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2000-04-08 12:31:20), 站内信件
|
关于大毛:
大毛是乐队的吉它手,因为年长几岁,顺理成章地做了乐队
的大哥,大哥不是好当的,简直就是一个家庭的主妇.....在没有
代理公司之前,乐队的杂事都是他“风雨一肩挑”--无愧于兄弟
几个叫他一声“老大”;
大毛在家里也是行大,本名叫李瑛,属于文革中出生的那代
人,出生地是内蒙古巴彦卓尔盟杭锦后旗--典型的农牧地
区......
大毛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从小逼着他学戏--样板戏,他本
人也一度痴迷于此,“我能把当时所有的样板戏的伴奏舞台调度
甚至于所以角色的唱段、动作都倒背如流......”小学二年级 时,
大毛已是当时内蒙古最好的少年宫戏剧班的台柱了,七五年,他进入了专业文艺团体,当然还是演
戏,不久的一次经历,使他知道了比之演戏更让自己痴迷的东西--“那时在一次下乡慰问牧民的演
出空闲时间,我偶然看到一个北京来的知识青年怀里抱着一把我从未见过的乐器,边弹边唱,我从
未听过如此动人的音色,我为之深深地打动,浑然忘了周围的人,激动地大声询问这是什么......
我从此认识了吉它并很快爱上了它...”不能想象,象大毛这样的人,一旦“爱”上了,后来会怎
样,尽管团里的老艺人都骂他不务正业,他却从此与吉它形影不离---那是一九八四年,很快他就
获得了自治区吉安大赛一等奖,也就义无返顾地背起吉安融入了“走穴”的大潮,直到一九八七年
回到了呼市,与二毛......
关于二毛:
不用问,二毛是大毛的亲弟弟,本名叫李小俊,“我可是好孩子,我从小就跟我爸爸循规蹈矩
地学习扬琴,正经的童子功......”家传的技艺使他在七九年顺利地考入了内蒙古艺术学校。依然
是扬琴,一学就是五年,“艺校在省呼和浩特,从家乡去坐火车要十几个小时,我挺珍惜学习机会
的,学习真不错。”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打扬琴,那一年二毛才十九岁,进了内
蒙古最高的艺术团体,几乎在同时,流行音乐进入了那曾充满了扬琴的耳朵。“那一年,工作了,
自由多了,我听到了邓丽君,还有其他的流行歌曲,那时我大哥已开始“走穴”,神气极了,我没
怎么想就一头扎进流行音乐里,因为是打扬琴的,自然而然地就学起了打鼓,一打就打到了现
在。”
八七年,二毛已是当地最出色的鼓手,走南闯北的走穴,认识了很多朋友,也使自己大开眼
界,“我和我大哥还有当时内蒙古最好的贝司手和健盘手,在一个夜总会干歌厅,当时我们的收入
是最高的,日子过得挺好,但似乎缺了点什么......”
八九年的冬天,王笑冬来了...
关于王笑冬
王笑冬现在几乎算是国内顶级的贝司手了,这从他几乎垄断了北京所有的流行音乐的录音就可
见一斑。“我老家实际上算东北,挺靠近海拉尔的,不知为什么,在出生前行政划归了内蒙古。我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音乐爱好者,他会很多种乐器,工哥哥在北京当文艺兵,我在北京跟哥哥学拉大
提琴,四年后回到老家......”王笑冬于十四岁那年考入了内蒙古艺术学校低音提琴专业,“我从
小特羡慕哥哥,总想超过他,结果,当我的低音提琴拉的相当不错时,我哥哥已改弹电贝司了,于
是,我在内蒙古艺校也开始偷着练电贝司......”王笑冬属于那种聪明的人,在学校里就开始了各
种勤工俭学活动,比如举办吉它弹唱教学班啦什么的,一九八七年,王笑冬被保送至内蒙古大学艺
术学院,继续主修低音大提琴,副科是钢琴......“我根本学不下去了,一年后,我就退学了,和
二毛、胡洛蒙跑到广州,进入珠江电影制片厂的电声乐队,没多久他们陆续都回了内蒙,八九年初
我又去了北京,过了一段没着没落的日子,觉得自己与这个城市总有点格格不入”王笑冬在一九八
九年的冬天回到了呼和浩特市,找到了二毛他们......“我未加思索,就提出要加入他们的乐队,
我觉得我们很合得来,在一起能成点儿事,可这势必要原来的贝司手退出,于是我们三人凑了几千
块钱,给那哥们儿买了一把当时在内蒙能买到的最贵的电贝司......”
王笑冬的加处,使乐队的思路变活了,“有一天,我们几个人从我家骑车去歌厅上班的路上,
寒风吹面,但大家一路上聊着未来的发展,记得我们当时最高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中国最好的伴奏乐
队,特渴望上中央电视台.....但乐队总得有个名呀,二毛说我们都是无产者,应该从头开始,就
叫‘零点’吧......”带着无产者朴素的理想,乐队在九一年来到了流行音乐的中心----北京。
关于朝洛蒙
朝洛蒙是典型的蒙古名字,人也是典型的蒙古人,其酒量就是绝佳的证明,“我是一九七0年
也生内蒙古苏尼特草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和系统的教育,九岁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钢琴
专业,一九八六年毕业分配到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钢琴演奏员,我是个挺本分的人,在学校
就认识二毛、王笑冬,但我当时汉语不好,不太美于交际,错过了当零点的开朝元老......”朝洛
蒙参加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了蒙古族儿童音乐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工程--《蒙语小学音
乐课本有声教材》、《蒙语幼儿音乐有声教材》的全部编曲工作,“我那时就写歌,写挺正统的
歌,象什么《好孩子》曾获内蒙古自治区少儿歌曲一等奖,《致草原》得了个什么广播奖......”
朝洛蒙终于还是步哥几个的后尘闯进了北京,并在当时北京最豪华的夜总会找到了校友,“我强烈
地要求加入乐队,那哥几个还挺正经,试用了我一阵,现在我不用说了吧......”
关于周晓欧
前“零点”时代和现“零点”时代的重要区别可能就在于一个伴奏乐队向演奏乐队的转变,而
这其中,主唱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从小被我爸爸逼着学小提琴,他自己是演话剧的,学来学去,自认为还行,有一天看见一
个比我小好几岁的女孩--当时我也就七、八岁吧,可那小女孩拉小提琴拉的太好了,我现在感觉
我这辈子都赶不上她。我一害怕,改练小号了,还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周晓欧的父亲
不但是个优秀的话剧演员,而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优秀的配音者,他为绝大部分影视作品中的中共
领袖形象配过音,各种方言运用自如,儿子的路,却远非做父亲的能左右的,“我刚上了一年音乐
学院附小就烦了,特喜欢唱歌,唱流行歌,我曾以假乱真地模仿过齐秦,在学校引起了轰动,我当
时想,我还是唱歌吧......”周晓欧离开了学校,直接登上了流行歌手的舞台--与当时同时代的许
多歌手一样,参加比赛,各种名目的歌唱比赛,获完奖就去走穴,还在首钢艺术团吃过几天官饭,
因私自走穴,被“清”了出来,开始在北京各个夜总会跑场,“我当时特别喜欢有乐队伴奏的夜总
会,我觉得与乐队合作演唱才象个歌手的样儿,一来二去,与零点的哥几个成的挚交,直到有一
天,我们干烦了歌厅,想一起做点儿自己的音乐,我成了当然的主唱......”周晓欧那堪称难得的
嗓音,成了“零点”乐队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
那以后,“零点”的足迹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到今天,做为中国大陆唱片销量最高的流行音乐
组合,“零点”以前的故事中的一些情节竟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感动,这些感动凝聚成一种创作的
冲动,幻化成一个个音符,一段段旋律.....
现在“零点”乐队的第三张专辑唱片面世了......名字叫“每一夜每一天”--“Every Night
Every Day愿再和你一起去飞,迎着风,迎着雨,不后退......流着血,流着泪,不后悔......”
返回
-- 寻梦的男子 从不放弃等待 学会将寂寞锁在心里 夜夜伴着不同的梦 成了相思的俘虏
在梦的最深处 与久别的记忆重逢 因为相信爱 相信梦想 KGB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max2-159.guang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