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摇滚音乐>>历史/常识/综合介绍/流派>>摇滚,摇滚!>>快感先锋>>快感先锋 九

主题:快感先锋 九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2000-08-18 02:50:46), 站内信件

但“中心”并未就此住手,她们继续在全美国四处游说,要人们起来监督摇滚,

因为她们的最初和最终目标是要人们树立起摇滚就是色情、就是不道德这一观
念,分级制无非只是一种借口。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的这一目的算是达到了,

因为一家权威的民意测验机构对15000个成年人的电?
调查表明,通过“色情摇滚”这一回匐交锋,尽管仍有65%的美国人表示还喜欢

摇滚,但有高达51%的人相信摇滚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并有55%的人认为摇滚应

当象电影一样实行分级制。即使在18岁至34岁这一年龄段的被调查对象,也有
39%的人想念摇滚有不良影响,表现为诱发暴力、吸毒、性罪错、不服从、反权

威和懒惰等行为。88%的人认为青少年对摇滚的词能够完全理解。

但另一个调查结果则与此针锋相对,这一针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在中学生所
列出的662首最喜欢的歌曲中,只有7%被他们认为与毒品、性、暴力或神秘文化

有关;更有37%的歌曲他们根本不懂意思何在,只是单纯喜欢。调查者的结论是:

摇滚的“消极”歌词对青少年影响甚微,他们更感兴
趣的是节奏和旋律,是整体的感觉。

时至90年代的今日,“家长音乐资料中心”的元老如蒂帕.戈尔随着夫婿的高升

态度反而有所改变(兴许是因为包括被她大加诅骂的玛多娜在内的摇滚歌手为克

顿和戈尔的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中心”与摇滚为敌的立场从未改变,

道德的伟名反摇滚的战斗至今仍在继续。或
者如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布坎南在1992年8月所表达的那样,“一场文化战争

正在继续”。

摇滚革命绝不仅限于一种政治姿态,它的产生与发展更是对现存的价值观念的挑

战,一般而言,这种挑战如果触及到人类禁忌,其所引发的反对就更加强烈。我

们无心在此讨论包括摇滚在内的青年文化在“性”及其他观念上的“革命”(就

其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深度而言,的确可以称之
为革命);而且我们必须指出,纵然摇滚的某些表演或封套设计是为了冲决道德

藩蓠而故意予以夸张的姿态,而且它与所谓“性解放”的其他表现相比也只是小

巫见大巫,但无论是贾格尔、“性手枪”的粗鲁蛮野,刘易期、“何许人”的故

作残忍,还是吉米.莫里森和格雷丝.斯里克的确
可称下流的动作,都带有明显的哗众取宠的性质,并不值得摇滚自豪,也绝不是

摇滚后来人加以努力的方向。恰恰相反,这类表演往往不仅给人以摇滚丑陋的口

实,而且极容易使摇滚的艺术努力偏离方向。这类表演并不值得推崇(正如它并

不值得过多予以抨击)。因为真正使摇滚在观念上
具有革命性的并不是这类具体意象,而是一种原则,即让艺术探索超越道德的努

力。

摇滚之有别于古典艺术,同样也有别于[经之前的大众音乐者,除了其社会政治

内容外,恰恰是它在道德上的反叛姿态,而这种反叛姿态与其说源于一般的反叛

心理,不如说是源于摇滚乐手们的艺术革命意识,在道德上的惊世骇俗无非是这

种艺术革命的极致表现。

在摇滚现象中,最使古典艺术拥戴者们困惑的莫过于歌手们的个人号召力。说到

底,摇滚乐手无非是靠自己创作音乐的能力为生,虽然日益复杂的技术使得音乐

制作日趋集体化,摇滚乐手们也逐渐以多面手的面目出现,但归根结底,他只是

作为个体在音乐体制中作出贡献。这一情形使摇滚
乐手们并不过多地视自己为被各种社会条件、制度、道德规范压制之下的可怜虫

他甚至不把自己视为视唱片公司、制作人、老板制约下的无所作为者,而是更多

也更愿意)将自己视为具有独立人格、个性的个人和反叛者。许多人认为摇滚乐

无非是唱片工业和顾客之间的中介,但在摇
滚乐手看来,这中间固然有着商业关系(摆脱这种关系的束搏也是他们一直致力

的目标),更本质的却是音乐家和听众之间的关系。因此,摇滚乐手自认为“卖

给唱片工业的并不仅仅是其音乐能力,而且包括这种能力与听众之间的特殊关系

这不仅使得歌手可以代表听众向唱片工业要一
席之地,而且歌手可以从这种关系中获得一种不顾唱片工业的反对表达他自己和

代表的听众的个人观念、理想和价值观念的权利。

曾经有人留意到许多摇滚乐手都与现代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的确如

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或一度是)艺术院校的学生。约真假.列侬1957年至

1959年曾在利物浦艺术专科学校注册;“何许人”主唱彼德.汤森、曾为“滚石

成员的伦.伍德都曾是伦敦伊林艺专的学生,“
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麦库瑞则是他们的校友;埃里克.克莱普顿则曾是伦敦

尔敦艺专的学生,“庭鸟”乐队的吉它手杰夫.贝克则是他的同学;大卫.鲍煞

圣马丁艺专的毕业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摇滚干将也都曾被视为“不道德

的代表人物。)在这种艺术学院中的生活(
英国的艺术学院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一直为先锋派艺术家们提供了最好的

身之地,美国的许多摇滚乐手则常常同先锋派的画家、剧作家们共聚一堂。)使

摇滚乐手的艺术观念并非空穴来风似的乱闯,而是有意识地寻找突破口,在这种

识上,他们同其他先锋艺术家一样敏税。比
如彼德.汤森在台上砸烂吉他的举动,就明显是源于曾在伊林艺专执教的奥地利

POP艺术家古斯塔夫.梅茨克的艺术即客体的自我破坏的观念。事实上,摇滚从P
OP
艺术家那儿汲取了许多灵感。彼德.汤森甚至说:“我们是在用标准的团体性设

玩POP艺术。”

摇滚与POP艺术的同盟有时表现得很直接、很明显,比如,《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

俱乐部乐队》的唱片封套是由最著名的POP艺术家之一彼德.布莱克设计的。而我

们前面提及的“滚石”引发众怒的《脏手指》的封面设计也得到了安迪.沃霍尔

的直接帮助。“丝绒地道”那张被视为第一张先
锋摇滚专辑的《丝绒地道与尼科》也是在安迪.沃霍尔的直接参与下完成的。鲍

勃.迪伦出道之初更是天天同POP艺术家们泡在一起。摇滚歌手佩迪.史密斯则同

时也是著名的先锋派诗人……

所有这一切,使得摇滚艺术家同POP艺术家们一样,视惊世骇俗为艺术的常理。他

们自觉地以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局外人自居,从而提出并践行着与这一制度

价值观念相对立的道德规范,这一对立的极端表现便是,凡是被资本主义制度视

道德者,摇滚乐手便视其为不道德;而凡是?
子资本主义视为不道德者,摇滚反而以为极为正常。因此,当台上的扭动和一般

的“嬉皮”行为便具有震撼力时,摇滚会全力以赴;一旦这类行为太过普通甚至

已被纳入主流文化时,摇滚乐手们便会继续向前,将反抗的形式往前推进,甚至

完全超越既定的道德规范,视道德本身与艺术无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7.95]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