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广东风景名胜★★>>+--- 走马羊城 ---+>>陈氏书院 (二)

主题:陈氏书院 (二)
发信人: nody(诺)
整理人: ashleyliu(2001-12-17 12:17:16), 站内信件
一  建筑布局与形制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近一点五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宽和纵深均为八十米。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总体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整组建筑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厅堂、厢房围合,六院六廊穿插。每座单体建筑之间以青云巷相隔,长廊相连。大小十九座建筑纵横规整,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陈氏书院厅堂高大雄伟,廊庑秀美,庭院幽雅,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
    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门前两侧分立一对直径1 . 4米、连座高2 . 5 5米的石鼓。两扇大门上彩绘有4米高的门神像,色彩鲜丽、气宇轩昂,增添了书院庄严肃穆的气氛。首进大厅,面宽无间、2 7米,进深三间,1 2 . 7 5米。构架采用穿斗抬梁,设斗拱,十七架四柱,附前、后廊。大厅屏门设四扇双面镂雕隔扇。
    首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 4 . 0 5米,进深三间、1 1 . 9 0米,用瓜柱抬梁,十七架三柱山墙承檩,出卷棚式廊。金柱正间装设花罩,厅门为十四扇通花隔扇。
    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宽五间、2 7米,进深五间、1 6 . 7 0米。用柁墩抬梁,设驼峰斗拱,二十一架六柱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十二扇双面镂雕挡中屏门,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彩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
    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 4 . 0 5米,进深五间、1 6 . 7 0米。用柁墩抬梁,设驼峰斗拱,二十一架六柱三强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四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
    后进大堂和东厅、西厅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场所。大堂面宽五间、2 7米,进深五间、1 6 . 4 0米。用瓜柱抬梁,二十一架五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老檐柱之间装有五个高达7米多的木雕龛罩。
    东、西厅面宽三间、1 4 . 0 5米,进深五间、1 6 . 4 0 米。用瓜柱穿斗抬梁,二十一架五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式廊。厅门为十四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
    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


<待续>


BTW:现在越发知道自己的才疏学浅,虽然说的都是建筑上的东西,不过能看懂的地方真不多,个别的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了,真苦了用智能ABC的我,只好照着原书,搬上字典慢慢的都打下来,希望哪位高手能把里面晦涩的字眼给解释一下就好了。
    发表时说文章里有禁用字眼,有点莫名其妙,怎么都发不出来,只好在里面都加了空格,没办法,寄人篱下,:)

最后一次修改,发现只有在数字间加空格才不算禁用词语,百思不得其解……


----
躲进烟雾里 看不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