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超级评论>>指挥>>杜拉弟

主题:杜拉弟
发信人: yorkson()
整理人: sisi8597(2003-04-07 04:48:18), 站内信件

  
  [指挥台上的风云] 杜拉第 Antal Dorati (匈)                          B
y DECCA 
  
  Antal Dorati, 1906~1991, Hungrian 
  中译: 杜拉第 
  曾出版其唱片之公司: Decca, Mercury, DGG, Philips 
  生前最重要任职: BBC 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皇家爱乐最高级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音乐监督 
  
  1960~70年代, 伦敦指挥界出现「匈牙利三大」, 这三大是萧提、克尔提斯、
杜拉第。 
  在三人中, 克尔提斯最具传统德奥风范, 萧提最具鲜明个人风格, 而杜拉第则
是三人中 
  乃至世界级的「芭蕾音乐之神」, 据此看来, 他的地位和早年的安塞美好像差
不多。 
  不过两人仍有差异。杜拉第的自我评价相当谦虚, 事实上他是一位相当厉害的
指挥。 
  
  杜拉第曾经作过曲, 并且由自己灌录成唱片, 年轻时的他就是位多产作曲家, 
在中断 
  十二年后至少一年一部大型作品问世。他的音乐风格和现代乐派比较搭不上, 
写作有 
  一首交响曲、钢琴与大提琴协奏曲、三首管弦乐小夜曲、一首混声合唱打击乐
弥撒曲、 
  芭蕾舞剧与清唱剧各一, 以及若干室内乐。从他的经历上看来, 他似乎不是个
擅长交际 
  手腕的指挥。很少与一些真正重要的大乐团合作, 在乐坛上可以说一直是脚踏
实地的 
  一步步靠实力奠下自己的地位。他的厉害在训练乐团上可见一斑, 相当有效率
, 并且 
  不做无谓的努力。有团员指称他脾气不好, 晚年情况似乎有所改善。 
  
  他有不错的记忆力, 即使是再艰难的作品也以背谱指挥。指挥动作一向平实, 
反对 
  指挥家作太多的装饰, 认为这样会使乐师分心而「顾不得乐曲的节拍」。杜拉
第早年 
  在各大歌剧院与乐团的工作为他在歌剧与交响曲的诠释上累积了可观的经验。
被人称为 
  当代芭蕾指挥大师, 但他本人对此相当不以为然, 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他
了解 
  指挥家不能长期只指挥芭蕾, 因为「跟歌唱训练相反, 舞蹈音乐基本上是非音
乐的。」 
  不过在一般乐迷心目中, 只要一想到芭蕾, 杜拉第的名字还是会浮现在脑海中
。 
  
  杜拉第也是一位喜欢录音的指挥, 至少有四个公司为他出过唱片, 但其中以De
cca 与 
  Mercury 为主。他在Decca 曾经以四十八张唱片与匈牙利爱乐合作, 录下全套
海顿 
  交响曲全集, 在当时被誉为「唱片史上最永垂不朽之事」, 现在也只有 Ennst
 Marz 
   -endorfer做过同样的事, 这套海顿的成就不容抹灭。他的录音大体还是以芭
蕾音乐 
  为主, 鲜少触及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德奥曲目, 只在DGG 录过贝多芬九大。其
馀音乐家 
  也是以写过芭蕾音乐的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史特拉汶斯基、雷史毕基等较有
接触。 
  他也是个不错的协奏曲伴奏家, 与不少优秀独奏家录过一些水准以上的协奏曲
。 
  
  杜拉第自己对唱片的价值有点保留: 唱片的价值在于记录每个时代的表演方式
, 但是 
  其危险性在于「即使是瞬间的失误也永远洗不掉」, 同时一个老大师型的观念
: 没有 
  二次表演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只凭唱片认识作品只是没有真正认识作品罢了。
他的演出 
  风格热情, 对于惊心动魄的作品有著尤其优异的表现, 比方像他的『春之祭』
, 虽然 
  缺少那份泥土味, 但内里蕴涵的惊人动力令人瞠目结舌; 其贝多芬与布拉姆斯
的演出 
  也是如此, 昂扬振奋。在表演中有点斧凿痕迹, 但是并不明显, 结构明朗不厚
重, 
  这可能是他在德奥曲目上表现不算起眼的原因之一。 
  
  他觉得没有必要确定一部作品的标准表现方式, 而他自己的多次重复相同曲目
录音 
  正说明了他的观念。 
  
  参考书目 
  John Holmes: Conductors, 杨忠衡、张强音译, 普洛文化出版 
  

--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1.25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