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ui() 
整理人: dannylu(2000-09-14 19:12:05), 站内信件
 | 
 
 
苍山骑马记
 
     从榆安园出来后,正打算在古城一带溜达溜达。才到洋人街,一位白族大婶 就把我叫住了,说可以带我骑马上苍山,到桃溪观瀑布。经不住她言语的诱惑和 骑马上苍山观洱海的吸引,最终以50元成交了。心想索道上去也要35元,还没有 向导带领,50元也算可以了。
 
     领我上山的是她哥哥。我的坐骑是一匹有灰色杂毛的白马。大爷颇为骄傲地 说:"这马儿温顺得很。有个香港游客很喜欢它,骑了一个月哩。"
 
     我此前从未骑过马,上马的动作有点儿笨,还好在大爷的帮助下,总算坐稳 了没掉下来。
 
     马儿颈上挂的铃铛叮叮地响了。大爷在马后叱喝两声,它就滴答滴答地往山 上走。这马儿真乖!
 
     "大爷,您家里有几匹马?"我问道。
 
     "以前有三匹,现在只剩一匹。养不起啊。"
 
     "为什么呢?"
 
     "游客少了。"
 
     "怎么会呢?每年来大理的人都很多呀。"
 
     "来的人虽然多了,但是骑马的人少了。马儿一天要吃十块钱。"
 
     "哦。"随后我问大爷贵姓,他说姓杨。接着我问白族有哪些大姓,他好象没 听清楚,说他们祖上是七百多年前从南京充军过来的,历史上有记载,如今藏在 不知道什么庙里,我也没听清楚他那浓重的大理口音。然后我问马儿有没有名字 ,老杨说有,叫纯白。这一次我又没听清楚,纯白不正是它的毛色吗?不过纯白 好象不是很好听,在这里就姑且称呼它为小白吧。
 
     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小白自己选择了走小路,我没有牵它的缰绳,老杨也没 有在后面叫。
 
     "它自己认得路。"老杨笑着说。
 
     "是吗?老马识途啊。它今年多大了?"
 
     "十二岁。每月都上山十几次,走得多了,自然就象你所说的,老马识途。" 
 
     随后我又问了一大堆养马的问题,老杨都一一作了回答,有时还多插几句话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的:"人是后怕,马是先怕。人有时候明知道危险 的事情也要做,做了之后才觉得后悔、害怕;马就不一样,危险的事情绝对不做 ,到悬崖边上肯定不会再踩下去,聪明得很!"
 
     小白有时候也很淘气。走到山上水草丰盛的地方,总要低头啃几根草、喝几 口水才肯向前,怎么拉它的缰绳也没用。老杨解释说它平时吃的都是饲料、干草 ,有上山的机会当然要尝尝嫩草、甘泉的滋味了。
 
     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半山腰的开阔地带,可以看到山下的古城和洱海全貌。骑 在马背上看"海",倒也挺有意思,我想找的就是这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的感觉。
 
     渐渐地看到了上山的缆车。很简陋的那种,只能容纳两个人,没有外壳的, 人坐在上面就像吊在空中。远远地望过去好象还挺繁忙,不过老杨说很多都是空 的,没人坐。
 
     到了半山休息处,两个德国人已经在那儿等候了。那个女的是德籍中国人, 充当她男朋友的翻译。领他们上山的大叔也姓杨,就叫大杨吧。这时,老杨浑身 都已湿透,坐在草地上不断地喘着粗气。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居然有点不好意思 ,他毕竟是六十岁的人了。可能就是这时候产生的一丝歉意一直左右着我吧,使 我后来犯了一个大错误。
  -- 欢迎大家访问我的主页:
 http://yui.163.net/
 http://go.163.com/~yui/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6.64.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