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社会·人物 ☆>>人物>>关于知识分子的一种思考 (转) (2)

主题:关于知识分子的一种思考 (转) (2)
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遥望)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2-11 19:54:09), 站内信件

  对知识分子提出如此尖锐批评的是保罗。约翰逊(1928—)。约翰逊毕业于
牛津大学麦格德林学院,此后一直担任《新政治家》的编辑(至少在我们中国人
看来,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著作极丰,有20余种,大都是政治和历史
作品,诸如《犹太人史》、《当代》(此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将在2000年出版)、
《英国人民史》等,其中最著名、争议也最多的就是他的《知识分子》一书。

  《知识分子》涉及的人物中多数是中国读者十分熟悉、并深深尊敬的西方思
想家和作家,一些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物,如卢梭、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
海明威、布莱希特、罗素、萨特等人;其余的几位,一般中国读者不一定熟悉,
但也是西方世界有影响的人物,比如英国出版家维克多。高兰茨,美国作家埃德
蒙。威尔逊、剧作家莉莲。赫尔曼等。

  这是一部很独特的作品,很难说它是哲学著作,还是历史著作或传记著作,
实际上这些成分都兼而有之,约翰逊在追寻这批知识分子的足迹,不过他不是要
记述他们的生平,或是评述他们的业绩、表彰他们的功勋,不,他有着另一种完
全不同的目的。他清扫历史的尘埃,找来各式各样的参考资料,他全神贯注、小
心翼翼地搜索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他充满怀疑的眼光把这些大人
物重新检视一遍,特别是他们的私生活,看看他们是否配得上他们头上的光环。

  有人称约翰逊是一位“道德侦探”,确实如此。他的辛劳使他得到了他所需
要的东西,他重新发现了这些知识分子个性中的弱点和他们所犯过的错误,他们
生活中种种可恶、可耻、可笑、可悲的方面,他把这些已经被人们遗忘或淡忘的
东西组合在一起,毫不留情地抖落给读者。

  约翰逊认为,这些知识分子中的领袖人物通常宣称他们热爱人类,或许真的
是如此,但是他们爱的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他们可以为人
类设想出种种美妙的图景,但在实际生活中,在同家人或朋友相处时,他们大都
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者。约翰逊所要证明的,正像我们中国人的一
句老话:“文人无行”。

  卢梭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第一个。他自称生来是为了爱的,他是“人类的朋
友”,可是他又最忘恩负义,他的养母兼情妇华伦夫人至少援救过他四次,他也
一再表示对她的感激,但是到了华伦夫人落魄时,卢梭对她的求助却置之不理,
听任她贫病而死;他自称“没有一个父亲会比我更加慈爱”,但他又把五个自己
的亲生孩子送进育婴堂,此后就不再过问。雪莱道德纯洁的说法,是他的第二个
妻子玛丽编造出来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他对宠爱他的父母十分粗暴,甚至可以
诬蔑自己的母亲同妹妹的未婚夫通奸,还说母亲同意妹妹的这门婚事就是为了掩
盖自己的丑行。布莱希特除了自己的名声,其他什么也不关心,他说:“人们饿
死关你什么事,一个人应该有所成就,应该使自己出名。”他两面三刀,周旋在
两大敌对的阵营之间,终于从各个方面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奥地利的护照、
东德的支持、西德的出版商、瑞士的银行户头。

  托尔斯泰所以信奉“博爱”,是因为这可以在公众舞台上表演得更加喧嚣,
更富戏剧性和轰动效果。其实,他是个“罕见的利己主义者”,他的日记充分而
生动地反映出他的自私,他以为别人都是为他而存在的。他没有爱过一个具体的
人,包括他的亲人。对自己的私生子,他从来没有承认过,也没有给予丝毫的关
心。对临死的兄弟,他都不愿意去看一眼。他同自己的夫人索尼娅之间的争吵,
“充塞着猜疑、怨恨、报复、狡诈、背叛、脾气暴躁、歇斯底里以及褊狭卑劣的
行径。”他自认为是上帝,甚至是上帝的兄长,他希望创立一种新宗教来改造世
界,“但无论从道德方面还是从智力方面来看,他都没有完成这些任务的资格”,
结果是拖着他自己和他的家庭走进一片混乱的荒野。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