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m726hk(Sammy)
整理人: kaiyun.lin(2001-12-17 23:49:56), 站内信件
|
戰時 ,不少華籍居民返回中國內地。日本投降後,他們紛紛回港,每月
幾達10萬人之多。香港人口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原已減至約60萬人,但在
一九四七年年底卻激增至180萬人左右。
一九四八至四九年間,中國爆發內戰,自國民黨政府開始遭共產黨挫敗
之時起,許多人從大陸湧入香港, 人數之多,破了歷來的紀錄。一九四九
至五零年春,有數十萬人移居香港,他們主要來自廣東省、上海和其他商業
重鎮 。一九五零年年中,全港人口估計已增至220萬 ;此後更不斷增加,
一九七零年已超逾400萬人,現時更接近700萬人。
韓戰期間 ,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香港經濟一度停滯不前 。其後,由於
人口激增,香港不能單靠港口來維持繁榮,於是開始發展工業.
香港的工業最初以棉織業為主,其後逐漸發展毛織業 ,到六十年代後期 ,
更擴展至人造纖維和成衣製造業。六十年代 ,香港輸出的紡織品和成衣,
佔本地產品出口總值一半以上。多年來,這個比例逐漸下降 但在九十年代仍
佔約四成。電子製品、鐘錶和化學產品也是重要的工業 。
一九六六年,香港受到中國國內事件影響,局勢日趨緊張;一九六七年更
發生連串社會騷亂 ,使本港居民的生活全面受到影響,經濟也暫時陷於癱瘓 。
幸而騷亂事件在該年年底受到控制,香港得以繼續平穩發展。
香港繼續發展,成為鄰近地區的轉口港 ,與中國的貿易不斷增長 。另外 ,
香港旅遊業日益蓬勃,交通也大為改善。在地理環境上 ,香港是中國的天然
門戶 ,每年從香港啟程或過境進入中國的旅客愈來愈多 。香港的港龍航空
有限公司和中國七間航空公司 ,即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
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西南航空公司 、中國北方航空
公司 、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和中國西北航空公司,經營來往香港與內地的定期
和不定期班機服務。目前,每周約有900班航機往返香港與內地40個城鎮。
九廣鐵路公司往來九龍紅磡和羅湖邊界的列車服務頻繁 。該公司亦經營直通
火車服務,來往香港與廣東省多個城市、上海和北京 。
每日由紅磡開往廣州的列車有七班,其中三班停東莞,另有一班以肇慶為終站,
中途停佛山。往北京和往上海的列車交替隔天開出。此外,還有多條直通巴士
線直達廣東和華南各地。
海路方面,香港每天均有客輪直達廣州和華南沿岸港口。
為配合各項發展 ,政府致力改善及增建基礎設施。四通八達的道路 、鐵路 、
隧道和天橋 ,使香港成為現代化都會 。新建的公路,令來往偏遠地區的交通
大為改善。
位於赤立角的世界級國際機場已落成啟用 。正在進行和籌劃的多項計劃,包括
建造鐵路、天橋和隧道,將可大大改善新界的交通 。目前 ,香港約有四成人口
住在新界九個新市鎮,紓緩了港九住宅和工業用地不足的情況 。
一九五三年聖誕節 ,香港發生木屋區大火 ,約53 000 名居民在一夜間喪失
家園。政府急須安置災民,於是展開了公共房屋計劃 。時至今日,香港已有
周全的公屋計劃,提供各類設施完善的租住公屋及居者有其屋單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