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1999-03-13 01:45:33), 站内信件
|
PASS 杂志转载.BY马世方.
「什麽是bootleg?」
Bootleg这个词的原意是「私酿酒」,早在美国厉行禁酒令的年代,私酿的威士忌经常
藏在靴筒里避人耳目,故得名。现在,bootleg这个字的意义已经引申为「未经授权、
私自发行的出版品」,特别是指唱片、录音带之类的有声出版品。
Bootleg和「盗版(counterfeit, pirate)」是不一样的。「盗版」(或者说『翻版』)
是指「复制正版唱片,以相同的包装和内容伪装成正版,鱼目混珠」;bootleg则专指
「未曾发行的录音」,包括demo(试听带)、outtake(录音间里同一首歌的相异版
本、或是录了却没有发行的遗珠)和演唱会的实况录音。演唱会录音又可以分成「直
接从音控台录制」的soundboard tape,和「观众席偷录」的audience tape。一般来说,
前者的音质应当比後者好,但近年许多歌迷改用DAT随身听私下录制演出实况,音质
秀异的audience tape愈来愈多,许多录音都不输soundboard tape。
「为何有人对Bootleg着迷?」
Bootleg往往是珍贵的史料,它们能让歌迷重建专辑的创作现场,或者知名歌曲在面世
之前的「半成品」模样。它们的珍贵程度,就像作家手稿之於印刷好的书,不仅能提
供聆赏的乐趣,也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艺人在创作力旺盛的时期,往往留下许多录
好却未发表的遗珠,这些作品也只有透过bootleg才能重见天日。
此外,现场演出实况总是令人着迷,唱片公司却不可能无限制地出版现场实况专辑,
举例来说,Rolling Stones从1969到1976年间的数百场演唱会,正式发行专辑的仅有
Get Yer Ya-Ya's Out一张(1969)而已。对饥渴若狂的歌迷,这根本是不够的,他们
顺手就能挑出十几场水准不输给这张专辑的实况录音,许多歌迷都认为,着名的bootleg
━━LiveR Than You'll Ever Be,比Get Yer Ya-Ya's Out更能代表他们1969年巡回演
唱的颠峰状态。
「Bootleg是非法的吗?」
根据日内瓦公约对着作权的认定,买卖bootleg在大多数国家是非法的行为。在美国,
制造、贩卖bootleg可能招致牢狱之灾,大部份bootleg CD都是从欧洲进囗的。美国的
唱片行会把bootleg藏在秘密隔间里(就像以前台湾的录影带店卖A片那样),仅供
熟客挑选。此外,地区性的唱片大展(Record Fair)有许多个体户会在现场兜售便宜
又精彩的货色,是大家买卖、交换bootleg的好时机。
日本是全世界规模第二大的音乐市场,也是亚洲最大的bootleg消费国。该国法律虽然
认定bootleg是非法产品,却从未认真取缔过。东京新宿的巷弄里,bootleg专卖店栉
比鳞次,全都开架公开陈列,货色齐全、资讯丰富,是全球乐迷挖宝的圣地,许多赴
日演出的欧美艺人都会慕名光顾。日本人对资讯的娴熟掌握,以及竭力穷究的精神,
使它成为当今世界bootleg研究的重镇。
至於台湾,官方似乎还没有意识到bootleg的存在。一般唱片行偶尔可以看见几张
bootleg,但数量非常稀少,与盗版的规模相较,bootleg几乎不构成问题。在台湾,
搜集bootleg的风气不盛,乐迷缺乏稳定的「货源」,大概只能直接跟海外同好交换资
讯。
「Bootleg是否严重威胁了合法专辑的生存空间?」
一般而言,Bootleg的发行量大约是三千到五千张,能卖到一万张以上,就算是非常
畅销了。会去购买bootleg的听众,几乎都是「死忠级」的核心乐迷,有强烈的搜集癖,
可以连续聆听十几场大同小异的演唱会实况、研究同一首歌的七八种演绎方式,也毫
不厌倦。这种歌迷几乎都会购买该艺人的正式专辑,若没有一定的「死忠」程度,是
不会搜集bootleg的。若说bootleg「严重威胁」合法专辑的生存空间、害合法专辑卖
不好,确实有商榷的馀地。
不好,确实有商榷的馀地。
不过bootleg这个行业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年产值高达两亿五千万美金的工
业。它们不仅价格昂贵、品管叁差不齐,获利也不会有一分一毫落入该艺人的囗袋。
从智慧财产权的角度来说,bootleg违反当事人意愿、私自出版贩卖,的确是对艺人的
「剥削」。「死忠歌迷」的说词,并不能完全作为合理化bootleg的藉囗。
「谁的bootleg被发行最多?谁的bootleg最受欢迎?」
根据统计,bootleg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艺人,分别是Bob Dylan、Beatles、Rolling
Stones、Led Zeppelin和Bruce Springsteen,他们有bootleg界的「五大天王(Big
Five)」之称。其中以Bob Dylan的bootleg最多,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作」上市。当
然,这并不是说比较新的艺人就不受青睐。Prince、U2、Sonic Youth、Nirvana、Pearl
Jam、Oasis、Tori Amos,都是bootleg市场上的热门艺人。大致上,只要艺人的演出
实力够坚强、演出的场次够多,就永远不缺锲而不舍搜集bootleg的歌迷。
「要怎样才能查到bootleg的相关资讯呢?」
最方便、最丰富的资讯,都在网际网路上。有一个专供bootleg收集者交换情报的新闻 讨论群组(newsgroup),alt.music.bootlegs,稍微花一些时间逛逛,便能搜集到不少
有用的资讯。对於稍具知名度的艺人,许多歌迷都会建立专门的网页,其中往往也有
bootleg的分析和评等。假如你有心认识他们的bootleg,甚至打算着手搜集,这些网
站绝对要先拜访。试想:当你面对五六百张Rolling Stones的bootleg 目录,或者上千
张的Bob Dylan现场实况录音列表,若没有相当的准备,根本无从下手。要查询这类
网站,The Ultimate Band List(www.ubl.com)是个不错的起点。
网路上也有一些提供bootleg邮购服务的网站,价钱都不便宜(一张CD二十到二十五
美金,运费另计),假如你觉得上网路刷信用卡太冒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新闻讨
论群组经常有受害人现身说法,叙述自己被骗的经验。除非你有相当的把握,不要随
便把辛苦赚来的钱送到素昧平生的bootleg dealer手上。毕竟这些网站都不是什麽登记
有案的公司,一旦出了问题,是不会有人救你的。
◎假如想搜集bootleg,有哪些途径可以选择?
大致上,bootleg主要是以下面这几种格式在流传的:
━LP(传统黑胶唱片)
是的,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听音乐不用CD」的时代。从1969年
摇滚史上第一张bootleg“Great White Wonder”问世以来,一直到
八○年代末期,LP都是bootleg的主流。许多经典bootleg至今仍
然没有CD版本,比如Bob Dylan足足有十张唱片的传奇盒装Ten Of
Swords,就让只能听CD的人垂涎三尺。对战後婴儿潮世代的老嬉皮
们来说,LP至今仍有着难以取代的意义。
早期(七○年代初)的bootleg都是用「手工业」的方式生产的。弄
早期(七○年代初)的bootleg都是用「手工业」的方式生产的。弄
到母带的人偷偷把它拿到压片工厂去压成唱片,一次做个五六百张
,然後自己刻个橡皮图章在纯白的封套上盖印,唱片中央那片贴纸
也经常是一片空白。後来又出现贴一张影印纸当封面的方式,要等
到七○年代中晚期,bootleg的发行量渐渐增加,真正「专业级」的
bootleg封面设计才蔚为主流。如今那些早期用橡皮图章凑合的「克
难」版本,都成了行家眼中的珍品。
现在市面上依旧可以找到不少LP版本的bootleg,不过多半是上了
年纪的二手货,最好先搞清楚唱片的状况再买。
━CD(雷射唱片)
八○年代末期CD全面问世不久,bootleg工业也同时经历了一番从
LP转换到CD的革命。在CD刚刚普及的年代,Beatles的
bootleg “Ultra Rare Trax”有许多歌曲的音质甚至比EMI正式
发行的CD还要优秀,在搜集者之间造成极大的震撼,连Rolling
Stone杂志都特别专文报导CD对bootleg市场造成的冲击。经过十
馀年的发展,CD已经成为一般人最「正常」的选择,目前几乎所
有在市面上贩售的bootleg都是CD的形式。
对台湾的乐迷来说,直接向国外邮购bootleg CD的代价非常高昂
对台湾的乐迷来说,直接向国外邮购bootleg CD的代价非常高昂
,一张CD卖二十五美金是稀松平常的价码,这还不包括航空邮费
。算起来,买一张CD可能要付出将近一千块台币的成本,实在很
伤。幸亏,我们还有以下的管道……
━Casette Tape(传统录音带)
许多演唱会实况是由歌迷自己偷偷录制的,这类的录音未必会被「
有规模」的bootlegger(制作bootleg的人)拿去大量发行,而是经
由私下转拷的方式,在同好间流传。这样的好处是成本低廉、又能
搜集到许多没有LP或CD版本的bootleg。对那些耗费精力搜集某
个艺人「所有」演唱会实况的疯子来说,和同好交换卡带往往是最
好的选择。
「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也让歌迷可以摆脱bootlegger的高价剥削
∶拥有CD或母带的人通常愿意用拷贝交换自己没有的录音,假如
你是新手,没有东西可以交换,也不要紧。通常的「行规」是五卷
空白带换一卷bootleg拷贝,有经验的人都会指明Maxell的空白带,
据说品质最好。
不过,传统式录音带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音质不够好。幸好科
技是不断在进步的,於是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技是不断在进步的,於是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DAT(数位式录音带)
九○年代初,DAT的问世又在bootleg搜集圈中掀起革命。Sony推
出的迷你DAT录音机不但重量轻,录音效果更比传统随身听好上
许多倍,顿时成为歌迷夹带到演唱会现场的新宠。只要搭配正确的
麦克风,用这种机器录制的bootleg甚至可能比音控台的音源还要精
良。
DAT不仅成为近年无数bootleg CD的母带,也成为新的搜集对
象,因为它在理论上可以经历无数次转录而不失真。以目前的市价
,大约花四万多块就可以购置两台DAT机器,在家中对拷复制
bootleg,和全世界的同好交换货源。这样不仅可以拥有CD音质的
录音,也可以省下大笔金钱,长期来看,是值得投资的方式。
不过,CD烧录机的问世,又把DAT的光芒抢去不少。
━CD-R(可读写光碟)
CD烧录机的价钱比DAT录音机便宜,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
CD烧录机的价钱比DAT录音机便宜,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
∶烧出来的CD用任何CD唱盘都能聆听,不必再添购额外的设备
。对没兴趣自己偷录演唱会bootleg,或者压根儿没有这种机会的乐
迷(比方我们这些住台湾的人)来说,「自己烧CD」可能会是比
DAT更合适的选择。
CD━R从1997年开始成为bootleg搜集者的新宠,网际网路上甚至
出现了专门制作、贩卖CD━R的厂牌,价格比「正规」的CD便
宜一半。许多自己制作CD━R的同好,在网际网路上集结、互相
支援,标榜非营利、纯兴趣,「只换不卖」的组织也愈来愈多。这
个新兴的趋势,很可能会在世纪末替bootleg工业带来根本的影响。
※ ※ ※ ※
搜集bootleg,就跟所有的业馀嗜好一样,是时间和金钱的无底洞。
台湾贩卖bootleg的唱片行屈指可数,即使有,货源也极不稳定。对
认真的搜集者来说,「往海外发展」几乎是必然的方向。在下一期
的PASS里,将继续介绍和世界各地的bootleg同好接触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103.154.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