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om_violin()
整理人: joojoo(2000-01-17 00:47:51), 站内信件
|
发信人: mcm (插花二王子),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聆听古典
发信站: 广州蓝天站 (Sat Mar 20 16:36:12 1999), 转信
现代生活越来越象一股潮流,置身其中的现代人,为了驾驭自
己,不仅需要理性也要有激情.当需要审时踱势,确立目标,就需要
理性的分析;当目标确定之后,则要有激情的投入.这也许就是理
性的古典音乐与激情的摇滚乐能同居唱片销量排行版前列的原因
吧.
现代人在钟爱流行乐的同时,并不排斥古典音乐,一年一度的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往往能吸引大量的观众.古典和流行越走越近,
于是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摇滚巨星布莱恩.亚当斯也能联诀
演出,他们合唱了《我的太阳》,也合唱了《ALL FOR LOVE》,
传统音乐的维护者不知作何感想。因此,有人疾呼:"还古典以
本来面目。"
那么,什么是古典?古典是"谐调,高雅,持久,典范",它
带有"均匀而有节制,淳朴而纯真的人类原始理想返朴归真"的秉
性。这不正是我们聆听以追求的意境吗?那,什么又是音乐?音
乐是由那些原始的符号组合,能创造出某种神奇而不可捉摸的魔
力,能营造出另一空间--意识的空间,而古典音乐是最接近于此
的表达。
可是,聆听古典音乐是需要气氛和情绪的,为什么呢?因为
那是够建沟通的桥梁,用以拆除现代人内心的堤防和拘谨,舒展
我们长期桎梏蜷缩的神经的手段。营造出这种气氛和情绪是需要
时间的。但是现代社会的节奏太快了,快得许多人抽不出时间来
静下心完整听一遍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于是,克
莱德曼就大行其道,一首现代钢琴曲《命运》飞进千家万户,即
使是些从未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也能告诉你"我听到那几下敲门
声",在他们心目中,有了那几分钟就够了,他们自负的以为循
着那几下敲门声,就可以走进贝多芬的灵魂深处,探寻那"高于
哲学的启示",孰不知古典音乐所包容更多的是理性,而现代人
有着太多的激情。激情之下,陈美在伦敦大剧院把巴赫的《托卡
塔和赋格》拉得如同摇滚乐,在她的琴声中,只有旋律没有变,
巴赫那种意境早已让她抽空,代之以她那暖阳般的激情。尽管陈
美与帕格尼尼在同一天出生,但晚了196年,注定了她身上有着
更多的现代特色,陈美也承认别人很难把她归结为传统音乐的拥
护者,即使她11岁就被誉为"如莫扎特,门德尔松天才般的少年"。
当我们听着陈美那张《小提琴的神话》的专辑,我们只认识了一
个陈美。
有人说:音乐再创造有什么不好?卡拉杨不是把贝多芬的作
品指挥得很快吗?霍洛维兹不是老在别人的作品中随意加入大段
的华彩吗?你别太保守了,你活在现代社会!
可现代人有着更多的功利主义,他们看不起厚积而薄发,刚
学点皮毛就那去换钱,他们不愿付出更多的理性的思考,他们认
为那样做只能坐失良机,理性与激情的天平倾斜了,也就难怪现
代流行曲能轻而易举的引起人们的共鸣。
聆听古典,需要更多的理性,这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毕竟
我们不能只靠激情生活,缺乏理性的激情是冲动,缺乏激情的理
性是冷漠,两者不可或缺,不论是现在或者将来,不论是对于音
乐还是生活。现代人走了多年的激情之路,是否想起该寻会自己
理性的家园?
劳碌一天的现代人,请坐下来吧,把那张标有《古典音乐》
的CD,放进CD机里,调暗屋里的灯光,按下PLAY键,躺进被窝里
,用心聆听,什么也不去想,因为这是夜里,因为明天唤醒你的
是那首喧哗的摇滚乐。
--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56.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