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icent()
整理人: KGB(1999-03-12 21:39:58), 站内信件
|
道唱片是怎么来的,其实途径就很简单,一是买二是借啊。 朋友间相互借贝。这张是sonic factory的老板dickson托人从香港 带送来的样品碟。 Cain是香港著名的独立厂牌sonic factory下的一 支同时跨越在吉它音乐和电子舞曲两个领域里面的 乐队,而且其中不乏许多实验性的作品。在他们的 这张“一叶知秋”里面,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这个特点。 在其音乐构图的第一面是张简洁脱俗的面孔, “同流合污"在跳动的breakbeat的承托下,所有的电 子音效和键琴声都荡漾着一份轻松,歌词中那种情投 意合的甜蜜感,溢于言表。而”红飘飘“一开始就来 得诡秘,紧接的hip hop拍子也带来一片迷幻景象,其 中简约的键琴弹奏和主音最后突破了迷离氛围后的轻爽 都是值得圈点之处。在这一方面,他们大量引进了键琴 和仿弦乐,为作品涂抹上了一片温柔感伤的色调。如 *Pedagogy*一曲中用失真的演唱道出的无助沉迷情结, 让人心酸痛。连最具有控诉意味的"南京",也被他们 用一种抽离冰凉的感觉淡淡的诉出,仿佛让人昏暗的 灯光下,看到一幅发黄的图案。带有种愤恨释去,刻 痕永在的意味。这不能说是种意外。 很容易发现,作品简洁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资金 的缘故,许多后期的录音/mix工作如Dub,loop的痕迹都 很浅,而且你可以在录音设备名单中找到诸如SonyMD Walkman和Aiwa NSX939等家用设备的名字,这既算种被 迫的Lo-fi,也是种困境中的洒脱。 在他们音乐构图的另一面,却以暴力和Noise示人。"报应" 一开篇就让人浮在吉它噪音的奔流中;极端点的有*Crippled Mind*一曲,由紧凑的仿弦乐演奏演化成尖锐汹涌的吉它浪 潮,阮航的唱腔变得仿佛完全失去了控制,此时的鼓击也有 着了post-punk的崩离感,让我想起了这该是另外两只香港 地下AMK和Virus合体后的作品景象;接近硬朗rock风格的也 有”报应“一曲,令人讨厌的是,众多Rock化的香港乐队, 声线竟然都是那么接近,难道只是由于语音的原因?而且在 ”一叶知秋“中,这样的暴力景象,虽然能让人感到肆意冲 击的震动, 却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单薄,你很难从中找到那 种畅快淋漓的快感。反而Endnotes那样漫游在清新环境中吉 噪音实验,更让人喜欢。 将这些拼合,便有了*一叶知秋“,虽然作品整体感觉起来 和其他许多香港地下音乐一样,”业余感“太强,只是在认 真的“玩”音乐,相比国内的作品而言,却少了那份浮躁, 多了份时代感。而其折衷主义的手法,也是在大陆乐手少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