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dynew(昔我往矣)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4 19:45:29), 站内信件
|
尼采的微言大义
刘小枫 原载《书屋》2000年10期
【编者按】刘小枫博士在香港从事研究,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比较文献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每年会到北大讲课或主持研讨班。2000年四月,刘小枫博士在北大作了题为"尼采是谁?"的演讲。演讲当晚,整座教学楼没有电,有同学买来蜡烛,点在讲台上。刘小枫博士就在一片烛光中讲尼采的幽灵,真有神神鬼鬼的气氛。讲到快完时,忽然电来了。据说,这次讲演有"令人瞋目结舌"的效果。
同年九月,刘小枫博士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作了题"尼采的微言大义"的演讲,在北大作的"尼采是谁?"的演讲,显然是后来发表的这些演讲的雏型。
---------------------------------------------------------------------
尼采是谁?
早就听说,二十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思想家是:马克思、弗洛依德、尼采。
何谓"革命性"?日常用法指"反传统"。据说这三位所谓后现代先知推翻了西方的传统价值,代之以新的伦理和生命方向。姑且不究这些流俗说法是否恰切,仅就这种革命性的深刻程度和实际影响而言,弗洛依德和马克思都无法望尼采项背。弗洛依德明显受过尼采影响,而且仅仅发扬了尼采思想中的一个方面。马克思尽管引发了诸多社会革命,仍然在两个方面不及尼采。首先,马克思站在启蒙思想的西方小传统中颠覆西方传统,尼采不仅颠覆苏格拉底和耶稣共同塑造的西方大传统,而且颠覆了启蒙传统。再说,马克思的思想生命力是资本主义赋予的,他作为共产主义代言人站在资本主义对立面,尼采却超逾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不难理解,冷战之后,不是弗洛依德或马克思,而是尼采显得更具生命力。
尼采的实际影响也远甚于马克思和弗洛依德,右派份子不会喜欢马克思,左派份子却特别喜欢据说极右的尼采。尼采文章瑰美、奇诡、料峭,没有谁说马克思是"诗人哲学家"。马克思和弗洛依德的著作仍是学究性的,个中道理需要解释才能传达给知识人大众,成为现实的精神力量。尼采文章似乎不需要经过解释,就可以直接变成知识人大众的话语。1 尼采在汉语思想文化界的接受史就是证明:尼采刚死不久就潜入王国维、鲁迅这样的"中国魂",西人论着有谁像尼采文章那样有如此之多不同的汉语译本?2 即便马克思论着的翻译有一个政党在搞,也没能赶过尼采的风采。
然而,尼采是谁?
谁不知道尼采?不就是那个要"重估一切价值"、主张"权力意志"、提出"超人伦理"和"永恒复返"说而且敢"敌视基督"的德国"伟人"或"疯子"?不就是那个其学说被纳粹利用的德国诗人哲学家?
尼采真是如此"尼采"?
尼采自己和多数研读尼采的后人,都把《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作尼采最主要、最本真的文章,也的确影响最大(中译品种也最多)。然而,尼采在书中自己说话吗?不,是扎拉图斯特拉在说。尼采是扎拉图斯特拉吗?难讲。尼采可以说,书中的话都是扎拉图斯特拉、而不是尼采"如是说"。他仅仅是纪录者,像柏拉图写的对话,不是柏拉图在说,而是他笔下的苏格拉底及其学生一类"角色"在说(施特劳斯语)。扎拉图斯特拉难道不会是一个角色?
出身于路德宗牧师家庭的尼采,极为欣慕路德在德语方面的历史功绩和影响力,将路德作为自己在德语上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尼采在德语诗作方面的努力失败了。3 这并非因为,尼采之前,歌德(尼采最敬佩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Holderlin)、诺瓦利斯(Novalis)、毕希纳(Buchner)、克莱斯特(Kleist)在德语诗言方面撒尽才性,而是因为尼采自己作为诗人的才性天生不足。要是尼采真有盖世诗才,像里尔克(Rilke)或者特拉克尔(Trakel),要在德语诗言史上占据超人地位,并非没有可能。尼采的诗同海德格尔的诗一样,让诗人笑掉牙;尼采的散文和格言文体,至多与荷尔德林、施勒格尔(Fr. Schlegel)、诺瓦利斯持平,风格不同而已。
尼采是哲人,而不是文人。他的所谓"诗化"或格言文体,仅仅作为哲学文章,才显出其超人气象。即便这种哲学文体,也不是尼采的独创。熟悉席勒、荷尔德林、诺瓦利斯、施勒格尔的人都知道,无论哲学的所谓"诗化"还是格言体,都是德国浪漫派的成就。即便这种成就也不是德国浪漫派的独创,不过是亚理士多德之前、尤其柏拉图之前文体的复活。
如果《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最具个体才性的文章,这种个体独特性是什么?问题仍然是:尼采是谁?
既然《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哲学著作,作为西方的哲学著作,叙说者的名字竟然是一个非西方传统中人,既非尼采心仪的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不是《悲剧的诞生》中迷拜的希腊神人狄奥尼索斯。扎拉图斯特拉何许人也?波斯宗教的先知。借波斯人的嘴说话,欧洲思想史上不是头一回──孟德斯鸠编造过《波斯人信扎》。借波斯先知的嘴说话,也许表明尼采要站在欧洲思想传统之外的超然立场来评价欧洲精神。4 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明显摹仿福音书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分四部记叙扎拉图斯特拉的漫游、梦幻、遐想和"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寓意的言说充满寓言、比喻。5 圣经思想不是哲学:Quid ergo Athenis et Hierosolimis?("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何相干?"──德尔图良语)。《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还可以算哲学书?难道尼采暗中站在圣经立场反哲学,是反哲学的先知?
虽然尼采称自己的话"像铁锤",明显学舌旧约先知书中的耶和华说:"我的话岂不象火,又象能打碎盘石的大锤吗?"(耶利米书23:29)但尼采没有借犹太先知或者耶稣的嘴说话,他丝毫不想站到已经被基督教福音派占用了的圣经立场。扎拉图斯特拉的"如是说"摹仿福音书的叙事和教诲口气,不过为了与耶稣基督作对,其"如是说"言必反福音书中的耶稣之言。通过扎拉图斯特拉这个角色,尼采站到了犹太-基督教这一西方思想的另一大源头的对立面,他还能算先知?
也许扎拉图斯特拉的角色是狄奥尼索斯的化身,代表悲剧诗人反哲学的传统。可是,在扎拉图斯特拉的"激情洋溢中"和他站立的"高山绝顶之上",歌德、莎士比亚这些悲剧诗人的后代"可能会喘不过气来,但丁同扎拉图斯特拉相比,不过是个皈依者而已"(这个人6)。悲剧诗人的精神传统也被超越了,扎拉图斯特拉的身世不比狄奥尼索斯浅。
比较文学或者跨文化学者兴奋起来:看啊,尼采多么靠近东方、热爱东方……然而,尼采说,那帮编纂《吠陀经》的教士们"连给扎拉图斯特拉脱鞋的资格都没"。
与耶稣主要对门徒"如是说"或苏格拉底不厌其烦地与弟子交谈不同,扎拉图斯特拉的"如是说"经常对自己说。扎拉图斯特拉重新"成人"之前说的第一句话是对太阳说的。扎拉图斯特拉自视为太阳,对太阳说,就是对自己说。"这样一个人,假如他自言自语,将用什么语言?纵酒狂歌的语言"(这个人7)。扎拉图斯特拉的"如是说"是否尼采的自言自语?
就算是罢。"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也可以是一种隐身(sich zu verbergen)手段。"(善恶169)尼采在自传中明白说过,自己是"这种纵酒狂歌的发明者"(这个人7)。尼采还说:历史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哲人是"真正诚实的"(善恶177)。尚若如此,尼采就仍然是一个哲人。只不过我们切不可轻率地把扎拉图斯特拉的"如是说"当作尼采的真言,扎拉图斯特拉这个角色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扎拉图斯特拉的"如是说"可能是谎言──偶而夹杂几句实话。
是的,我劝你们离开我,并且抵制扎拉图斯特拉!最好因他而羞愧!也许他欺骗了你们。(如是说:论馈赠的道德)
扎拉图斯特拉说他也许"欺骗了"我们,是随便说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