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d108(邀月)
整理人: kaiyun.lin(2001-12-16 12:06:47), 站内信件
|
不咸不淡渡人生 油篇之一
开门七件事中,油和米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属于饱肚的东西,是人体三大
物质之一,油吃多了,转化为蛋白质和糖,自然吃饭就少了,油不足时,米自然
就要吃得多。
因为是国计民生的东西,所以一直是国家严管的物资。
记得速食面一开始进入大陆的时候,到处都需要棕榈油,又以马来西亚的最
好,先是各家可以自已进口,后来变成了一块肥肉,国家统管起来了,于是港口
出现了大量的走私棕榈油,在92、93年最严重的时候,港口摆的油是几十万吨。
那时走私一吨油,最高时的费用是1200元,最低的也要八、九百元,如果办下来
一个两万吨的三来一补手册,什么也不用做,就凭一个手册就可赚2000万元,当然,关员们是要分去百分之五六十,然后各层的人员再分去后面的四五十,一单做下来,一个人总有一百几十万赚头(顺便说一句,那些所谓高薪养廉的政策,再高的薪也不可能使他们有这种收入,难怪贪官们会前赴后继)。
油,字典中的定义是这样的,是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品的碳氢化合
物的混合液体,不溶于水,容易燃烧。这个定义,自然包括了燃料油。
在食用油中,南方以前卖的都是茶油,外观是棕黑色的,没有什么香味,据说北方主要用的是菜油和豆油,花生油是属于奢侈品,如果谁在街上提着一罐从香港买回来的青岛花生油,一定会引来一路热热的红眼。那时买油也是凭票的,每人每月供应五两,一家人也就三两斤油一个月,用油的时候,象现在医院给病人输液差不多,一滴一滴的用,看着大人们斟油落锅时,还会用手指小心地抹一抹瓶口,保证不浪费每一滴。
那时买猪肉也不象现在专挑瘦的,而是想办法要点肥肉,就连口头语说的利益,形容都是肥肉,就因为肥肉可以煎油。市场上暨有猪油卖,也有猪油渣卖,国营肉店卖的猪油渣也都是配给的。猪肉更是凭肉票买的。谁家都盼着过年,因为到过年时,粮店门口总有红色布告,可以给每一户增加多少两油,真的感叹,都是社会主义好,过年会给老百姓多配给几两油了。 (待续)
----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后退一步自然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