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unnysun()
整理人: hnyjchuhong(2001-11-21 20:11:12), 站内信件
|
中国企业信息化枷锁重重
国家经贸委领导前不久提出,要像抓企业三年脱困一样,用三年时间建设企业信息化工程。这一宣布,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它表明中国领导人加快企业现代化步伐的决心。然而,信息化在悄然塑造和改变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及运营模式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阻碍了企业E化进程,有的目前看来甚至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及其应用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得以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成因之一便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迅速完成了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互联网的扩展,拉动了IT产业的发展。而这两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其企业信息化水准的提高。
既然企业信息化如此重要,那么对中国而言,发展现状又如何呢?
信息化——智慧型企业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最重要的念义就是透过全面开放的应用服务体系对传统体系进行应用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造,这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过程当中可能最需要的,也是我们国家在整个企业建立信息化过程当中最有效的一种实施模式。这是因为:
信息化能够达到最有效的管理:信息时代,现代化的企业应该是一个智慧型的企业,即利用信息技术将一系列构思、考虑、计划有效串联起来,互相配合,达到最理想效果的营运。这不仅能够体现企业管理深远的思维方法和态度的改变过程,配合信息和资金投入的管理体系,同时还将达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目标。可以说,现代化企业不允许在没有信息化的情况下做出建议,特别在效率与时间的要求上应该有很大的改进。
信息化能够改善企业闭塞的现状。中小企业规模小,信息来源少,过去往往是从客户、同行业人员、报刊、广播电视及市场调查的传统方式中得到信息,容易造成信息闭塞,而通过因特网,均可以快速从网上取得所需信息,这将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生机,借助信息化这一高速渠道来增多信息来源,改善信息闭塞的现状。
中国企业信息化明显不足。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国外先进企业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企业信息化水平显然至关重要。然而据调查,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中国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还不足10%;做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占我国工商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还没有配备计算机。而在美国,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到2004年,没有利用供应链管理技术的美国企业将会失去首选供应商的资格。可见,这一比较中存在着多么大的反差!
也正是基于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先进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国家经贸委领导前不久提出:要像抓企业三年脱困一样,再用三年时间建设信息化工程。然而,正当信息化塑造着企业运营模式的同时,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的目前看来甚至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
企业信息化,枷锁重重。
毋庸置疑,随着新经济时代到来,中国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去年企业上网工程就已启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却不甚理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人呢?
资金与专业人才是最大瓶颈。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虽然机制灵活性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及时的转型,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资金永远是遏制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与资金问题同样严重的是专业人才的稀缺。中小企业涉足领域广,而专业的网络人才绝大多数聚集于IT类企业,一边是人才风暴,一边是奇货可居,专业人才分布的严重失衡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
资金应用存在不合理性。资金的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企业对硬件、软件、网络产品的投资比例不当。很多中小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天,就将硬件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向。如今,企业对硬件的投资仍占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软件产品投入相对落后。这样就会导致一方面企业不能完全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及丰富;另一方面制约了先进的硬件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用。
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有限。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应用,通过网络实现交易企业简化物流,资金流的最佳方式。互联网基础建设的成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空前的成长机会。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有近63%的企业未曾建立自己的网站,严重限制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另外,目前能够上网的中小企业普遍对网络的应用方式过于单一,据市场调查,目前85%的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仅局限在信息查询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的仅占11.11%。
对“一把手”工程认识不足。最后,从社会环境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落后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大大落后于企业的探索和实践。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
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此外,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政策的支持不够。所有这些,均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设立了很难逾越的鸿沟。
以上提及的几大主要问题相互制约,其间关系盘根错节。因此,是否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彻头彻尾地解开信息化的枷锁,已成为诸多传统企业e化的真实祈求。
信息化建设,呼唤理性眼光
我国即将进入WTO,面对来自国外技术实力强、资金雄厚、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的同类企业的挑战,国内中小企业e化进程必须加快,企业决策者们应对e化道路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只有如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可见到理性眼光。
政府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环境。在推行信息化工程时,有一些中央部门,包括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但是如果能有一个更宽阔的营运环境,更大的空间,可能会更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就是说需要政府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环境,让企业明白信息化的门槛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首先,鼓励发展一个具有竞争环境的应用服务行业和市场,以便中小企业能有很好的进入模式。其次,为信息化的普及提供有效和全面的培训,以使整个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顺利发展。最后,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作为发展的坚实基础。
企业统筹资金,发挥最大效用。资金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同时更需要国内中小企业的决策者们利用目前有限的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使其发挥最大效能。首先,企业应适时摆脱前期的以硬件为主的投资方向,转而偏向于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的局面;其次,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应该适时建立自己的网站,以此维护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良好的关系,实现电子商务。最后,还应通过实时更新网站内容,展示企业动态新闻以及企业文化、管理、产品等方面信息,以加深企业自身与外界的沟通。
总之,随着数量的增加和实力的提高,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目前企业E化虽然尚有一段征程,但只要把握好方向,克服诸多困难并得到来自硬件、软件企业的鼎力支持,将很快成长起来。
---- Sunny -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like m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