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听乐随想>>乐段随想>>Chopin>> 流水落花皆是情__萧邦的二首钢琴协奏曲((2)

主题: 流水落花皆是情__萧邦的二首钢琴协奏曲((2)
发信人: rainsoul()
整理人: (1999-11-21 22:58:17), 站内信件
为萧邦代言的鲁宾斯坦

    提到萧邦,大概不少人会直接联想到两样事物:钢琴和鲁宾斯坦。的确,事
实不正是如此吗?在此,我要很‘严肃’的提出一点,那就是‘鲁宾斯坦’拥有
绝佳的技巧!当然,在纯技巧性上,可能会输给波里尼、加里洛夫等后起之秀,
但在‘他所演奏的曲目’中,技巧绝对是能游刃有余的轻松自在。甚至如果以音
色的塑造和踏板的运用等方面来综观,鲁宾斯坦的技巧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所以,请各位‘睿智’的听众们不要再以‘鲁宾斯坦技巧太差’做为欣赏上的‘
第一印象’。(别忘了史特拉汶斯基的那首钢琴版的‘彼得留什卡’就是提献给鲁
宾斯坦,只不过我想鲁氏不如波里尼弹得好)
    其实,鲁宾斯坦能成为萧邦的代言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自己曾表示过
,在早期,那些听众和演奏家们心目中的萧邦,是个在花前月下,绮情浪漫,游
于脂粉中的孱弱诗人。当时萧邦大赛的开办就是为了要导正此一歪风,但成效不
彰。而他想以健康的感情、高贵的格调来还原‘萧邦本色’,但面临的却只是人
们轻蔑的一笑...。但时至今日,我们很庆幸,鲁宾斯坦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给
了我们真正的萧邦,也告诉世世代代的演奏家‘萧邦是什么’!若以本文开头所
提出的三点拙见,鲁宾斯坦在情感的拿捏及表达上,不但能深植人心,更富含哲
理。而对于弹性速度的处理,虽然不如李帕第那种手法,却亦是冠盖群伦;在合
理的触键呼吸和如诗的抑扬顿挫中,萧邦的雅致气质、内涵深蕴已历历昭示,再
配合他优异的技巧,谁敢否认他指下的萧邦不是经典呢?
    鲁宾斯坦在这两首曲子的正式录音作品上,依我目前的资料是和巴比罗里(J
ohn Barbiroli)合作的第一(1937)、第二号(1931)(EMI CHS 7 644912),以及二
十多年后和Skrowaczewski的第一(1961),及分别于1958年与华伦斯坦、1968年与
奥曼第所录的第二号。先由EMI的版本来看,这是一项很好的‘历史文献’,让人
不但可以知道大师一生的艺术成长历程,更可了解鲁宾斯坦奋发向上的苦心。在
第一号钢协中,当时年届五十的鲁宾斯坦发挥了极高的技巧,活力四射,对左手
的节拍也很注重,甚至刻意突显低音部的旋律。此外,整体的结构也很完善,速
度的处理在个小段也十分的一致;你相信么?第一乐章中间(408小节)发展部一段
,阿格丽姬花了1’37”(DG版),但鲁宾斯坦只用了1’32”!不过在感觉上,却
稳重合宜,不似阿格丽姬充满即兴式的幻想。第三乐章亦活泼生动,不过居中的
第二乐章就显得急躁了些,使他的甜美触键和高雅格调未能好好发挥,倒是巴比
罗里的指挥造诣了得,把这听滥了的第二乐章刻划出许多大、小提琴交错吟咏的
美妙旋律,令人回味再三,是个不可多得的名演。但第二号呢?虽然相差不过寥
寥六年,但1931年的第二号实在是个粗劣的演出,速度快但显得匆忙,和声多但
觉得杂乱,触键也有不少浑浊不清之处,,更别提在乐念的营建上有何过人之见
了!但是究竟什么原因能让鲁宾斯坦在短短六年间脱胎换骨,判若二人呢?答案
就是大师与乐匠的分野:一股努力向上的意志!1932年,鲁宾斯坦自觉演奏上逢
遇瓶颈无法超越,生活又为演奏奔波所占,实在无法在技巧和艺术上更上层楼,
于是毅然决定隐居乡下,潜心深造。在这其中,鲁宾斯坦是如何让自己更入深境
,无人可知,但我们确信的是他1935年复出后,持续点燃了50年的艺术之光!
    1961年在RCA所录制的第一号,鲁宾斯坦已迈七十古稀,技巧自不可能以往凌
厉,但所展现的却乃是弱冠之龄的春风少年,只不过角度更超然,情思更真挚,
滤去一切不必要的臆测藻饰,留下悠长的琴音缓缓轻扬。他运于心的弹性速度,
巧妙的将左右手化成一双连体夜莺,在相同的心跳、和谐的气韵里高歌低咏,独
唱齐鸣。特别是他的分句更要反复比较聆听。一般演奏家只是把一股‘热情’发
狂的在键盘上宣泄,但却不见得能让人能体会到真正的‘热情’,往往流于夸张
灯动态对比。反观鲁宾斯坦,在巧妙分句下,把一层层情思潮汹激荡,给人更多
、更特别的感动。在此我要特别说明:所谓分句上的巧妙,不是指鲁宾斯坦和他
人有南辕北辙之举,而是说鲁宾斯坦在和别人相同的速度中、神似的断句下,每
每凝神运气,让音色、触键的稍稍一变,神韵丰采便更入深境,令人神游其中,
低徊不去...。所以,这也是‘名盘’为何能历久弥新、百听不恹的主因了。但倘
若和第二号相较,我们更可发现,应该把更多的喝采留给第二号的铨释!1958年
的铨释,已是登峰造极之作,但十年后,在奥曼第温柔的衬托下,鲁宾斯坦的精
神境界又更往前踏进了一步,在更从容自在的速度下展开一卷绫罗锦绣,织布上
尽是几十年来世途干戈。如果把这三版的第二乐章拿来比较,我们便可以发现鲁
宾斯坦的中段的动态对比越来越小,不似一般人的戏剧化,但内营的张力竟反而
超凡的强韧,紧紧地系住全曲架构,绝!此外,我更要建议从未领略过钢琴音色
之美的朋友,赶快飞奔至唱片店买下此版,恕我无法描述琴音之甜美。因为:文
字的形容只会损伤了这张唱片原有的美妙!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8.15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