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cidrain()
整理人: KGB(2000-01-20 11:52:00), 站内信件
|
6.Christine Lavin 《 Compass 》(1991,Rounder)
要不要先来看上一段人民杂志的“吹捧”?
“ One of the virtues of such young neofolie stars as Suzanne
Vega,Tracy Chapman,and Michelle Shocked IS that they cast some
reflected light on the veterans of their genre.Lavin is a prime
case in point .She is a slyly witty songwriter who seems to
have undergone an irony-lift....It's as semidetached observer
that Lavin is most striking though.”
------People Magazine
民谣嘛,又不是什么稀奇宝贝,但这段话中SV,TC,MS这三个我还
算比较喜欢的名字的出现多少还是对我形成了一定的“广告攻势”。虽
然我并不是太相信,就当资料收着吧,这段时间可听的好东西实在太
多,人又太忙,所以买后过了十来天才有机会把它放入唱机,本来也是
抱着不好就拿着送人去的心态买的,所以也并不在意它会否让我失望。
不俗啊,听了第一遍我这样想。再听一遍,就不只是不俗那么简单
了,neofolk(我想应该定位于脱离了乡村“毒手”的70年代末发展起
来的那批音乐人)似乎一直是女性乐人大展才华的领域,除了上面那三
位,早年的Joni Michell,Richie Lee Jones ,Loreena Mckennitt,
Tori Amos,Kate Bush....哪位又是省油的灯呢。
听完这张唱片我已经充分认可了对这位老女人的先行者地位,悠扬,
漫长,缓慢,淡淡的忧伤,轻弹浅吟,幽默,充满了社会写实的叙事
词作,典型的neofolk所应具有的一切特性她都有。
可以当做喜欢听冷酷实验的人们的饭后甜点。很喜欢第五曲“You
Think You've Got Problems”,经过vocoder处理的人声,晶莹剔透
的吉他。悠长,远去。
7.Kronos Quartet 《 Early Music 》(1997,Nonesuch)
这是张彻底的大杂烩。KQ又是在高人眼中颇不怎样的“伪前卫雅
痞分子”,可怜的我们在这里也只能听些伪造品了,这是笼中鸟的
唯一乐趣。
要听古典的有Henry Purcell,Christopher Tye的巴洛克风格的
英格兰古乐,Guillaume de Machaut的宗教音乐。
要听现代/先锋的有John Cage, David Lamb ,Arvo Part, Harry
Partch。
甚至还有Sweden ,Tuva的民间音乐(BTW,有纯Tuva音乐唱片的
朋友希望多多交流,我只是在一些合辑中听过,很不过瘾,只是看着
高人的文字流口水,可怜啊)。
我想他们可能就是因为吃得太杂,太快,太多,而受到很多人
的攻击吧。
但现在翻出若干年前买的《Short Stories》来怀旧时,仍得承
认这是我听先锋音乐的启蒙唱片,现在还是喜欢,《Night Prayers》
的俄国民间音乐也很喜欢。
收集到的第十(?)张他们的唱片。
8.Built To Spill 《 Perfect From Now On 》 (1997,Warner Bros.)
大公司罕见的好东西。到现在还不知道这几位乐队成员的背景
资料,现在能听到的让自己满意的Rock唱片真是越来越少了,不知
是这个世界变了,还是我变了。还是如很多人所说:Rock'n'Roll
Is Dead.
开首曲“Randy Described Eternity”中在现在的时髦Rock
Bands中已经鲜见的迷幻噪音气状物就整个地将我裹入了这个再
也挣脱不出的幻境之茧,我曾在很多BBS上推荐过这张唱片,无
人理会,除了为他们(无论是对这些作音乐的家伙还是本有可能
听到这些音乐的听者)惋惜我还能再说些什么。
“I Would Hurt A Fly”的悲情吟唱-“because I hurt A
fly”与张楚的那个在巴掌声中四处逃窜的Fly对比着看很是有趣
,虽然这两首作品边都挨不上。
大提琴在哀情曲式的营造上的确比较成功,比如“Made_up
Dreams”一曲中的出色表现。
而这个团最让我高兴的一点却是:他们往往可以从一个再讨
好也不过的曲调开头在后半部却不再考虑什么听者的接受能力,
变成一场彻底的即兴噪音大演练,并不是如几位小朋友玩点公式
化的反馈什么的就草草了结,他们是玩真的,长达5,6分钟的噪
音间场很是精彩,比如“Velvet Waltz”。有折衷的可能,但我
得说:很成功,几乎察觉不到明显的分野。
9.Howie B 《Turn The Dark Off》(1997, Island)
其实就我个人的听觉习惯,被大多数我并不认可的媒体大肆鼓
吹的唱片应该是惟恐避之不及,这张唱片实际是在98年红起来的,
去年随便逛到一个乐评站点的电子版都可以看到大堆的此唱片的评
论,就那些文字而言没给我太多的感觉,倒是对那个封面上戴着状
似正在熔化的蓝帽子的红脸人之卡通形象留下了挺深的印象。事实
上要不是这个星期在收到朋友转录的大量让我惊异到现在还说不出
话来的唱片(This Mortal Coil,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
Arcanta,Love Spirals Downwards....)之前实在没得什么可买的东
西(在前两周的大采购行动过后,大多数打卡卖家们都回家和他们
的买家朋友一起过暑假去了)我根本不会考虑掏个十几元钱买下这
张CD,虽然它丝毫无损,Howie B曾被某HK著名刊物莫名其妙地翻
译成B级节拍,听起来不是一般的傻,“节拍”?似乎怕人不知道他
是干“舞曲”这一行的,没错,这家伙如果想让大家都跳起来实在
是太容易的事,请听听他为U2 97年墨西哥城演唱会所做的开场暖身
“舞曲”就知道,但至少是这张唱片,想用它来开Party的显然是SB
,大多数真正在玩“电子音乐”的都不是在做什么“舞曲”,可还
是有很多人直到现在还固执地认为这两者是同义的,你能怎么跟他
们解释??!!。
这位近年逐渐成为“第五位”U2成员的惹祸分子,看看他和Flood
,Eno熏陶出的U2遭到了多少人的谩骂吧,虽然我是欣赏U2的转变,正如
我对《WAR》的喜爱一般,有人认为其中大有矛盾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
。这位传说中Bjork众多男友之一和他的“情敌”?Tricky兄又让Bjork
MM的中国女姬形象进化到了什么程度?他甚至还是据说有Acid Jazz血统
(抱歉我实在听不出来,这里顺便解释一下我的取名,应为幻雨才对,并
非人们熟知的那种具有腐蚀效应的东西,正如我也并不认可所谓“酸性”
Jazz的译法)的大红组合Skylab的主将之一和日本裔Space Bass手造出的
空间意向从来就是吸引住我的强力磁石。
废话交代了一大堆,谈点正题吧,这张唱片有什么吸引我的呢,咋听
第一遍时实在找不出什么,再标准也不过的Lounge Beat,又没有什么
Chemical,Prodigy般的“视觉暴力”的时髦感(抱歉不是听觉上的,要
暴力听觉可以去听Alec Empire的Digital_Hardcore,据说国内的丰仁兄
在玩NO WAVE的FLY游戏间场休息时间已经学到了他的几成来着?),但仔
细听下去你就会发现,与DJ Krust相比他并不是一味在minimal的细微变
化着的Lounge Beat上作文章,它不过是个背景,一个床垫,我们可听的却
是他在Skylab中的各种强烈的Acid音响左右穿叉的精彩表现 ,“Limbo”
等曲就是最好的说明,在床垫上不断弹跳的才气不仅在目前的“时髦电
子界”已经遭到了充分的忽略,更成为各种保守势力在消费完既得利益
的剔牙时间打击游戏的消遣对象,看看我们的周围,在前几年还“新潮
的很”的Jungle/Breakbeat/Trip_hop....正发出一股股的糜腐之气,
同志们!我们是该掩袖而去,还是尽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摆出各种适
意的姿势随便地在这张腐朽的床垫上跳它一跳?如能跳穿它,跌入无
底的深渊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我们都没见过黑洞,人们说
它存在,但没一个见过,还总是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想象力的边界,可
怜不可怜?可笑不可笑?一丝光都没有的黑洞底处其实光明无比,它已
经吸入无数被它吞噬的可敬?可爱?可耻的我们的敬业的想象,光,
falling down on me。
10.V.A 《City Of Industry》 OST (1997,Quango)
平心而论,中庸之作,一票大红人而已,Massive Attack,Lush,Tricky,
Bomb The Bass,Death In Vegas, Lionrock, Butter 08, Photek ,RED,
Palm Skin Productions.
扑面而来的就是三首耳熟能详的老东西,MA的“Three”,Lush的“Last
Night”已经被无数人混过放在无数张唱片中,红的实在是不象话,这回是
Darkest Hour干的勾当,看在他们死了个吉他手又悲惨解散的份上就当怀旧
好了,Tricky“ overcome”也是无数选辑之必备,自不必谈。
Death In Vegas“ Rocco ”的Beats从林中不断闪来闪去的吉他反馈刺激
非常,迷幻但不嚣张,一股内敛的暗流在体内穿行,有趣的紧。长达9'22''
的Palm Skin Productions的“walking through water”无疑是这张CD中最
让我激动的一曲,舒服之极的Trip beats中飘着虽然已不太稀奇的Heavenly
Voice,但在百无聊赖的幽寂深夜不经意间还是带给我不少的触动,这个团
的Ambient修行已上段数,更有趣的是背景上各种意味盎然的杂音律动,你
可以听到一个声嘶力竭的女孩对Diamanda Galas进行加了弱音器后的戏噱模
仿,铃声,风声,机器隐约的嗡长音,类似钟表的击打声。
Lionrock则不出我所料的又一次让我失望,他们有雅皮的情趣,但看起
来台下蹦来蹦去都是一群羊羔,想让Lion也rock起来就这样玩一把显然失了
算。无趣。
Butter 08这两位日本小姐(其中一位甚至已和老Lennon的儿子同居了多
年,他们那个团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已是再熟也不过,自不必提)原来在YDJ处
看过满天乌云的评论文,一直想找来听听,因为能被此人骂的就已是了不得
的唱片,其中不乏很多我还很欣赏的东西比如同是“无星之夜”的那张Sheila
Chandra的《ABoneCroneDrone》。但听过此曲却真的是失望了,是典型的过
耳即忘的东西,我还能再说些什么?
Photek的“The Hidden Camera”又是一首听过的作品,收于他们97(?)
年那张我颇喜欢的EP碟中,Dark Jungle的味道的确做到位了,在这个Goldie
,Roni Size之流都被捧上天的时代还能听到如此过硬(过瘾)的Jungle音乐
实属异数,这个版本倒没听过, Static的MIX,当然不过是前者的点缀而已。
RED出身于典型的折衷电子厂牌Cup Of Tea,一杯茶,就是这样,不苦不涩
不腻不油,平静如水,听听水面上不时略过的趣味电音倒还算是值回票价,但
想要再进一步,来点意外的惊喜什么的看来则是万万不可能之事了。
题外话:正在听Cocteau Twins《Garlands》,突然发现居然和Dead Can Dance
的首张唱片一样,这两支乐队在出第一张唱片时的作风与后来他们的招牌风格
可谓相去甚远,大堆犀利之极的迷幻吉他噪音并不象在以后只沦为背景上的墙
纸做人声的装饰那样,而是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Elizabeth Fraser和Lisa
Gerrad在那时也还未形成她们那后来甚至影响到遥远的东方古国来了的著名唱
腔,我的推断是,在最初,她们的所受的影响似乎应该归功于早他们两年推出
的那张严格说来应属Matt Johnson个人作品的《 Burning Blue Soul 》,在
这样一张唱片面前还有什么“Alternative Rock ”团有足够的厚脸皮称自己
够“可选择”、“XX类”呢,虽然好象这样的N 矢难穿的脸皮拥有者随处可见
,尤其是在目前的“摇滚盛世”。
Acid Rain
99.7
-- 在液体中幻灭==空虚中的极乐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4.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