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ev7(sev7)
整理人: zbw(2001-12-03 16:05:20), 站内信件
|
麦塞斯: 我的问题是关於经验现象的无限因果链。西方科学当然也探讨了这个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我想可以说,物理科学的符号究竟表示怎样的形而上的意义,我们知道得很少。愈朝现代物理观念方向进展,我们对这些符号的意义瞭解得愈少。毕川.罗素 Bertrand Russell 曾说那像一本没有家人的家谱,结构完整而无实质。
虽然如此,那依然是一异常完美且精确的数学结构。换句话说,一连串事件的演变,似乎可以由非常准确而且堪称非常漂亮的数学原理来控制,但是这套数学原理却似乎与人类的需要与欲望没什麼相干。就我对您前面的演讲的瞭解,业的看不见的作用是事件演变的根源,而这又与动机、行动的结果等等有关。难以理解的是,事件的演变怎會同时受两种原理的管制。因此,我的问题是:对於似乎控制经验现象的优雅的数学结构,您认为它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您对它的瞭解如何?
布达喇嘛: 首先,我想我们来思考一下佛教哲学的一个基本的形而上的观点,将會有所帮助,那就是空性的教义。简要言之,这是说事物存在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与外界实体及物质接触的经验,有足够的证據使我们接受这一点。问题是:他们以何种形式存在?
佛教哲学家在检视实体的究竟本质後,所下的结论是:事物缺少本有的存在,那是说它没有自我定义、自我证明的特性。这是因为当我们要在一物体中寻找物质之本质时,會发现那是无从定义的;而当我们对事物做彻底的分析,會发觉它们并不如其表相一般地存在。因此,对实体的本质做如此的解析之後,我们发现,事物并不如它们看起来那样具有实在的、客观的实体,而在事物的表相与其存在的方式之间有不符合之处;这结论使我们免於绝对论的极端执著於实体的某种绝对观点。同时,在我们实际的经验里确实有现象存在,这对我们,是事物确实存在的充分证明,因此我们也不能否定事物名义上的存在;这又可免除我们陷於虚无论的极端。
接著发生的问题是,如果事物既不如它们看来那般存在又不具有客观的实质,而同时它们又确是存在的,那它们是以何种方式存在呢?佛学解释说,它们是形式上的、相对性的存在。
我不知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是否可以说它们是数学上的存在(注)?这有可能吗?
麦塞斯: 我想我要强调的第一件事是,我不明白我们的符号或方程式究竟代表怎样的意义?也许在这些符号与方程式背後,根本什麼也没有。我们不愿意说事物是数学上存在,因为数学符号并不真正指示任何东西。
那它们表示的是什麼呢?它们表示的似乎是我们的存在与经验的状况。经过这种状况的描述,使我们可以说,自己的经验具有某些非常确切实在的东西。我想要对数学所做的声明仅止於此,并非物质本具有柏拉图式的实体,不是那样的。
布达喇嘛: 我愿意再回到在讨论业力的看不见的作用时,我曾提出来的一点。以花做为例子,它以一具体的物体存在之事实,以及它经过连续的各阶段长成为花,并不能说是业力的作用,那只是自然法则使然。
麦塞斯: 换句话说,您并不认为世界上每一件发生的事都是业力造成的?
布达喇嘛: 不是的。像我前面提过的太空微粒,是最早的起源,後来一部分发展为花,一部分发展为人类的血肉及其他等等。当这两类东西的存在产生出特别的经验如痛苦、快乐等业的环链才牵涉进来。因此,只有当外界物体的存在使众生经历像痛苦或快乐的经验时,才有业力的作用。至於何种分子以及怎样的分子排列可以使这种植物长成这样,并不能说是业力的关系。我个人仍感觉很难确切画分,何处应该是看不见的业力终止而自然法则开始作用的地方。以我们人类的经验来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有某些生理结构,因此就有自然法则管辖我们身体的经验,但我本身并不十分清楚,这和另一种由业力所造成的经验两者之间的分界线究竟在哪里?业是动作的意思,这表示有动机。任何事件,无论内在或外在,任何一有情生物发乎内心的动机而产生之动作,即可称为业的产物。譬如人天生地祈望幸福,不能说是业力的关系,那是做为人很自然的事。同样地,认知事件与心理状态属於心智,而实质的物体是物质,这也是单纯的自然法则而并非业力的产物。
---- 国内最丰富的奥修中文资料静心家园
获得奥修英文全集
南无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