随性挥洒起来,演奏会结束后,拉威尔告诉霍洛维兹
:我觉 



得你弹得很夸张!从那一刻起,霍洛维兹就再也没有弹过拉威尔的任何作品了,
看来在 

拉威尔的作品中是没有随性两个字的。 

  

-- 

工作是容易的,赚钱是困难的... 

   爱她是容易的,持续一辈子是...自找的!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0.6.19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