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ira_zms(安鶴兒)
整理人: neptunefish(2001-12-18 01:21:22), 站内信件
|
《十二辰》
十二辰可推到春秋时的《尔雅》、《春秋》、《诗经》等著作。
要观天就必须先确立某种对应法则,就是"分野"理论。分野理论在其他古代文明的占星学中也有,当然内容各异。十二辰是中国天文学分野体系中最精致,最规范的一种,见于《晋书·天文志·上》出于唐代大星占家李淳风之手。
这一体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十二次度数”,主要是将十二辰和二十八宿精确对应起来,同时给出对应的十二辰地支与分野。
古代将周天分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而不用西方传统的三百六十度(始于古巴比伦)。上期二日谈已经说过,二十八宿所跨度数很不平均,而十二辰却是等分周天的。
将天盘以南北极象切瓜一样等分成十二瓣,每瓣称为一辰。则有:
"寿星":"水土墓于辰,木得水土气,故有寿。"
"大火":"诸宿中唯房、心、尾及参最明,故曰大辰。"
"析木":"析木津,木生于寅,故名析木;天汉所起,故名津。"
"星纪":"古者,历纪日月五星皆起于牵牛之次,故曰星纪。"
"玄号":"玄号,虚也。玄,黑色;号,虚中也。"(号应为(木号))
"取訾":"室壁各五星如口象,又在西北隅。取,隅置也;訾,口象也。"(取应为(女取))
"降娄":"降娄,娄也。万物至戍皆降而聚于娄,故曰降娄。"
"大梁":"昴毕间七曜所入要道,若梁,然又胃一,名大梁。"
"实沈":"实沈主参。"
"鹑首":"南方七宿取朱鸟为象,井、鬼为首。"
"鹑火":"柳为鸟喙,星为鸟颈,张为鸟嗉,三宿连体故总谓之鹑火。"
"鹑尾":"翼、轸为尾,故曰鹑尾。"
没太多说的。为清楚起见,列个表,如下:
╔═══╤══╤══╤═╤═╤══╤══╤══╤═╤══╗
║ 宿 │辰 │宫 │時│州│土 │月 │律 │方│獸 ║
╟───┼──┼──┼─┼─┼──┼──┼──┼─┼──╢
║ 角亢│寿星│天秤│辰│兖│鄭 │三月│姑洗│ │ ║
║氐房心│大火│天蝎│卯│豫│宋 │二月│夾鍾│東│青龍║
║ 尾箕│析木│人马│寅│幽│燕 │正月│大簇│ │ ║
║ 斗牛│星紀│磨蝎│丑│扬│吳越│十二│大呂│ │ ║
║女虚危│玄号│宝瓶│子│青│越齊│十一│黃鍾│北│玄武║
║ 室壁│取訾│双鱼│亥│并│衛 │十月│應鍾│ │ ║
║ 奎婁│绛婁│白羊│戌│徐│魯 │九月│無射│ │ ║
║胃昴毕│大梁│金牛│酉│冀│趙 │八月│南呂│西│白虎║
║ 觜參│實沈│陰陽│申│益│魏 │七月│夷澤│ │ ║
║ 井鬼│鶉首│巨蟹│未│雍│秦 │六月│林鍾│ │ ║
║柳星張│鶉火│獅子│午│梁│周 │五月│生實│南│朱雀║
║ 翼軫│鶉尾│雙女│巳│荊│楚 │四月│仲呂│ │ ║
╚═══╧══╧══╧═╧═╧══╧══╧══╧═╧══╝
别怀疑对应的西方星座的名字,那是明朝时的译法。
这里插一句关于"辰"的解释。说"辰"就是"星"也没错,但在《皇极经世书》里是这样定义"辰"的:阳之阳为"日"、阳之阴为"月"、阴之阳为"星"、阴之阴为"辰"(这就是"日月星辰"的来历)。所以我觉得这里"辰"解释成"天之壤"、"区域"似乎比较合适。当然,实际上书里怎么叫的都有。
在行星经过十二辰或二十八宿时所蕴含的意义里面,木星是最重要的。由于木星在星空中运行一周的时间是十二年不到一点,约略为一年经过十二次中的一次,因此古人早先曾利用这一点来纪年,这就是古籍中经常出现的"岁星纪年"。不过因木星绕行天空一周的时间不是恰好等于十二年,所以使用岁星纪年,时间稍长一点,一误差就会明显积累起来。因此这种纪年法后来在历法中不再使用,但在星占学理论中却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古人又假想了一个称为"太岁"(又名"岁阴")的天体,它沿着与木星运动相反的方向作匀速周期运动,每年经过十二次中的一次,十二年循环一周。由于这种纪年法是根据木星运动而定义的,所以仍可视为"岁星纪年"。
中国、西方都有把天穹等分成十二块的做法(换句话说,都将一年分成十二月),这是冥冥中的巧合,还是另有渊源呢?
---- 咖啡和我的夜 都是純粹的顔色被磨碎
祇能溶解兩湯匙的糖末
一如你的眷戀 不加甜美
今夜我的淚 蒸餾出滴滴的水
盛裝一杯 熬了夜的咖啡
我原本是咖啡豆 就該有粉身的準備
這如絲的墮落 不斷的下墜
今生我無悔 無悔
捨不得 這苦與纍 只讓你一個人背
我留下咖啡的苦 挽留最後的香味
我曬乾昨天的今晨的夜 當作低吟來回味
但你的暗與黑 如何映照我的容顔
苦澀的咖啡 苦澀的夜
我學會一種不死亡的心碎 一個不說思念的夜
給我最愛的男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