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ox(黑啤)
整理人: zelor(2002-03-12 10:03:50), 站内信件
|
中关村缘何深陷裁员泥沼
2001-12-14 0:18:40 □李杨
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5000名中国观众为微软的W ind ow s XP中文版操作系统的问世喝彩;一周后,苦苦支撑了10个月的中国PC业龙头企业联想集团,宣布扩大常规“人员优化比例”至10%,标志着始于今年年初的中关村“裁员风”真正地升级为一场“风暴”。
发生在上个月的这两件事充满了象征色彩。为洋技术而喝彩的中国人,竟如此迅速地饱尝了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苦果。
中关村的裁员风暴最先从互联网企业发散开来,并像计算机病毒一样迅速弥漫。“1小时走人”是新浪登峰造极的纪录。现在,几乎所有网站均泥足深陷,当初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百万大军,现已被砍掉近1/3。而与IT产业沾亲带故的硬件、软件业也很难幸免,除联想外,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华彩软件、翰林汇等中关村大公司,都正在或即将裁员,神州数码公司的裁员也正在酝酿中。猎头公司预测,中关村年内还将有2000到4000人需另谋职业。到2002年底之前,裁员的迹象不会减弱。
与世界融入一体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在技术、产品上也更加被动了,这使我们应对危局失去从容。过去我们还拥有引以为荣的汉字操作系统、五笔字型、中文平台,而现在我们还剩下什么赖以支撑?除了金山词霸和KV3000尚属一两根“肋骨”在维系着中国软件业,又有多少不是盯在别人后面,围着ISP、ASP、ERP打转呢?
有人说,国内硬件企业是“组装式生存”,软件企业是“外挂式生存”,国内的PC厂商是为微软和因特尔打工,软件也不再敢于对微软和IBM说“不”,中国的IT产业“智商高了,情商低了,皮肉多了,骨头少了”,于是人们大声高呼,“中国的IT产业不要做软体动物,给中关村一副脊梁”。
在互联网公司IT人纷纷下岗的残酷景象中,中关村却创造着自己独有的词汇———“技工贸”。中关村驻硅谷联络处主任范瀛说,“这是一个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笼统概念”,因为不知总收入中技术、贸易、工业各占多少,甚至不知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技术含量。“技工贸”这个美妙的名词在中关村百用不倦,在某种程度上也掩盖了缺乏核心技术的实情。
要摆脱别人一打喷嚏我们就感冒的尴尬,我们就必须强身健体。面对越刮越猛的裁员风,面对许多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计算机叩开中国大门的故事。当年由于系统无法汉化,电脑难以在中国普及,可是中国人独创的中文之星、五笔字型等,加速了计算机进入中国的历程。
这就是原创精神的力量。今天中关村陷入裁员泥沼之际,我们再次呼唤技术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