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ver()
整理人: arlu(1999-08-08 18:20:38), 站内信件
|
--------------------------------------------------------------------------------
挺 进 大 峡 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列拉雅山中段北坡的杰马央宗冰川,在 古代藏文中称央恰藏布,意为从最高峰顶上流下来的水。在我国境 内全长2100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河。 以藏东南米林县的派区为入口,这条峡谷切断了喜马拉雅山山脉, 在东经95度附近围绕南迦巴瓦雪峰(高7782米,世界第15高峰) 作了个奇特的马蹄形的大拐弯。急湍切刻在青藏高原东南的斜面上, 形成连续多弯的大峡谷,围绕南峰的核心峡谷河段平均深达5000米 左右──这就是世界上最长(496.3公里)最深(5382米)的雅鲁 藏布江大峡谷。 早在1994年4月18日我国科学家就已经向世界宣布了一项重 大的地理发现: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是世界第一大 峡谷。它的深度远超过原认为最深的秘鲁科尔卡峡谷(深3200米), 长度也超过原认为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40公里)。 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中外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自从1835年雅鲁藏布江首次出现在地图上以后的近一个世纪, 由于人们无法接近喜马拉雅山屏障的大峡谷地区,此江被称为“喜 马拉雅迷河”。 大峡谷地区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未 知世界的挑战性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探险家。日本人 称大峡谷为“地球上最后的秘境”,并且有把握地肯定,从空中已 看到那里有百余公里长的大瀑布奇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
“探险≠考察”。在日前召开的关于此次活动的座谈会上,众 多专家都指明了这点。他们认为:与探险不同,科学考察是有明确 目标的,不是盲目的,而有科学目的的探险活动才是最值得赞赏的, 这也正是其价值所在。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不会有止境,对一个自然体谈不上什么 ‘征服’之类的可能。包括我们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论证,说穿 了它也只能代表现阶段中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在谈到科技水平对 科考的影响时,专家说,当时(50─70年代),用的是气压高度 计来测量高度的,对照应用的是1∶20万老地形图,可以说精确度 和误差都是较大的,即使到90年代初我们室内论证时,用的是该地 区仅有的1∶5万航测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图及航空相片进行分析量 测和计算的,显然精度也不会太高。时代进展到20世纪末的90年 代,科技手段的飞跃发展,这次我们再进大峡谷科学考察和探险, 就有可能充分利用全球定位仪(G.P.S)和激光测距仪等高科技手 段,对大峡谷进行量测,其结果肯定精度高,要大大精确于现在公 布的有关大峡谷的定量数据,这也是必然的。此外,他们还强调一 点:“由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在深度和长度上都远远超过世界 上其它许多著名峡谷很多(成千上万)。因此无论何种先进技术手 段的采用、得到如何精确数据,相信也绝不会改写雅鲁藏布江大峡 谷为世界之最地位的客观事实。” 谈及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主办者认为: 一、通过实现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伟大壮举向 世界宣布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培养和锻炼一批二十 世纪科学探险的有用人才。 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资讯系统,向世人展现穿越世界 第一大峡谷的艰险历程,以及种种神奇的自然岁月,论证大峡谷内 一系列世界级的自然奇观,并反映生活在这个区域鲜为人知的民俗 文化,让世界第一大峡谷真正走向世界。 三、徒步探险考察将广泛收集大峡谷地区动物、植物、水文、 地貌、冰川、地质等一系列科学资料,论证该处特别丰富的自然资 源,为今后开发大峡谷提供基础依据。以水资源为例,大峡谷中蕴 藏着雅鲁藏布江2/3的水力资源;初步计算大峡谷中单位河段水能的 蕴藏量为世界同类大河之冠。预计如在这里建设水力枢纽,它的装 机容量将在长江三峡的三倍以上。 四、研究大峡谷水道开以利用的可能性,为大峡谷下游地区国 防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五、制定开发大峡谷地区包括旅游科考在内的自然保护及持续 利用的开发建设规划,提出建立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及国家生态公园 的方案。 六、墨脱县是中国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县(全年仅7─10月与外 界相通),此次科学考察将为墨脱县与外界的水、公路联络提供科 学数据。 七、拍摄一部纪录此次科学探险考察的纪录片 (全球发行), 向全世界进行宣传。 八、出版、发布一批科学考察成果。 根据安排,此次考察活动共分两次进行:1998年春季为预察(约 40天),正式考察在今年秋季(约60天)。整个考察路线近日也已 确定。据悉,到目前为止,此次活动的实到位资金刚好够预察所用, 这批经费已是不能再压缩的,其中我科学家在考察过程中的预算食 品全是压缩饼干。尽管如此,我们的科学家们却依旧兴奋不已。面 对那片世界之最的土地,面对那片神秘莫测的土土地,面对那片我 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土地,曾六赴大峡谷的科学家杨逸畴教授感叹 道:“事到如今,我们不能再等了。”
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旅游资源
人们一直认为,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而, 科学考察在近些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在中国!它 就是位于雪域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这条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附近,长 达496.3公里,最深处达到5382米,核心河段平均切割深也在5000 米左右。它的长度超过原认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40 公里),深度超过原认为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卡峡谷(深3200米左 右)。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艰辛努力后发现的,它使世界瞩 目和惊异,中国为之自豪、骄傲。 这条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作马蹄形拐弯的峡 谷,上有以南峰为首的冰雪世界,下有雅鲁藏布江带着上千流量的 巨大水量奔流,神山与奇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处最为壮观的风 景线。 这条风景线首先是一片白色的世界。这里发育有我国乃至全世 界所仅有的珍稀冰川类型。来到这里的高山区,几乎随时随地能看 到众多雪崩,它的壮观,它的激荡,它的震憾、气势,会使你终生 难忘!这里的山谷冰川游弋绿色世界的森林之中,构成又一种自然 奇观。巨大的冰川随蜿蜒曲折的谷地起伏变化,从而形成巨大的冰 瀑布。而洋川的快速游弋活动,在其下游出现众多纵横裂隙,冰川 表面深厚的表碛上还长有植被,令人迷惑不解。有的冰川直接悬挂 在谷坡上,坡麓有扇状的冰锥和雪崩锥矗立。在波堆藏布谷地海拔 3000米上下的宽广古槽形谷地中,出现不少坟冢状的冰碛丘陵,它 或孤峙,或三五成群,或密集成片。更有奇特者是在南峰西侧的则 隆弄沟内,发育有十公里左右长的山谷冰川,在1950年8月15日 8.5级的墨脱大地震中,竟被崩裂成六段,沿谷地左冲右突,末段冰 体竟跃方块字沟口的直白村,把百余口人的村庄夷为平地。冰体跃 入雅鲁藏布江,使上游堵水成湖,下游干涸能逮鱼;不久冰坝溃决, 洪水下泄,最下游的印度境内竟一时形成洪水泛滥成灾。现在,五 段冰体尚残存于谷底。这些冰川构成的特殊生态景观,与周围绿色 的世界、旁侧人类活动的村庄与农田等汇集于一地,交融为一体, 构成了独特的景观和文化。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印度洋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主要通 道。通道带来的充足水分和热量,便使这里形成了高寒荒漠中的一 块绿洲,冰雪掩下的一片绿色世界。在海拔4000米以下,这里满山、 满坡、满谷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从半常绿季风雨林到冷杉林,造就 了世界是最齐全的垂直自然带,各具特点的景观浓缩在同一面山坡 谷坡上,高代不同有层次,远近深浅有意境 ,“菜花金黄遇雪山, 葱茏林海舞银蛇”,犹如一幅凌空抖落的山水画卷。从到赤道的环 境体验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难忘感受。在这生物多样 性资源构成的绿色世界中,还有不少珍稀乃至孑遗的“活化石”物 种,如动物中的羚牛、林麝、小熊猫、孟加拉虎、雪豹、扁手蛙、 眼镜王蛇、多种树蛙等,植物中有多种树蕨、罗汉松、穗花杉等珍 稀品种,以及近百种的各色杜鹃和林芝云杉、急尖长苞冷杉、高山 松等。总之,在大峡谷的不同高程自然带,可以发现各种形态、各 种生活习性、各种用途的生物,真是一座绿色的宝库,而且这里没 有工业环境的污染,没有过多的人类活动,是人们追求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的最理想的地方。另外,这世界最大峡谷至今尚无人能作 徒步全程穿越,峡谷急流至今无人能作漂流,不知谁能作世界最大 峡谷的急流第一漂? 目前,大峡谷的核心地区尚是无人区,艰险莫测,难以涉足, 被认为是“死亡峡谷”。只有大峡谷下段的墨脱县生息着门巴和珞 巴族人,由于喜马拉雅的冰峰雪岩和大峡谷深切急流的隔绝,至今 还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份,也正因为长年与外界隔绝,没有受 到工具和过多人类活动的污染,是一处莲花圣地的净土。在这一段 峡谷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溜索、藤网桥和索桥。这里还在实行着刀 耕火种、二牛抬杠、弓箭狩猎的生产方式,甚至结绳记事、刻木记 数、以物易物的交换等生产和文化方式依然留存。门巴人一生与酒 结缘,生产、生活都靠背篓走天下,敬山神、信鬼妖,占卜、巫医、 巫术盛行,是一种崇尚自然、适应自然、无奈于自然的民俗风情和 峡谷文化。这种文化的存在,更增添了大峡谷白、绿相间的生动性。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其雄厚的实力击败所有对手,登上世界第一大 峡谷的宝座,这是西藏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 傲,它那白绿交织的神秘性将为各国旅游爱好者带来雄浑壮秀的美 的享受。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90.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