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遥望)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2-11 19:54:09), 站内信件
|
历史正是如此。因为人类总是不满于现实,知识分子的那种如彩虹一般绚丽
迷目的幻想常常可以得到大批信徒,众多的追随者心甘情愿地为之献出一切。早
在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就写了一部《理想国》,柏拉图对自己不中意的人物,
比如诗人,就要把他们驱逐走,不过他还准许诗人们作出答辩;此后,基督教的
早期博士们在《圣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柏拉图的某些思想,建立了基督教的乌
托邦——“天堂”。掌握了世俗权力的基督教会为了实现这种乌托邦(当然也包
含了各种实际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所采取的手段远远超出了柏拉图,他们使用
了铁与火,双手带上了浓烈的血腥味,其中包括对异端的残酷迫害和十字军的七
次远征。天堂离人们毕竟过于遥远,15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莫尔在他的《
乌托邦》中设计了一个尘世的理想国,此后各种此岸世界的乌托邦就接踵而来,
层出不穷,这些都是知识分子的杰作。他们以为自己的信仰是人类惟一正确的选
择,谁不接受,谁就是傻瓜或反动派;目标既然如此伟大,当然也就可以采取一
切手段,至于所付出的代价,那只不过是无足轻重、必不可少的牺牲。
比如,高兰茨和赫尔曼,就是为了一种乌托邦的理想,不惜故意歪曲事实,
拼命掩盖30年代苏联发生的恐怖主义的大清洗。乌托邦主义一旦与权力相结合,
会让人类付出更惨重的代价。约翰逊举出斯大林在苏联强制推行的集体化运动和
波尔布特在柬埔寨实施的“社会工程”为例,当然,我们中国读者对此同样有切
肤之痛,在1958年和1966年,中国不也是为一种乌托邦而疯狂吗?它带来的灾难
又何尝小于在苏联和柬埔寨所发生的悲剧。我们应当思考约翰逊在《知识分子》
一书中的最后的结论:“任何时候我们必须首先记住知识分子惯常忘记的东西:
人比概念更重要,人必须处于第一位,一切专制主义中最坏的就是残酷的思想专
制。”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是个难题,中国历来有所谓“公德”和“私德”、
“大节”和“小节”之说,许多人看重的是“公德”和“大节”,对大人物就更
是如此,“私德”和“小节”对他们似乎并不重要,约翰逊所揭露的大体都属于
“私德”之类,其实在许多地方两者是很难区分的。约翰逊认为:“知识分子领
袖人物的私人生活同他们的公开形象是不能分开的,一个可以帮助解释另一个。
私人的罪恶或弱点几乎总是反映到他在世界舞台上的行为中。“约翰逊的这
一观点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世界上固然没有完人,但私德极糟的人真的会有什
么”公德“、会”大节无亏“吗?在这个全世界都在呼吁重建道德的时代里,我
们的道德标准应当是两者的统一。《知识分子》的一位美国读者说得好:”我们
有着太多的道德相对主义,这是20世纪的真正宗教,它导致了在各种各样的乌托
邦中尸积如山。“一个人如果真的是在为国家、为民族,以至为人类着想,就应
当多考虑一些实际的、具体的问题,我们最好也听其言、观其行,首先看看他是
否爱他周围的人,对朋友、对家人是否诚实和忠诚。
英雄崇拜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英雄固然可以为人们树立榜样,给人们以鼓舞
和激励;但是盲目的英雄崇拜却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希特勒曾被德国人奉为民族
的英雄和救星,但他被德国人捧上台以后,却给德意志民族,也给全世界带来空
前的祸害,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谁又能保证人们现在或将来崇拜的
人物当中,没有当年的希特勒?当然,英雄身上有着崇拜者的投景,偶像是自我
的一种寄托、一种希望,所以偶像的幻灭总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有时人们宁愿
闭起眼睛,无视事实,也不愿让泥足的巨人坍塌。这就是约翰逊所说的:“正如
意大利南方的农民,他们所喜爱的圣徒被揭露只是虚构的人物,并没有存在过,
但过了很久,他们还是继续去贡献祭品和进行祈祷。”约翰逊认为,人类有一种
“拒绝接受他所不愿承认的证据的嗜好”;果真如此,揭露并不存在的圣徒,或
是还人物以本来的面目,匡正一种未必有益的嗜好,也是人类的进步所需要的,
从这一点看,约翰逊的《知识分子》也有其价值。
原载《知识分子》译序
来自 中国报道周刊 [ http://www.mlcool.com ]
---- 榕树下的凉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