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2000-04-08 12:31:24), 站内信件
|
非常音乐/非羊
早就听说过“鲍家街43号”这支摇滚乐队,觉得
敢用“鲍家街43号”来为自己的乐队命名的确不可小
看;又听说“鲍家街43号”的大部分成员真的是来自
坐落于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不免
好奇他们怎么会玩起了摇滚。
在听过他们那张充满“蓝调”风格的专辑之后,
更觉得和当今社会上千篇一律玩“前卫”、玩“格
涩”、让人难懂的泛滥了的摇滚乐队颇有不同,“鲍 家街43号”风格固然独特,却一点也不晦涩难
懂,反而非常清新、非常好听。他们该是怎样一个群体呢?
直到在京文唱片公司见到了“鲍家街43号”的主唱汪峰时,才真正得以听到来自“鲍家街43
号”的声音。
和想象中的一样,汪峰那“摇滚”味道十足的一头长发和一袭看似随意却不失考究的黑衣都在
说明着他的歌手身份。房中的光线略微有些昏暗,却很配合他那种忧郁的总在沉思的表情。而他说
起话来又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声音特别低沉好听。
起初有些担心汪峰是否会表现得很格涩,因为他浑身上下都写满了“个性”。但汪峰的态度却
非常谦和。于是,采访顺利开始了。
问:你们为什么会把乐队取名为“鲍家街43号”?仅仅是由于你们师出中央音乐学院,还是有
什么更深刻的含义?
汪峰:正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并且也是从这里毕业的,所以我们就这样把
乐队取名为“鲍家街43号”,没什么更深刻的原因,这不过只是代表了一个符号而已。
问:你们学习了多年的严肃音乐,为什么却找到了摇滚这种形式来表达你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阐
述?
汪峰: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满足。我从小学五年纪就开始学提琴,从17岁就开始写歌,我很喜欢
古典乐,但由于我性格的原因,总是不能满足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就从事摇滚了。
问:为什么你们会尝试着选择从摇滚的根基——“蓝调”来入手进行音乐方面的创作和演出?
汪峰:这是别人定的,不是我们定的。一开始就有人误以为我们是蓝调乐手,实际上我们学过
多年西洋音乐,所以我们了解到流行乐(包括中国的)代表的实际上是西方通俗乐,包括所有流行
乐的音律、思考方式等等全来自西方通俗乐,如果中国现在仍延用五声音阶,那就完全是另一个样
子了。如果承认了这一点,就应该从西方流行乐的根基——蓝调开始着手把它做好,这对以后从事
其它音乐形式的创作有很大好处。
问:来自民间的贝司手和鼓手的加入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汪峰:这两个乐手都不错,他们的才能造诣如果经过专业训练还会非常棒。虽然没有受过专业
训练,但他们多年闯荡靠手上的乐器一直生活也有一定水平,和我们“物以类聚”,注重理性思
考。另外,我们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应多吸收“社会味”的因素,而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种因素。
问:你们几个接受过严音乐教育的乐手会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而他们(来自民间的乐手)是
否能够理解领会你们的创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你们之间是否会有冲突、矛盾?如果有,你们怎样去
解决和协调?
汪峰:这是个具体技术细节的问题。谁创作的歌曲,首先大家完全尊重他的意见、想法和这个
人的创作,包括他提出的创作想法;把他的创作欲望和想法都满足实现后有不同意见再提出,这时
就会很好解决问题。音乐是没有对或不对的,一个人一个想法,最重要的是尊重创作者,有问题可
以提出,而且这(有问题)是好事,要让创作者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合适就用不合适就不用,既有
作者本意又吸收了更合理的建议。这不仅是我们和新乐手之间,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在这方面是
没有问题的。
问:有些象雅尼这样的音乐家从未受过其正意义的音乐教育,靠灵感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来创
作,这与你们学院派的乐手完全不同,你是怎样看的呢?
汪峰:这是一个创作方式的问题。创作方式不同,但出发点是一样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严格的
音乐训练但能创作,这是与我们不同之处,但坚信哪怕是最好的音乐家永远不会靠灵感写东西,灵
感在包括大音乐家的创作中所占比例也是很小的,也许一年有五分钟而已。如果只靠灵感,不用思
想就一挥而就这简直是奇迹!实际上他们也是靠平时不断积累,磨练和学习才有今天的成就的,只
不过读者、听众没有看这个过程,大多仅仅是崇拜他们,看到的只是结果,就觉 得神乎其神,实
际上他们也许比别人付出的更多。我自己创作时也有灵感的时候,但太少了。
问:在今天的社会 ,一个歌手或一个乐队被人们知道通常是依靠大量资金的包装,宣传和发
行,你们却正好相反,在出第一盘个人专辑前你们拒给绝了很多公司的高薪签约,而安于清贫状态
来创作歌曲,你们是如何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汪峰:我认为首先必须有优秀的作品然后才是大量资金的宣传,在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里想成
功媒介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和生命力,仅靠一两张专辑宣传然后再没有东西了。这肯
定是不能长久的。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应该多学习,因为我们的目标很高,我们和西方最好的乐队、
音乐家比的确差的很远,我们还应当多磨练自己,努力 方向很多,路很远。
问:能不能谈一谈你对中国摇滚乐现状的看法?
汪峰:我认为大家经过十几年的音乐摸索之后,好象还没有回过味来,回过味来最快的是通俗
音乐的作者、演唱者,他们能很快的融入商业和社会,这是一种进步。商业问题绝对不能被艺术家
拒绝和回避,优秀的艺术家的作用是具有双重性的,既要从艺术角度来讲是非常好的,又要有很强
的商业性,而摇滚乐队更具有社会性,大家虽然都有进步,但大多仍在努力 表达苍白的自我的主
题,眼光不放远,更主要的是他们不把自己融入整个社会生活中,或者根本不想发现大数生活在这
个社会上的人在想什么,关心什么,他们一再强调领先别人,比别人更纯粹更懂得活着为什么,但
我认为他们根本不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该体会了解真正的社会上的人想什么,需要什么,反对
什么,而只有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才能够了解,我认为国内的音乐和音乐家有不少都缺乏这一点。
我所讲的正表明我们对这个问题已有了很强烈的意识。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如果把它变为现实这
还是个艰巨的过程。我很尊重同行,但我们的确基础很高,我们的水平也是被承认的,在相对环境
中我们还是不错的。
问:请谈一谈你对你们第一张专辑的感觉?你满意哪首歌?
汪峰:整体都很满意,当然也有一两首歌不尽人意,我最满意的也不只一两首歌,经过多次演
出,我觉得我内心更喜欢“晚安、北京”、“小鸟”、“没有人要我”。
而第一张专辑最大的遗憾是制作方面,我对录音技术,音质等制作方面都很不满意,正因为不
满意所以取得了很多经验,第一张是我自己监制的,所以第二张专辑相信不会再出现第一张的问
题,当然我们也考虑过找个制作人,而我认为目前国内制作人最佳选择是崔健,但他本身具有一种
很强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也许会渗透到我们的音乐之中,这对他个体也许很好,但也许会使我们
丧夫自我的音乐风格,所以目前我还是准备由我们自己监制。
问:有乐评人说“小鸟”这首歌摆脱了“校园”的气息,是“居民区里实实在在的抒情”,你
能谈谈你在创作“小鸟”时的心态吗?
汪峰:创作“小鸟”的音乐目的很简单,写好听的歌,我再也不想写普通白姓听不懂的晦涩难
懂的东西,我就想写让自己感动并且从音乐角度上讲好听的歌曲。想法还是老掉牙的话题,除爱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max2-151.guang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