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个人·文集 ☆>>水王二(shuiwanger)文集>>书林折枝:《潜规则》(上)

主题:书林折枝:《潜规则》(上)
发信人: shuiwanger(水王二)
整理人: red_angle(2002-03-02 05:30:53), 站内信件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 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19万字,定价:16元。

何为潜规则

“潜规则”这个名词听来陌生,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年轻的朋友刚从学校出来,到社会上办事,总要被人加上“社会经验不足” 、“办事不牢”等等的评语,这就是说社会上办事有它自己的一套办法,用学校里所学的那一套来办事是行不通的。而这一套东西又不能从书本上学到,只能自己在社会中慢慢揣摩才能明白,由此才会有“社会大学”这一说。——这样一套行之有效而又不落文字、充满着中国文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精妙气息的东西,就是潜规则。
那么,潜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就没有人把它说出来呢?不好意思,这又要跟中国文化扯上关系了,比如中国是一个可以做到口不言性、而容忍补肾壮阳及“老军医”广告满天飞的国度,在中国言行不一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习惯。就凭这一点,我就非常钦佩这位作者,好了,闲言少叙,让我们来看看《潜规则》的作者吴思先生,是怎样来解说潜规则的。

作者在序中叙述了认识潜规则的过程:“1983年,我在《中国农民报》(现在叫《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经常阅读群众来信。有一封来信说,河南省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的领导人大量批条子,把国家按计划分配供应的平价化肥批给了自己的私人关系。他们的‘关系’又将平价化肥高价转卖,转手之间,关系就生出了暴利。其实这就是后来人们见怪不怪的利用双轨制牟利问题,当然违反国家的正式规定,只是禁止不住。当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不到一年,见到这等坏事,……急不可耐地邀了两位同事下去调查。”…………
调查是进行了,结果如何呢?“后来,我们把这次追踪报道出来了,当时的影响也不算小,商业部和中纪委还专门发了通知重申了正式制度。几个月后,商业部和中纪委派联合调查小组去开封调查处理此事,当我作为小组成员跟着下去调查的时候,我再次惊讶地发现,条子仍然在批,与我们报道之前毫无区别。这就是说,当地政府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的上级领导,根本没有把我们报道的现象当问题。他们明明知道了不去管——原来他们不管并不是因为不知道。官方理论中的领导显然不应该这样,这又是一种潜规则。”

通过这个事情,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道德善恶问题,我面对的是大多数人处于一种利害格局中的寻常或者叫正常的行为,它基于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趋利避害的现实计算。不触动这种格局,报道或通报乃至撤职处分,说好听点也不过是扬汤止沸,在我的个人经验中,由于扬汤的勺子太小太少,连止沸也办不到。”
后来呢?“后来,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化肥供应增加,政府退出,市场放开。现在化肥供应起伏波动,时常过剩,市场的供求规则取代了官场潜规则。”
从此,作者戴上了“潜规则”的有色眼镜,以明清史为基础资料,写出了这部书,将中国社会的种种潜规则剖析了一番,使之浮出水面。

在此,笔者隆重推荐,这样的一本奇书,关心中国文化的朋友不可不看。这里先将这本书的主要篇目摘录如下:《身怀利器》、《老百姓是个冤大头》、《第二等公平》、《当贪官的理由》、《恶政是一面筛子》、《皇上也是冤大头》、《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新官堕落定律》、《晏氏转型》、《崇祯死弯》、……《代后记:官场传统的心传》等。





----
石懒不随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