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oodcheng(ataraxia)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12-25 14:53:37), 站内信件
|
当丑小鸭变不成白天鹅——侃侃《剪刀手爱德华》和《象人》
《丑小鸭》这篇伴随我们长大的童话,据说是在安徒生1844年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故事说一只天鹅蛋莫名其妙被一只母鸭在鸭场孵了出来,小天鹅因长相奇丑到处受歧视,在历尽磨难后,终于长成天鹅,又受到了尊敬和喜爱。安徒生的结论是“只要你曾经在一只天鹅蛋里待过,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他的理论是,天鹅就是天鹅,这是基因决定的,虽然小时候丑,但终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当然充要条件是能够活到那一天。我可以理解,在受到群起而攻之的批评时,安徒生写这篇童话自况,那种睥睨群盲的自傲心态后面所潜伏的自怜和自慰。别人说我不行,我偏觉得自己很行,不然总不至于附合别人自贬自斥吧,在倔强的安徒生看来,自嘲也许都是示弱的表现。
安徒生有理由这样想,因为单凭流传下来的100多篇美丽动人的童话就能证明,150多年前的安徒生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天鹅。
但是剪刀手爱德华就不这么幸运了。他与丑小鸭一样有着可疑的身世,是由住在远离城镇的阴森古堡中的科学怪人硬生生造出来的,偏偏科学怪人造了一半就一命呜呼,所以爱德华没有手,代替手的是手腕上长着的几把锋利的大剪刀。当然罗,所谓上帝是公平的,爱德华擅长使用他的剪刀,园艺、发型设计、剪纸、冰雕、雪雕技艺匪夷如思。本来他在古堡搞搞灌木修剪造型,虽然寂寞点倒也自得其乐,偏偏好事的雅芳推销员把他带到了镇上,好比把丑小鸭带到了养鸭场,这下事情就闹大了。
我的理解,爱德华是很多有天赋异禀人士的形象的集中和夸张。对这些人来说,不存在百分之百的丑小鸭和白天鹅的状态,他们的美丽和丑陋、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天才和疯狂水乳交融难舍难分。爱德华的剪刀手伤害一切他所喜爱、所接触的人和物,是他的痛苦之源;爱德华的剪刀手又能创造出美仑美奂的作品,也是他的快乐之源;爱德华离开了他的剪刀手就既非丑小鸭也非白天鹅,而泯然众人矣。从爱德华身上能够看到梵高、贝多芬、莫扎特、苏格拉底、爱恩斯坦多众多天才的影子。凡天才者,他喷薄欲出的才华也构成了普通人性无法承担的重负,因之而产生的种种乖劣古怪往往不能见容于世人。
于是我们看到,人们先是看西洋镜般一轰而上利用爱德华的才华,待看到其才华不能为己所用,或因之受到了无心的伤害,又一窝蜂的嫉恨、排斥甚至诽谤中伤终至欲除之而后快。爱德华天性温顺善良、拘谨自闭,受到误解后只会可怜巴巴的露出忧郁的表情,黯然神伤,既不能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又不能韬光养晦、圆滑世故,真诚脆弱的自我无遮无拦的暴露于俗世的风刀霜剑,零星微弱的爱情之火来得太迟也提供不了避风的港湾。结局还算不错,伤痕累累的他又回到了封闭的古堡,一个女人还能对他情意绵绵、终生难忘。
剪刀手爱德华的故事使我明白,在俗世这个谁也躲不开的养鸭场里,人们最好多多表现出白天鹅的一面,而把丑小鸭的一面多多磨掉,如果磨不掉,最好也藏起来,实在不行或者不愿,你就得有安徒生似的倔强坚强才好。
剪刀手爱德华所以引起我的共鸣也在于顾影自怜,与他相似的脆弱与不谙世故使自己吃了不少亏,丑小鸭一面的特性自己好象也不少。如果上帝是公平的,那我必然也有白天鹅的一面,许多个同样黯然神伤的夜晚我不是没有心怀幻想,兴许我再坚持一阵就会羽化而为白天鹅呢,既能赚钱,也小有名气。
可是《象人》无情的打消了我的幻想。因母亲怀胎时受到惊吓,麦里克天生严重畸形,脊柱弯曲、头骨膨大、满身纤维瘤,略受教育后,因家中贫困、遭遇变故还是受到遗弃,此君即象村上春树戏言对待六个手指的女孩那样被卖到马戏团,成为展示“人类原罪之恶果”的道具和玩物,因保受歧视而极端自闭,除了会背几段圣经之外别无所长,可以说是一只彻头彻尾的丑小鸭,至少按剧情提示没有任何变成白天鹅的可能。
麦里克丑陋平凡,身无长技,既不能象《巴黎圣母院》里卡席莫多一样找到机会拯救美少女展示自己金子般的心灵,现实中确实没有这么多的美少女等你拯救;又不能象在春节联欢晚会和有些国产片里的丑星那样卖弄滑稽哗众取宠或层次高一点象卓别林一样让人流下几点带泪的微笑,他实在是太丑了,能出名的丑星都有丑得可爱的一面,自吹“我很丑但很温柔”的赵传也不至于象他那样丑得叫人做恶梦;他也没有机会找个IT业的工作,因为那时还没有让人不知道你是不是狗的网络。他唯一的机会就是通过新闻媒体呼吁,使得权贵争相来看望、施舍博得慈善的美名,最后惊动英国女王,使他获得庇护。
电影最使我震撼的还不是好象发生在身边似的真实感,黑白摄影的纪实风格,无任何夸张矫饰、直面现实的情节都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最骇人的场面是麦克里受到庇护处境稍安后,某一天竟穿上别人送的毕挺的华服,打开别人送的梳妆盒,搔首弄姿,顾影自怜,其对美无助的追求和卑微的虚荣令人可气、可笑、可怜、可叹又可哀。
“你也配姓赵?”赵太爷对阿Q的呵斥植根于他特权思想所产生的优越感,自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以及对好象不如自己的人的歧视是人性之通病,赵太爷可以歧视阿Q,官员可以歧视平民,城里人可以歧视乡下人,富人可以歧视穷人,知识分子可以歧视大老粗,男人可以歧视女人,白人可以歧视黑人。轮到我,没什么好歧视的,也可以觉得自己至少长得不丑而去歧视麦里克——“你也配顾影自怜?”甚至也可以歧视某些天才,至少我比你正常。
这种认识使我惭愧而恐慌,并且感觉幻灭。当丑小鸭变不成天鹅,是否就注定要受尽嘲笑和歧视,只能靠怜悯度日呢?
《象人》其实是展示了抽去白天鹅的一面只留下丑小鸭一面的人的处境。大多数人混和着才华和缺陷、美丽和丑陋,而凸现出纯粹美丽、天才、丑陋、罪恶的极端情况都只是极小一部分人,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在某些情况下较集中的呈现出个人弱点的倒是常有。想到这一点,我看《象人》时的庆幸和沾沾自喜烟消云散,不管你有没有天鹅的基因,至少目前别人完全有理由把你当成丑小鸭。我想这是每一个现实中生活的人的处境。
唉,说白了就是人所根深蒂固的一些劣根性,对丑的东西歧视,对美的东西嫉妒。做成了白天鹅又如何?想想《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的美女玛连娜,女人嫉妒,男人相占有,共同的结果就是毁了她。
好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我们通过他照照自己,自己尽量往白天鹅变,也多多留些余地,让丑小鸭多变变,变不成也给它留条后路。
---- 欢迎访问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爵士蓝调版
http://bbs.nju.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