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hover(肥猫)
整理人: amac(2001-12-19 12:52:24), 站内信件
|
网络通信设备
DCE(数据通信设备)
具有建立、保持或终止数据传输连接功能的设备(如调制解调器)。
DTE(数据终端设备)
向DCE(数据通信设备)发送,和/或从DCE接收数据的装置(如终端机或打印机)。
Fiber Optics(光纤)
承载传输光束(由发光二极管或激光生成的)的细玻璃或塑料丝线。
带状光缆
以多个单根光纤通过着色、堆叠成带和二次套塑的光纤带为单元加工成的光缆。光纤带有两种,即包封型和边粘型,前者能承受横向压力,后者厚度较薄。每带内可有4、8、12或16根光纤。带内光纤间距为0.28mm(对于4、8)和0.3mm(对于12和16),整齐排列,垂直方向上有平面度,即偏离度要求,不得大于如30、40、50um(依带内光纤数而定),以便于集群(熔接)接续。带内光纤有序地使用色谱,利于检修和接续时认别无误。光纤带体积小,可提高光缆中光纤的集装密度,可构成芯数很大的,如320直至3456芯。适用于当前发展迅速的光纤接入网。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简称ADSS(=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光缆,其中抗张力的加强元不是金属而是芳纶纱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主要应用在强电场合,如电力和铁路通信系统;同时,在跨江过河或复杂地形等大跨距场合。ADSS光缆可以不停电施工,耐电痕,温度范围宽。
地线复合光缆
简称OPGW(=Optical Power Grounded Waveguide),又称光纤架空地线,电力传输线路中地线中含有供通信用的光纤单元。该种光缆做到两全,即地线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不因设置了光纤而受到损害,光纤单元也要适当地受到保护而不致损伤。有铅骨架型、不锈钢管型以及海底光缆型等几种。
海底光缆
铺设于海底的光缆,有浅海和深海应用。这种光缆的特点;一是耐受很大的静水压力 (每深10m增加压力为1吨。)和施放过程中的拖曳力;二是能防止氢入侵光纤。已经证实,氢会导致光纤增大衰减;三是中继段跨距大。在海缆中光纤单元都放置于缆的中心并在专制的不锈钢管中。该管外绕高强度拱形结构的钢丝。钢丝层又包上铜管,供作远供,又使得光缆敷设时不发生微/宏弯。然后挤塑外护套。还可能销装,以防利器伤害,其中包括鲨鱼咬噬。在我国上海、青岛、汕头已有洋际海底光缆着陆。
UTP(无屏蔽双绞线)
泛指用于传输无屏蔽数据的所有电缆系统。
STP(屏蔽双绞线)
泛指那些专门设计用于数据传输,并且加了保护性外包装物的电缆系统。
PBX(专用分局交换机)
一种专用的电话交换机。
STDM(统计复用语器)
将多条通道与一条线路连接,并根据各通道的传输情况动态的为它们分配时隙的一种设备。
数字用户线(DLC)
DSL是一种用户环路传输设备,位于单一用户铜线对两端用于传送ISDN-BRA。
传输网
SDH(同步数字体系)
它是一个一个将复接、线传输及交换功能集为一体的、并由统一管理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可实现诸如网络的有效管理,开业务时的性能监视、动态网络维护、不同供应厂商设备的互通等多项功能,它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并显著降底了管理和维护的费用,实现了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因而在现代信息传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
SONET(同步光纤网络)
将光介质用作高速长距网络的物理传递设备的一项标准。SONET的基本速率从51.84Mbps起,最高达2.5Gbps。
交换网
什么是X.25?
公共分组交换服务支持来自许多供货商的多种端站,因此明确定义用户设备与网络间的接口是至关重要的。X.25就是被全世界广为接受的用于确定这一接口的标准。X.25标准由ITU于1976年首次颁布。之后曾经多次修订。X.25指明数据终端(分组模式的DTE)和一个分组网络(DCE)之间的接口,以便访问一个公共的或专用的分组网络。在X.25中定义的协议对应于OSI模型的最低三层。X.25支持纠错和诊错,因此对于那些处在恶劣的高噪声环境下而要求高可靠传输的应用来说十分理想。
何为帧中继?
帧中继技术是在OSI第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它是在分组技术充分发展、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逐渐替代已有的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帧中继仅完成OSI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协议;同时,帧中继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而帧中继具有吞量高、时延低、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
帧中继是一种更新的分组交换概念,旨在通过简化网络处理过程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吞吐量和降低成本。帧中继特别适用于终点为智能装置(如工作站或局域网互联网桥)及传输线路质量高的应用环境。帧中继概念类似于X.25,但帧中继减少了在每个网络节点的协议处理步骤,从而减少了整个端对端延迟。所有的确认和差错恢复均由最终用户设备执行;类似地,流量控制也是在端点实现的(尽管网络在需要时也会生成拥塞情况报告)。帧中继的简化的网络处理导致线路利用效率更高、网络的数据吞吐量增加。帧中继仅使用OSI模型的最下面两层。ITU I.122建议于1988年中颁布了帧中继协议,继后ANSI也发表了有关规范。一个可以提供高速低延时的帧成包传输;并能提供有效带宽利用的网络技术。它的协议开销字节小于X.25方式。
ATM(异步传输模式)
信息元中继(cell relay)的一种标准的(ITU)实施方案,这是一种采用具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信息元)的交换技术。之所以称其为异步,是因为来自某一用户的、含有信息的信息元的重复出现不是周期性的。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是一种为支持宽带综合业务网而专门开发的新技术,它与现在的电路交换无任何衔接。当发送端想要和接收端通信时、它通过UNI发送一个要求建立连接的控制信号。接收端通过网络收到该控制信号并同意建立连接后,一个虚拟线路就会被建立。与同步传递模式(STM)不同,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技术(统计复用)。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汇集在一个缓冲器内排队。列中的信元逐个输出到传输线上,形成首尾相连的信息流。
ATM具有以下特点:
因传输线路质量高,不需要逐段进行差错控制。
ATM在通信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虚连接来预留网络资源,并在呼叫期间保持这一连接,所以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
信头的主要功能是标识业务本身和它的逻辑去向,功能有限。
信无长度小,时延小,实时性较好。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这是由承载者提供的一项业务,允许同时接纳多种交换数字数据和话音的传输。
BISDN(宽带综合服务数字网)
下一代ISDN,旨在传载数字数据/话间和图像。ATM提供交换基,而SONET或SDH提供物理传输。
PSTN(公共电话交换网)
通常是变通电话机、集团电话系统、专用分局交换机中继线和数据设备访问的通信系统。
IP交换(IP Switch)
是Ipsilon公司提出的专门用于在ATM网上传送IP分组技术,它克服了Classical IP Over ATM的一些缺陷,如在子网之间必须使用的传统路由器等,提高了在ATM上传送IP分组的效率,是目前一种可行的、较好的IPOA技术。
---- <img src=http://uh1.gz.163.com photo?name=minipanda8210>
铁达尼号
欢迎光临各行各业--it人论坛
“it人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