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anheinwe()
整理人: KGB(2000-08-11 02:02:56), 站内信件
|
Pink Floyd(平克·弗洛依德乐队),因为它迷幻的风格以及空朦的太空音乐色彩 ,把它比作月亮——宇宙空间里最能激发人类感触的天体,因为他们能够透视到 黑暗中正发生的一切,并使它浮现出来,让看不到它的人通过双耳领略那细腻的 、酸楚的、不幸的画面,所以我称Pink Floyd为“黑月亮”。
六十年代英国产生了不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乐队,我们已作过回忆的有The Beatles(甲壳虫)、The Rolling Stones(滚石)、The Who(谁人)、Yes乐队,而 能与 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s乐队抗衡,并称三大乐队的就属今天要 介绍的Pink Floyd乐队了。Pink Floyd与Yes 乐队都属于艺术摇滚,二者都对“ 太空摇滚(space rock)”做出了探索。但这不等于说它们是两支雷同或部分雷同 的乐队,Pink Floyd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色为它投下了耀目的不朽的光环。Pi nk Floyd乐队的几位乐手:吉他手Syd Barrett(席德·波瑞特)、贝司手 Roger Waters(罗格·沃特斯)、鼓手Nick Mason(尼克·曼森)、键盘手Rick Wright (瑞 克·瑞特)聚首在该乐队名下开始演出时,适逢1965年,天才青年、21岁的Syd B arrett掌握着这个年轻乐队的大部分职权(其余成员均不超于20岁),他能文能武 ,写歌、弹唱样样拿手。Pink Floyd这个队名是他将两位古老的布鲁斯艺人的名 字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结合起来组成的。起初,他们演奏那种司空见 惯的节奏布鲁斯,在多如牛毛的乐队中间还显得相当平庸。
不过这种状况第二年即得到初步改观,Pink Floyd挖空心思在吉他和效果器 上大作文章。尖叫的吉他经过效果器混响延时处理再经过放大器放大虽然还处在 实验阶段,但已为乐队招来一小批歌迷。更为可喜的是Syd Barrett写出了一系列 让人易于接受的迷幻乐段,配上迷幻的吉他和神圣的风琴(有灵魂入天堂的作用) 实践起来效果不俗。Syd Barrett词作笔锋犀利、曲式闲雅,其作品流露出诗人的 敏感和孩子般的好奇心。
1967年Pink Floyd签约EMI公司,一路畅行,首张单曲和首张专辑轻松上榜。 首张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黎明之门前的风笛手)可与The Beatles的《Sgt.Pepper'S》(帕波军士)一争高下。要评出英国迷幻专辑之最佳 ,《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当仁不让,一定要与《Sgt.Pepper’s 》比肩同行。这张专辑既是首张也是Pink Floyd 最后一张类似的专辑。
1967年后半年,Syd Barrett的天才头脑终于碰到了最大的敌人。他患上了进 行性的精神紧张症,一上台他的症状就发作,这位吉他手刚一开始是跟不上趟儿 ,再后来简直就不知道该演奏些什么。一场美国之行也因吉他手的职能瘫痪而草 草结束。
1968年乐队收吉他手Dave Gilmour为第五位成员,让他在演出中担任Barret t 的角色,Barrett仍坚持写作和参加录音,这样维持了几个月后、他彻底离队了 。Barrett,乐队的吉他手、歌手、词曲作者和领袖的离去将Pink Floyd的艺术生 涯分成了明显的两个阶段。Barrett带走了轻松闲雅、友好幽默的视角,乐队再也 没有创作出一个类似〈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的专辑。处住这样一 种不可逾越的窘界,百分之百的乐队都束手无策,制定游戏规则的人走了,游戏 还能持续下力吗?仿佛只有奇迹才能拯救Pink Floyd。
种种难以至信的事实适时适地地巧合在一起,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奇迹。 Royer Waters——贝司手兼主唱,Pink Floyd具有雄才伟略的新舵手以及新上任 不久的吉他手Dave Gilmour构成了Pink Floyd再生之后的创作阵线。Roger Wate rs写出的作品不辱Syd Barrett先前奠定下的水准,很快将Syd Barrett驱出英国 人的记忆,占据了歌迷心中第—偶像的位置。其时乐队在美国尚不知名、这倒使 Pink Floyd因祸得福,美国听众对Syd Barrett不存在先入为主的印象。
往后的若干年里Pink Floyd潜心打磨着他们实验摇滚的招牌。实验摇滚为迷 幻风格与音乐歌剧联姻的产物,那玄妙的布鲁斯带着讨巧的流行风味在吉他与风 琴的掩映下变得非常容易为人接受,再加上Pink Floyd领领什返于欧洲勺北艾各 地参与地下演出活动,这些因素使Pink Floyd的听众群无形中扩大了不少。这一 点Pink Floyd乐队在1973年发行专辑《Dark Side of the Moon》时并没有完整的 认识。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亮的暗面)初次从Roger Waters手中脱搞时 ,包括作曲家在内的乐队成员即使作最大胆的猜想也无法想象出它未来的份量, 起初它只不过是Waters写出的一组讽喻现代生活阴暗之处的歌曲。当它经过仔细 的配器和效果处理之后,逐建射出难以至信的影响力。迷幻的不落风尘的吉他讲 述着最真的事实,从容不迫的旋律正带你滑向最深的恐惧。《Dark Side of the Moon》塑造了Pink Floyd超级巨星的形像。它在公告牌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上不可 思议的停留了741周。从诞生那天起到现在它一直都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摇 滚专辑之一。
超越《Dark Side of the Moon》的成功是极端的事,Pink Floyd却及时跟进 ,于1975年发行了专辑《Wish You Were Here》(希望你在这儿),再度夺下专辑 榜冠军,其中“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映着你——疯狂的钻石闪光)专 为献给离队已久、已遭淡忘的乐队缔造者前吉他手Syd Barrett。如果说《Dark Side of the Moon》在表达现实的可怕、不安全和令人绝望时还带有某些掩饰, 那么《Wish You Were Here》和1977年专辑《Animals》(动物)则将这阴郁的主题 毫无保留地合盘托出。Roger Waters的思想和音乐正在逐步控制Pink Floyd乐队 ,这一作用由于1979年专辑《The Wall》(墙)而进一步加强了。
《The Wall》,一套两张的概念唱片,意境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墙用 来讽喻现存生活环境中的种种困难——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就如建筑在我们周 围的高墙一样使人隔绝,使人像囚徒一样痛苦。《The Wall》取得的成功不是一 般意义上的,即便有《Dark Side of the Moon》在前,仍可以这么说,部分原因 在于这次他们除去了电子乐的成分。《The Wall》的主题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墙上的另一块砖)作为单曲单独发行。该曲由Roger Waters写成, 分为三部分,带有自传体三部曲的形式。第一部写童年惨缺不全的亲情留下的永 久的创痛,第二部控诉不良的教育制度对少年心灵的摧残,第三部描述虚妄的爱 情无休止的捉弄着青年绝望的心。Rick Wright感人至深的键盘,Nick Mason从容 不迫的鼓韵,David Gilmour如泣如诉的吉他深深验证了他们对Roger Waters作品 的理解程度,他们的表现也为他们自身赢得了闪光的荣誉。
Pink Floyd早期就很重视视听效果,他们在这方面的不少创举到了九十年代 仍不能被超越。《The Wall》就能证明这一点,两首歌之间立体声效果极强的直 升机螺旋浆似的轰鸣、近距离的枪声、女性的和声以及歌曲起始处情绪化的独白 等等,这些均被当作模式延用至今。在《The Wall》发行前后的巡演中,Pink F loyd在每场的舞台上都搭建一堵高墙,这种声情并茂的表演形式也走在了历史的 前头。
八十年代早期Roger Waters对Pink Floyd的控制终于引起其他成员的反感, 从而成为乐队解散的主要因素。乐队的部分成员于八、九十年代仍不时推出一些 专辑,均获得了满意的商业成就,不少歌迷指责Pink Floyd的成员满足于商业目 的而未继续他们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艺术创造。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啊!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0.129.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