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8808940(二公子)
整理人: eastnet(2001-12-27 21:05:24), 站内信件
|
NIKITA
二公子
不知道其他人看电影之前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我没有调查过,所以也不得而知。但我看过别人对电影观众做的调查问卷,问他们喜欢什么片,不喜欢什么片,就是没有问他们什么情况下才会看电影。也许这是一个很个人的问题,就象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做爱方式一样。
这天下午还是上班时间,去一个客户那儿后就直接回到宿舍。感觉累。想小睡一阵,又担心睡过了下午预定的开会时间。想了想,就从这段时间新买的厚厚的一摞碟片中翻呀翻,翻出了NIKITA。这个碟片有个很俗的译名。叫《堕落花》。不过很俗的名字并不能遮盖我看到NIKITA这个名字时候的欣喜。这应该是吕克贝松70年代的老片。
现在每周三晚上明珠台都会播一本也叫NIKITA的电视剧。演员都很酷,运作的科技也比电影版先进了很多。电视剧中的NIKITA和电影中的NIKITA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演译版本而矣。我也很喜欢这本电视剧,只是因为时间关系,经常没看。有时候经过电脑城时会去看有没有REAL版本出来,但总是失望。
电影NIKITA讲述的是瘾君子NIKITA,有一次和她的朋友们闯入一家店铺偷窃,NIKITA在杀了警员后入狱并被判以无期徒刑。卜看中了NIKITA的机敏,将NIKITA培训成了国家情报人员。三年后,NIKITA脱胎换骨,帮助组织杀人窃物,同时NIKITA也找到了一个并不知道她身份的真爱。后来NIKITA在一次事件后决定退出组织,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
这样的故事版本并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如果有不同,可能在于把以往男人的角色换成了女人。让红唇和温柔伴着铁血。不过看完电影后,会知道,其实这个故事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由谁来执导。是吕克贝松赋予了这部电影不同的意义。在差不多的两个钟头里,吕克贝松的手法让故事有真正的新意,而且使得观众(我)随着剧情发展而置身其中。
就吕克贝松的手法来看,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可以做为国内拍故事片的导演的教程片。一个并不复杂也无新意的故事,但在整个剧组的配合下,十分钟一次高潮。看过后,就会明白,剧本、音乐、拍摄角度、剪辑的通体合作下,一个简单的故事同样可以使人们的情绪一张一池。运用的如些娴熟的手法,堪称典范。
这部电影前60分钟讲NIKITA接受培训,后60分钟讲她工作和反叛。前60分钟屏幕张扬着她的不羁和机智,后60分钟由她的生活与工作交错而成,生活与工作在现实中冲突,弥散出NIKITA的想法,象淡淡的烟雾,却因为导演看似轻描淡写的手法而让人无法淡然处之。
于是观众会和她一起开心一起伤心,而且还带有思索者的角度。这样的思考一向是国外最擅长的戏。就是把哲学和生活象上汤和菜心拌在一起,佐料还是那个佐料,但是身价却高了不少。
也许来强求国内的导演向吕克贝松学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且不说他们能否学得来,也不说他们是否愿意学。事实上,电影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在120分钟内能否调动起观众情绪,或大悲,或恸戚,或欣喜,或狂欢,或思索,或默然。而这,也是衡量一个导演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无论他们用什么角度和手法,一旦成功了,就成了大师。
俯首拾来亦有宗师气度,这就是NIKITA。
---- 爱,是任何人都需要的;但又是人们所吝啬的。所以我只好先行奉献——请接受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