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rkson()
整理人: sisi8597(2003-04-07 04:48:18), 站内信件
|
[指挥台上的风云] 波宁吉 Richard Bonynge (澳) B y DECCA
Richard Bonynge, 1930~, Australia
中译: 波宁吉
曾出版其唱片之公司: Decca
我们常说「夫唱妇随」, 波宁吉和他的另一半正是这样的组合。随著苏沙兰的 窜红,
波宁吉在歌剧界的地位也愈形重要, 尤其是在早期的美声歌剧上, 波宁吉的演 出有
一定的地位。有趣的是, 波宁吉是先帮助苏沙兰自华格纳女高音转型成轻松可 上达
高 F音的花腔女高音, 接著才因指挥自己妻子的音乐会而在指挥台上发迹。
波宁吉相当清楚当前歌剧界, 各个领域几乎都有所谓的「专家」, 自己想在这 些领域中
闯出一片天恐怕不容易, 加上自己的贤内助已经转行成专唱美声歌剧的女高音 , 他开始
认真研究贝里尼、董尼才悌及其他同时代的歌剧, 并且慢慢的引入为苏沙兰的 基本曲目
角色。他和苏沙兰联手发现了帕华洛帝的天赋材质, 吸收他为基本班底, 结果 是打响了
「苏沙兰/ 帕华洛帝/ 波宁吉」的黄金组合, 尤其在美声歌剧上的成就叫人不 易忘记。
许多以往不容易听到的美声歌剧, 如『安娜.波连娜』、『清教徒』、『连队 的女儿』
『拉霍的国王』、『拉克美』等等, 都在这个组合的手下重拾光芒。人们对美 声歌剧的
认识, 就今日乐坛而言, 恐怕绝大部分要来自波宁吉与苏沙兰的努力--纵使卡 拉丝在
这方面的成就也是难以抹灭。
他对歌唱家的认识使他成为一位极为出色的歌剧指挥, 这点自不待言, 但他也 并非样样
精通。他最擅长的是义大利美声歌剧与威尔第早、中期的作品, 但并非都有信 服于人的
水准。有时他的表现会过度冷静, 仅止于把音乐做出来, 并不会像伯恩斯坦那 样深深
陷入音乐剧情之中, 结果就是部份场景的炽热度不够浓烈, 表现不够积极。他 对十九
世纪中晚期的法国歌剧也表现出高度的兴趣, 已经录音的包括『浮士德』、『 霍夫曼的
故事』等等, 也都有一定水平的表现。
波宁吉是重要的歌剧指挥, 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却超越歌剧。不过尽管如此, 除 开歌剧,
他所擅长的还是与剧场脱不了关系--芭蕾舞。他录制演出不少的芭蕾舞曲, 像 德利伯的
芭蕾舞、亚当的『吉赛儿』、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剧都是他曲目名单中之 一员。
他的芭蕾舞正如他的歌剧, 有时磊落得出奇, 显得过度冷静, 他的眼光或许是 认为
要把舞剧还原成纯粹的音乐, 不过谁都不敢说。
当代以歌剧为专擅的指挥不多, 而波宁吉无疑是其中一个具有份量的名字。
参考书目
John Holmes: Conductors, 杨忠衡、张强音译, 普洛文化出版
--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1.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