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insoul()
整理人: furtwangler(2000-01-17 00:50:58), 站内信件
|
不知道为什么斑竹同志突然从德沃夏克跳去了BRAHMS,惹得我这个一天粒米未 进的‘林带鱼’又翻出他的第2(总不能病泱泱的去听第四吧)……
Brahms交响乐唱片正如诗人所比喻的米粒,不同的指挥录音版本能咀嚼出不 一样的滋味出来,但是如果以境界而言,第二号交响曲,我还是特别喜欢瓦尔特 版的诗情洋谥,那种“我心素已闲,清川谵如此”的风景写生,使得Brahms的这 首交响曲有着秋芝遥曳,阳光懒洋洋的闲适感,颇接近心目中不修边幅的Brahms 形象。而孟浩然的诗“寂寂意何待,朝朝空白归。欲得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 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如果这首诗能少一点寂寥 ,多放一点阳光进来,说不定能贴近Brahms的氛围。
有人认为Brahms的第二交响乐是他交响曲中的“田园”交响乐,这个比喻虽然 还算贴切,但是Beethoven的“田园”交响乐与它毕竟还是大异其趣的,Beethove n的“田园”给我的感觉,以季节色彩而言是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而Brah ms则属于金色秋天的夕阳返照。以心情及速度上而言,Beethoven的“田园”是带 有几分愉悦的疾步快行,甚至有些指挥家将它诠演得健步如飞;而Brahns的“田 园”,却是安步为车式的闲适散步。在此,这位作曲家仅委婉的回应着乡居生活 的平静情趣,虽然轻描淡写,但正是Brahms式的一贯风格却依旧存在。
又附:且看Brahms's Symphony No.2在莱比锡初演时,音乐评论界观点各异的 例子:
汉斯力克(Hanslick)--Brahms's Symphony No.2对于专家或门外汉而言,均可 展现出阳光和热力。或许听众未必能掌握住乐曲最难的部分,但它确是献给真正 追求美好音乐的人。......这首新的交响乐散发出健康,清新和澄彻的气质,它 既可给听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不失为平易近人之作。
杜菲(Alfred Dorffel)--维也纳人比我们易于讨好,我们对Brahms有与众不同 的期望,当他以交响曲作曲家的姿态出现时,我们要说音乐该比可爱更多。(言下 之意,Brahms的这首交响曲充其量不过表现出可爱而已)
比安柯里(Louis Biancolli)对自然的一瞥......
比尔罗斯--音乐表现出湖波荡漾,青天艳阳和寒绿山影......
尼曼(Walter Niemann)-闪耀着超自然而又异乎寻常的道路。
克拉玛(J-D-Kramer)--Brahms's Symphony No.2奇妙的结合了谦恭和自信,隐 私和诚恳。但他并不直接在作品中表露心迹,而是用难以猜测的谜语和暧昧之言 来与人沟通。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乐曲令我感到愉快......这个乐章(指第四乐章 )一定是为新婚夫妇所作。
伯拉姆斯(J-Brahms)--我从未写过如此忧伤的作品,乐谱应该使用黑框印制, 方能表现挽歌般的效果。(出版时写给出版商的信)
…………
到底这首D大调第二交响曲的音乐语言反映的是欢愉田园的和谐境界,还是难以 捉摸的复杂情愫?
持平而论,具有人文深度和感情的复杂性向来是Brahms音乐的多面性特质。穿 透这首作品可爱优雅,清新欢愉的表面,窥见的是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的Brahms 音乐的内在神髓......
杜甫言之绝妙: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就在这样的水面 细数雨点……
※ 修改:.rainsoul 于 Jan 3 02:45:32 修改本文.[FROM: 202.96.183.81]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3.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