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IT人论坛>>【收集与推荐】>>转:CNET专访“互联网之父”伯内斯·李(推荐阅读)

主题:转:CNET专访“互联网之父”伯内斯·李(推荐阅读)
发信人: ghover(◎啥都不懂◎)
整理人: xiange(2002-01-10 11:43:46), 站内信件
万维网诞生于一个国际性实验室,它的成长过程也是国际性的,万维网在美国能取得良好的发展  

英国人蒂姆-伯内斯-李被公认为互联网的创建者,他获得了今年的日本科技大奖,奖金为28万英镑。伯内斯-李1955年出生于伦敦,在70年代就读于牛津大学,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工作期间,他开发出了第一个互联网协议。他目前领导着W3C万维网标准组织。近日,在美国第一个网页诞生十周年之际。他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了CNET的采访。 


  问:保罗-昆茨(他在十年前建立美国第一个万维网网页)说他对万维网的早期兴趣主要是为了能与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数据库联系。那么你开发万维网协议的动机是什么呢? 

  答:我是为了统一各种信息系统。它们各有各的用途,但是互不兼容。我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任务并不是一个物理学家,而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所以我需要找到一种能使各种软件兼容的工具,这些软件包括意见发表、决议记录、项目管理等等。 

  问:在多长时间内,万维网只是用来做这类工作的? 

  答:大多数人当时并不认为万维网是一个增进人们相互合作的空间。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万维网最开始只是用来当作一个方便的电话本,当时主机上有一个数据库。后来文件管理和图书馆才用上了万维网。 

  问:将万维网的用途扩展到科学研究以外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答:人们喜欢问“关键事件”,好象生活可以分解成这类事情一样。其实,万维网最初的扩张是沿着三个坐标轴的:高能物理领域;NeXT操作系统的用户;以及超文本程序的爱好者。万维网的爆炸式发展是相当稳定的。在前三年,全球第一台服务器的工作量每年增长十倍。 

  这是因为万维网是一种基础架构。它的发展来自于全球许多小的决策行为:这里有个学生考虑要设计什么;那里有个经理考虑用什么技术;某个系统管理员晚上又安装了某个程序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万维网软件的源代码完全是开放的。它的传播速度很快,改进速度也很快。政府与企业不用花钱就能安装。 

  问:万维网是什么时候进入主流社会的?你的看法是什么? 

  答:我的感觉就象是,刚开始我在推雪橇,后来就觉得必须要跳进雪橇。这种转变大概发生在1992-1994年,也就是W3C建立的时候。 

  问:万维网是在瑞士诞生的,但是现在我们重视的是它传播到美国的十周年。万维网在美国的发展有什么特殊性呢?美国有什么特殊的环境帮助了万维网的发展呢? 

  答:万维网诞生于一个国际性实验室,它的成长过程也是国际性的。万维网在美国能取得良好的发展,首先是因为那时它的用途已经很广泛了,另外在这种文化形式中,它的每个网页都有大批潜在读者,而且每个读者都有大量潜在作者。在美国,这种“雪球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万维网的发展。 

  问:美国文化对主流万维网的影响有哪些令你失望? 

  答:不存在什么“主流万维网”。它并不象电话线那样有共用线路,万维网是一个分散系统。大量商业网站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大量免费学术内容的存在。就象网络色情的存在并不会影响那些阅读诗歌的人一样。 


问:你对于最早的万维网协议有什么遗憾吗?如果能重新来过,它会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有两种协议,一种是学术的,另一种是普通的? 

  答:当然不会是两种协议。万维网的普适性是最关键的。如果分成两半,那么双方都失去了最重要的力量:能连接到所有内容。我如果能重新做的话,我将在HTTP协议内加入使服务器尊重浏览者个人隐私的内容。我可能能找到一个去掉http后面的双斜线的办法。 

  问:你对于万维网今后十年的发展做何预测? 

  答:语义网(Semantic Web)是一个很激动人心的发展,它就象十年前的互联网:所有人都在开发具有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十年后,它将改变人们经商、合作、学习的方式。 

  问:你认为,万维网发展的几个里程碑是什么?其中不包括你和昆茨的成就。 

  答:最关键的一步是,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宣布放弃对这项技术的收费权。美国政府批准将万维网用于商业用途也很重要。Pei Wei开发的“Viola”浏览器与马克-安德森开发的“Mosaic”浏览器也很重要,这样不使用NeXT操作系统的用户也能浏览网页了。尼古拉-佩罗的www线程浏览器使得人们能够使用DOS、Unix等操作系统访问网页。 

  问:万维网与当时的计算机连网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关键是UDI(现在的URI或URL)设计。也就是说,无论信息的名称和地址是什么,它都能用某种UDI(通用文件标识)形式编码。这样,你可以想到的任何信息都能有一个URI(通用资源标识),这样就能有一个超文本链接。 

  HTTP规范对URI进行了更多说明,而HTML说明了网页是如何编码的。但是,URI规范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最关键的。 

  从那以后,虽然人们能在URI框架内做的事越来越多了,W3C仍然在对其进行研究,以确保它是完全中性的,也就是说与访问者所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无关;与网络供应商无关;与语言和文化背景无关。只有当万维网能保持其公平与普适性时,它才能成为增进个人、地区与全球性理解的有力武器。(搜狐IT) 


----
 
   
 欢迎光临各行各业--it人论坛                  
it人论坛”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