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cb(清枫 浪子)
整理人: yhd0011(2001-12-27 08:13:17), 站内信件
|
从奥迪到红旗,一汽人重圆轿车梦
从建厂初期,一汽人就想干轿车,1958年独立自主研制成功了红旗轿车,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大规模干轿车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改革开放给一汽创造了新的机遇,一汽人又重新燃起了干轿车的热情。
在1987年5月召开的中国汽车工业战略研讨会上,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耿昭杰对中国轿车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论证,提出了一汽发展轿车的战略构想:从中级、中高级轿车起步,采取技术引进的方式,轻轿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先建年产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再建设年产15万辆、30万辆的生产基地,先挡住进口,进而打入国际市场。由此拉开了一汽进入轿车时代的序幕。
中高级轿车先导工程的产品选型,经过全面的分析比较,选定德国大众公司的Audi100作为起步车型,1988年5月签定产品技术转让和设备购买、KD组装合同.同时规模宏大,面貌全新的二厂区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它将成为一汽发展轿车的主要基地.
轿车先导工程边建设、边出车、边国产化。改造轿车老厂房,自行设计安装了焊装、油漆、总装3条生产线。1988年11月投产以来,经过生产拉练和推行精益化管理,奥迪的流水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很快形成日产百辆, 年产2万多辆的生产能力。1995年底开始,先导工程生产阵地向红旗轿车生产平稳过渡,奥迪轿车移到一汽大众全资公司生产,1997年5月份,第10万辆奥迪轿车下线。近十年来, 一汽生产的10万辆奥迪轿车为满足中国公务用车的需求,挡住进口,节省外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奥迪轿车技术基础上,通过自主匹配488发动机和016变速器,一汽1995年推出了红旗CA7220系列轿车,在当年的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引进巨大轰动。
1997年6月份,一汽把生产红旗轿车的第一轿车厂、第二轿车厂、第二发动机厂、长春齿轮厂包装上市,组成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红旗轿车向规模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现在红旗轿车已经形成了1.8、2.0、2.2升,化油器式、电喷式,标准、加长, 普通和豪华内饰等系列产品,可以满足各阶层的公务、商务用车的需要。
15万辆捷达轿车工程投产,一汽迈入轿车时代
一汽从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起步,改造老红旗阵地,建成了3万辆奥迪中高级轿车基地,取得了大批量生产轿车的经验.1991年9月,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15万辆轿车项目开始兴建,项目的主导产品是捷达、高尔夫普及型轿车,到1996年7月,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进入1997年,捷达轿车的国产化率达到80%,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辆.1997年以来,捷达产销量、市场占有率逐月上长,到1997年底,市场占有率将突破10%.
从1991年底到1996年底,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相继完成了一汽大众公司的建设,形成15万辆的生产能力.焊装线由66台机器人组成,涂装技术是跨世纪的,一座总装厂房9万平方米,发动机一期工程年产27万台,这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
一汽15万辆轿车工程是国内最先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一汽大众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思想,主体工程包括两厂、六大工艺,即轿车厂、发动机厂,总装、涂装、冲压、焊装、发动机、传动器车间,其中,总装车间建筑面积就达9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总装日产能力500辆,整车为15万辆,发动机为27万台,传动器为18万台。到2000年,年整车生产能力将将提高到30万辆。
一汽15万辆轿车工程具有当代产品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工程建成后,一汽大众将跟踪国外当代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水平,国产化后的发动机引进目前德国大众公司还没有采用的五气门电子喷射燃油发动机已投产,生产并装用具有国际当代水平的五档机械传动器捷达王。
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不仅是国内一流的,而且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建筑上,主体工程厂房全部采用国际上流行的空间钢网架结构,墙面浮贴彩色压形钢板,主要工艺厂房全部采用全封闭式,自动空气调节系统,送风进气过滤,使室内空气新鲜,无任何尘埃污染。在装备上,特别是涂装车间,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涂装设备,自动喷涂线,可连续混流喷涂捷达、奥迪两种车身,靠计算机控制能够自动识别车型、颜色、漆量、转速、并能快速自动转换8种不同颜色,能自动报出故障位置和停机原因。由66个机器人组成的焊装线,在国内目前是独此一家。
自主开发能力:民族汽车工业的灵魂
1956年的7月15日,第一辆CA10型解放牌汽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此后的二十多年间,一汽在完成了解放牌汽车的国产化的基础上,对CA10 型解放牌载重汽车,做了上千项改进,使之由CA10 型发展到CA10B、CA10C型。在组织卡车生产的同时,1958年,一汽以仿制和自行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土法上马,先后研制成功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1959年一汽的技术人员又成功地开发了三轴驱动的越野车,装备了部队。
如果把一汽建厂初期作为第一阶段的话,产品和工艺技术都是引进的。出车以后到改革开放前作为第二阶段,一汽已经开始了自主开发的实践。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一汽的产品开发进入第三阶段,自主开发了CA141新型解放牌载重汽车,产品水平由50年代一步跨越到80年代。第四阶段是1987 年至今。引进了美国克莱斯勒发动机技术和二手设备,引进了日本开泼斯塔驾驶室技术,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自主开发了底盘,采取这种“三结合”的方式,自主开发了一吨、两吨轻卡和厢式车,被人们称之为一汽的“小解放”,至此,一汽完全具备了卡车的开发能力。
第二步是上轿车。奥迪和捷达这两个项目的建设情况是好的,产品是好的,通过消化引进技术和合资合作,我们掌握了丰富的开发轿车的知识和经验,但产品权不在我们手里,处处受制于人,在这种倩况下,我们迈出了第三步。
第三步是上自己的轿车。我们在消化吸收奥迪整车和克莱斯勒发动机技术的基础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匹配成小红旗轿车,使之成为我们拥有自主权的中国品牌的轿车,取代了奥迪4缸机、5缸机,把奥迪6缸机并入合资企业生产,使在“老红旗”阵地基础上建设的三万辆奥迪先导厂,又重新生产红旗牌轿车,这样,就为自主发展轿车准备了产品,准备了阵地。由于已有的模具要充分利用,由于再开发需要时间,小红旗的外型没有太多的改变。一汽正在进一步消化引进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现在,新型小红旗的造型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结构设计,预计98年就可正式投产。一汽已经初步具备了轿车开发能力。
“七五”和“八五”一汽共开发新产品139种,其中中型卡车五个系列67种,轻型车三个系列58种,轿车三个系列14种,使一汽的产品结构由单一中卡转变为中、轻、轿全面发展的格局。
改革开放使我们有机会学到国外先进的开发手段和技术,在短期内有了质的变化。现在车身CAD系统和模具型面加工、数据控制模型制造的CAM系统已初具规模。运用图形工作站和大型三座标测量仪,整个设计过程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做到无纸设计,传输给加工中心后,直接加工制造冲模,形成了CAD/CAM一体化。还从国外引进了MTS整车试验系统、多点激振系统等大到硬件设备、样车、样机、仪器,小到CAD/CAM 磁盘软件、整车检测技术、发动机咨询技术及高温应变片等,使我们的产品设计、基础研究、产品试验及试制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缩短了与当代汽车产品开发技术的差距。
---- 事易时移,泛舟尘海。
几度沧桑,浮云落日浪子路;
几多豪情,皆出于男儿本色。
或许太狂妄,日出东方,唯我不败;
或许愁肠重,举杯邀月,卧醉长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