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香港龙情>>〖 港 事 錦 囊 〗>>【 港 人 治 港 】>>【特首之页】>>【港人心中的特首】>>【報章摘錄】>>特首力图重建民望 转

主题:特首力图重建民望 转
发信人: freeforall2(又是ET龍)
整理人: kaiyun.lin(2001-12-18 10:54:49), 站内信件

  特首董建华宣布竞选连任。由于第二届特首由约8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而这800名选委会成员又多属与北京关系良好的精英分子,以当前北京中央政府对董氏竞选连任已多番宣之于口的支持和香港精英界展现出的万方拥护之迹象,董氏顺利当选甚至在无人竞争下自动当选几成定局。换言之,当前董氏面对的主要问题,应不是能否成功连任,而是如何尽快针对其始终低迷不振的民望而致力改善,否则即使是顺利连任,其未来五年的管治,仍将困难重重。对于这一点,董氏明显十分清楚,细看其竞选连任宣言,其重点无疑也在于积极争取和提振民意支持。

  从研究特首民望的角度看,董氏民望低迷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经济不景。市民对董氏的民望评分,一直与香港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亚洲金融风暴冲击香港引致董氏民望大跌,以至今年第三季香港经济再陷衰退边缘董氏民望再创新低,在在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董氏民望的密切关系。

  二、政府连番行政失当及政策失误。除经济因素外,政府多次的行政失当(如新机场大混乱事件和居屋短桩事件),以及政策推行过快过急导致怨声四起(如“八万五”房屋政策、母语教学政策和公务员改革政策),明显对政府的形象和特首的民望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三、亲北京路线。在很多政治议题上(如民主化和法X功),董氏的立场多与北京接近,这或有其不得已之处,但却很容易予香港市民过于向北京妥协,未能全力捍卫香港利益的感觉。这对其民望不无负面的影响。

  四、政治风格保守。在处理很多重大人事问题上(如王苗事件和路祥安事件),董氏对其所相信和任用的人总是展现出坚持到底的保守性格,这固然有其宽厚和诚以待人的一面,但在讲究责任政治的时代,却也使他在民望上付出颇为沉重的代价。

  第一点经济问题多少属于客观因素,尤其是香港经济主要受制于外围环境,董氏能用力的地方不多。但第二、三和四点则是管治能力和管治风格问题,董氏大有改善空间。事实上,董氏在其竞选连任宣言中坦然承认其过去四年多的施政存有三大不足之处,包括政策落实存在问题、改革没充份评估社会承受力和平衡利益及未妥善安排改革优先次序、掌握民意民情做得不够细致,并公开承诺今后将致力改善。这三大不足之处,所涵盖的明显正是管治能力和管治风格问题,断症清晰准确。承认不足,承认问题,是自我改善和提升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在承认不足之后,董氏更承诺将会全力改革政府架构及办事作风,在连任之后实行高官问责制,以及引入更有效的民调机制加强民意的掌握。他甚至一改过去对民主化议题的回避,直接谈及民主政治,并表明这是其理想,希望今后能为香港的民主政治奠基。

  从上述的承诺中,显而易见,董氏力图重新出发,在未来连任的岁月中建立出一个开明、具代表性和负责任的政府,藉此重建他个人的民望。

  对于董氏勇于承认不足,相信宽容的香港市民应该能够乐意接受,董氏也会因此而有所得分,但不会很多,原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至于董氏最终能否全面扭转其低迷的民望,则要看他如何落实他的承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