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vvvy(雨虹)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4 20:09:45), 站内信件
|
问题1."全知,全能,全在,真善"的上帝会"矢不中的"吗?
1.未能预知"矢不中的",所以发"矢"----他不是全知的.
2.预知"矢不中的"仍要发"矢"----他不是真善的.
3.无论能否预知,出现了"矢不中的"结果----他不是全能的.
R:
“矢不中的”的是人,而不是神。神岂会真“矢不中的”?
问题2."矢不中的"责任在谁?
"矢不中的"的责任在谁?当然不可能在"矢"也不可能在"的".责任只可能在其行为主体,也就是发" 矢"的人,假设人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此行为主体毫无疑问就是上帝,人不可能成为原罪的责任人, 原罪,是上帝的原罪.
R:
某母亲生了个婴儿,虽百般劝诱教导他,但这婴儿长大后还是不听话,用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了犯罪。问题:1。这母亲不该生他吗?2。这母亲该为这个孩子承担一切的罪责吗?
问题3."忌邪"的上帝容许人选择罪吗?
假设人是上帝的创造物,而上帝是"忌邪"的"全能,全知,全在的",那么他应该能预知,杜绝使其创造 物有选择罪的任何可能.否则,假设不成立.
R:
要想通这个问题需要反过来想想:如果一切事务都极其美好,没有任何错误、犯罪的可能,人的自由选择的意志该如何被真正体现?如果是只会机械服从命令的机器人,当然它怎么做都不会错,错的只能是设计、控制它的人,但人真是没有自由选择意志的机器人吗?
问题4.上帝不能保存人而消灭罪吗?
如果他做不到,他的全能不成立,如果他做得到而不做,那么他的"忌邪"和"真善"不成立.
R:
上帝当然能做到这点。当末日的大灾难、大审判之后,新天新地将从天而降。那时候,神将亲自与他的选民同住,不再有眼泪,也不再有罪恶,因一切的恶都已被抛入永火中燃烧。现在则像一首曲子的尾声时段,结局就快近了。
问题5.上帝会为了保存人而不消灭罪吗? 那么,请解释"大洪水".
R:
“大洪水”之中,不是还有对造物主虔敬的挪亚和他的一家人吗?相信上帝此举是为了使人有更公义的先祖及更少的罪恶传留。
综合:作为受造物,人不可能选择罪,选择罪的,只能是上帝. 原罪,仍然是上帝的原罪.
R:
作为有自由选择意志的受造物,人是绝对可能选择罪的。原罪,就是人罪恶的代代传留.
结论:假设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在,真善,忌邪"的那么,他的创造物便只可能是完美的,否则,便是他自己在选择"原罪".
R:
上帝的确就是全知,全能,全在,真善,忌邪的。神的创造物起初就是完美的,当人在选择"原罪"——悖逆了神的命令之后,罪就开始进入了人间,并盗取了对人心灵的辖制权。但世人也有对付罪的恩典救赎“法宝”——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世人所流的赎罪宝血。
————————
:我有罪吗?
原罪相似于无明。佛说无明是我们最大的障碍,因无明,我们生死相续,轮回六道。无明让众生执反为正,执苦为乐,在习性的熏染下,不断造作业行。
R:
但除去罪的方法可大不相同,基督徒有耶稣的除罪宝血。向神恳切地认罪祷告完毕,罪就立刻被基督的宝血洗净,神也就看你为义了。佛教徒则要靠自己苦苦的修行(很可能需要“几辈子”才能完成),才能逐渐除去“无明”。
:2。你到底想要什么?
没有一样是可以“永恒常青”,佛叫它做“无常”。无常是佛教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大意是说一切的存在都是没有定样的,不断变化的,人会生老病死,物会成往坏空(别说石头不会变,里面的电子可一刻未停)。如“人不可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苏格拉底说的吗?请帮忙指正一下)。人总习惯于执了无常为有常,好的东西都不肯放手,痛苦来源于想要的得不到。
R:
佛教认为:既然人痛苦来源于想要的得不到,那么放弃“要”,就能不痛苦了。。。
基督教认为:人真正的痛苦来源于认识不到造物主永恒爱和帮助(因人的罪,使人被蒙蔽,既看不到神的永在,也认识不到神对人的真爱的恩典救赎计划。)
:3。你要往哪里去?
佛的世界是怎样的,我想现在还不具有讨论的平台。
R:
因为一讨论就会又暴露出两教的截然不同。佛教认为人有轮回,这辈子"修得不好,下辈子努力”;基督教则认为人仅有此生,人罪若已被基督的宝血洗净,则可进永恒的美丽天堂;不然则因人所犯的各样罪恶而在地狱中痛苦受惩。
:想知道螃蟹的真实滋味,光研究蟹毛的细胞成分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去亲自尝试一番??#-))
这说法可是我教用以警醒弟子的常用语噢。
R:
呵呵,我很高兴大家至少也有想到一块去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