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遥望)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2-11 19:54:09), 站内信件
|
这些知识分子在两性关系上大多谈不上任何道德,通常是把妇女当做满足自
己性欲的工具,他们看中的妇女就不择手段地勾引,什么时候对她们厌倦了,就
一脚踢开,无论这可能给对方带来多少痛苦,他们都毫不在乎。雪莱不断找一些
年轻的妇女围着他,“总是以为对于性行为的通常准则,自己永远有一种豁免权”,
实际上同他有关系的妇女,总是因他而落入灾难。萨特“一心成为他所仰慕的女
子芬芳的闺房里的中心人物”,在他的伴侣西蒙。德。波伏瓦的帮助下,他勾引
了好些十六七岁的女学生,他如同东方的君王,她们组成了他的“后宫”。
以坦率诚实自命的罗素“不顾他的高龄,仍在追逐他遇到的每一个穿裙子的
人”,而且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布莱希特和海明威也都是利用他们名作家的地
位,引诱众多的女性。
他们当中一些人爱慕虚荣,一些人对金钱特别贪婪,也有些人两者兼备。罗
素把他的一笔笔收入都记载在一个小本子上,放在贴身口袋里,心绪不佳时就掏
出来仔细翻阅,称之为最有益的消遣。赚钱和存钱是易卜生生活中一股强大的驱
动力,他是个十足的市侩,他逢迎权贵,他最喜爱的是各种各样的奖章和勋章,
一有机会就挂在身上,炫耀一番,并且乐此不疲。他回到挪威时,当年出身微贱
的酒友去码头迎接他,他却躲在船舱,不肯相见。他把自己青年时代的不幸归咎
于父母,同他们以及弟弟妹妹断绝了一切联系,当他十分富有以后,也不肯给他
们任何帮助,他用五个克郎就打发掉他的私生子,还说:“这对你来说是足够了。”
他们言行不一,嘴上说得很好,却不肯去实行,他们制定的原则是要别人去
做的,对他们自己并不适用。他们特别善于说谎、伪装和欺骗,萨特、德。波伏
瓦、罗素、海明威、高兰茨是突出的典型,他们的回忆录是完全不可信的。但是
这些知识分子的自我美化中最危险的地方,是它们用似乎是惊人的坦率和承认有
罪来麻痹读者,比如托尔斯泰的日记,虽然好像是诚实的,但实际上它们隐瞒的
比披露的要多得多。卢梭的《忏悔录》,正如狄德罗和其他认识他的人当时就已
经察觉的,是精心设计的欺骗实验,一块坦率的装饰板掩盖了谎话连篇的泥坑。
海明威也是说谎成性,他厚颜无耻地伪造自己在大战中的经历,无中生有地
编造自己的性爱故事。布莱希特过着优裕的生活,但在一个号称无产阶级领导的
国家里,他穿着工人的服装,每天花几个小时把灰尘弄到指甲里,以装成工人的
样子。
这些知识分子还有一种对暴力的迷信。这是个十分矛盾的现象,一般来说,
知识分子信奉理性,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知识分子又最迷信暴力,他们理论上
反对权力机关施行的有组织的暴力,但他们在实践中又不反对、甚至支持个人使
用暴力。罗素是个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他就主张赶在
苏联造出原子弹之前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来消灭它。萨特也迷恋暴力,他是
“60年代末起扰乱社会的恐怖活动的理论教父”,波尔布特和“红色高棉”的其
他头目就是接受了萨特“必要的暴力”理论,结果是造成了柬埔寨几百万人的死
亡。
约翰逊对知识分子领袖人物的攻击非常集中和尖锐。1988年,《知识分子》
在伦敦问世,此后立即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英国和美国一版再版,
始终畅销不衰,各种媒体也纷纷予以评介。《伦敦书评》发表文章称它是“一本
有说服力、也有趣的书;即使那些不喜欢它的人,也会从中得到乐趣”。《纽约
邮报》则认为“任何人一拿起这本书就难以再放下”。《纽约时报书评》则俏皮
地说:“约翰逊先生在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所干的一切坏事中洋洋得意,书中洋
洋得意的部分读来十分有趣。”
尽管《知识分子》写得很生动,一些材料是一般读者难得见到或不予注意的,
但本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个别资料方面的错误姑且不论,约翰逊评价人物的
方法却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虽然他没有捏造事实,但是他只列举符合他需要的事
实,并按照自己的目的解释这些事实,对书中的许多人物,特别是雪莱、托尔斯
泰等最重要的人物,我们也可以举出同他的例证完全相反的东西。
约翰逊列举的主要是这些知识分子私人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和他们的弱点,却
很少谈到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是一些思想家、作家、诗人,约翰逊对他们在
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却很少涉及,这未免有舍本逐末之嫌。评价卢梭、萨特
和罗素,不研究他们的著作和他们所创造的新概念、新理论在哲学史上的意义,
说到雪莱、托尔斯泰、海明威、布莱希特,又无视他们是自己时代文学史中最杰
出的代表,这就让人感觉到如同在讨论《哈姆雷特》的时候,撇开了那位丹麦王
子。这些知识分子的作品都很多,经历一般都非常丰富,性格也常常相当复杂,
对他们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作出全面的评价,约翰逊所作的结论显
然是过于简单化了,这些人物涉及的领域是如此广泛,恐怕他也不具备进行深入
研究的各种专门知识。
而且,从18世纪以来,对现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西方知识分子还有很多,
比如大诗人歌德、主张进化论的达尔文、提出相对论原理的爱因斯坦、提出无意
识理论的弗洛伊德等等,都是第一流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此外,200 多年
来,欧美还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比如俄国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德国的尼采、法国
的柏格森、英国的T.S.艾略特、美国的福克纳等等,他们的影响未见得就比约翰
逊所评述的那些人小,约翰逊却没有论析他们,他仅仅根据不足20个人物的经历
和性格,就得出关于知识分子的总的结论,否定知识分子对社会进步的特殊贡献,
就更不公平、不科学,难以使人信服。
不过,约翰逊的这本书也有其价值。《知识分子》的广大的读者,并不都是
出于猎奇的目的,通过阅读本书,还是可以从中得到某些教益,约翰逊为我们认
识和评价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不能不承认,约翰逊击中了知识分子致命的一种弱点:脱离实际。罗素喜欢
喝茶而不会煮茶,妻子外出时,把煮茶的程序一条条写在纸上,放在厨房里,让
他依照着操作,可是这位大哲学家,还是把一切搞得一团糟。这类事情在知识分
子中是司空见惯的,大人物有这样的小故事也无伤大雅,人们听了感到好笑,并
不以为奇。约翰逊对此却有更深一层的思考,他发现,某些大知识分子不光是在
日常小事上,而且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也可能脱离实际,但又不容易被人们发
觉,他们是思想领域的探索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思
想成果绝对化,自以为是真理的发现者而一意孤行,而且他们是公众的精神领袖,
他们的弱点会影响到社会,被人们所盲从,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是空前的
灾难。因此约翰逊在《知识分子》一书中发出了“警惕乌托邦”的呼吁。
---- 榕树下的凉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