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汽车家电>>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戴姆勒奔驰>>反思“汽车召回”

主题:反思“汽车召回”
发信人: sewen163(程诚)
整理人: sewen163(2001-12-17 18:27:46), 站内信件
生活在“砍价”之声不绝于耳的经济环境中,乍一听到“汽车召回”会有些满头雾水,又没人跟你打官司,又没闹到哭天动地的地步,你怎么就几十万辆地往回“召”呢?门里门外一琢磨,噢,原来当个消费者竟可以得到这样的礼遇,原来并非总是打落的牙齿要往肚子里吞,原来在某些国家约束汽车厂商、“包庇”消费者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种没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关键是企业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召回就是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种全心全意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处理方式。我们从国外引进了车型,引进了生产线,引进了制造技术和开发技术,为什么不能多引进一点消费者至上、为消费者服务、对消费者负责的观念呢?

   在消费领域,我们中国的消费者要争取平等的国际待遇。问题在于我们该向谁去要国际待遇?在召回制度上本来就没有国际待遇和国际公约可言,有关国家都是在本国制定保护本国汽车消费者利益的召回制度,约束在本国汽车市场上投放产品的所有国内外汽车厂商,并不是拿它作为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利器。剖析几年来的多起涉及进口或国产汽车的用户索赔纠纷案例,该自省的是为何我国至今出台不了对于汽车产品的“三包”规定?三菱风波使中国人对汽车召回制度又一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有人对中国国产汽车至今仍无召回制度表示遗憾,有人说,每年的进口轿车也仅为 2万辆的小数,与国产轿车年销量约 60万辆的大数相比只算小巫见大巫,但是每年在中国因车祸死亡的人数都在 7万名以上。谁能知道这些车祸死者有多少是因车辆的质量缺陷而成冤鬼的呢?现在对于进口汽车尚有“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来管,但对于国产汽车的质量问题到底该由国家的哪一个具体部门来管?难道我们只能渴求外国企业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而不对本国企业提出任何要求或至少是希望吗?

   必须承认,就当前稚嫩的国内汽车业来说,实施召回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困难。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从具体操作上来说,实现召回都有着一段艰难的路。但作为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必须要率先实施这一先进的市场管理制度。此次三菱帕杰罗事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与我国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比,国外知名品牌仍然在不少领域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国人切不可盲目自大。以汽车为例,去年以来国外名车召回事件接二连三,可重视的问题逐渐显性化。这给外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促使它们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愿我们的企业能从三菱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毕竟,“入世”在即,面对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国内企业只有千方百计强化质量、服务意识,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汽车召回”既是一个刺激,也是一个启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