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ver()
整理人: arlu(1999-08-08 18:20:10), 站内信件
|
--------------------------------------------------------------------------------
情糸西藏 之 川藏线断想
作者:扎西
那年,我才十九岁,生命力最旺盛,用朋友们的话说,丢在水里都要
滋滋冒烟。当数年后翻开一位搞美术的战友当年的速写本时,那一幕幕难
忘的镜头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谁都会记忆犹新。
然而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道,那峻峭的悬崖陡壁,那戴着防滑链的车轮,
无不显示出旅程的艰辛。
老“解放”汽车的吼叫声划破了二郎山清晨的寂静,天上还飘着雪花,
蜿延的盘山雪路象一个巨大的问号,把神秘莫测的感觉延伸向远方
,我们惴惴不安的向西藏进发……。俯视山腰飘浮的白云和涯沟下失事
汽车的残骸,想象着将去生活和战斗的那个被称为雪域高原的地方,
无限的思绪飞向了天外……。也许,一上了高原便是一马平川,举目便是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情景……。也许,果真象接兵的
人所吹的那样,面对雅鲁藏布江,背靠原始大森林,满山遍野桃花盛开,
一年四季如春……。漫步在泸定桥旁,聆听着大渡河呤唱往事的歌谣,
我们试图寻找当年那被战火断裂的锁链……。爬涉在则多山雪坡俯看康定城,
我们唱起了“跑马溜溜的山上”……。俯冲在怒江山七十二道拐的弯道上,
我们寻找到雄鹰盘旋的感觉……。徜徉在金沙江畔的夜色黄昏里,我们把乡
愁揉进了激流中……。每当一批新兵经过巴塘兵站,老兵们总要绘声绘色的
重复着一个叛匪袭击哨兵的故事,声称那血手印至今还留在厕所的墙上,
吓得新兵们不敢起夜撒尿。第二天,营房周围全是臭气连天的尿臊味。
高海拔的严寒和缺氧在“135”兵站似乎显得更厉害,跑过川藏线的人
一提起这里就头痛,一般是到站后顾不上洗脸洗脚便倒床蒙头大睡,
不流鼻血就算万幸了。小伙子们却不一样,体内那骚动不安的荷尔蒙,
那奔腾的热血,搅得大家无法入睡。在巴塘兵站时,分别来自两个县的
两连新兵,因为白天打水时发生的纠纷,就酝酿着一场恶斗,定在“135”
兵站开“战”。我是其中一个连的“主谋”。我背着接兵干部集合全连
作“战”前动员,我要每个人准备好自已的腰带作武器,牢牢盯住自己的对手,
随时准备参“战”,还要求大家不准泄露我连的作“战”计划,不准向上报告,
不准退缩不前,绝不能丢本连的脸。因为纠纷中被对方欺侮的人,
被公认是我连最老实的农村入伍的战士。同情和帮助弱者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
美德。我万万没想到,“出卖”我的竟然是和我一块长大的好朋友,在全营军
人大会上,我被营长痛骂了一顿,我为朋友的“不义”伤心透了。然而,
应了“不打不相识”的那句老话,虽然这一架没有打成,我却因此受到全体新兵
的尊敬和对手的好评,以至于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大家结成了生死之交,
共同把青春写进了中印边境的历史。假若你是诗人,你会被然屋湖的秀丽而倾倒,
那烟波渺渺的湖光,掩隐着远山摇动的倒影,仿佛是藏族少女沐浴的倩影;
假若你是哲人,你会被川藏线上络绎不绝的朝圣者所折服,那一步一磕的长头,
让你感受到信仰的挚着和佛教的力量;面对原始森林和绵延的雪山,还有那黑色的
牦牛白色的羊群,你的大脑皮层下一定会跳动着音符和色彩;目睹世纪冰川肆虐后
留下的恐怖场面,你会惊叹人类的渺小……。如果说,返朴归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去寻求心的安宁是现代都市人的向往的话,那最好不过的地方就是扎木(波密)境内
造物主恩赐的山、水和森林了。那甜丝丝的空气、尖尖的林中小木屋使你联想起
小矮人和白雪公主,象是置身于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之中,那份快意,那份舒心,
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夜晚,当月光把大地染成一片银色,我轻轻托起小提琴,
用当年流行的朝鲜电影插曲《血海》、《卖花姑娘》中那些凄婉缠绵的旋律,
把自已同时也把别人溶进了那绝妙的境界里……。暴雨无情地冲刷象是在唱着
悲壮的挽歌,开车的老兵阴沉的脸上渗出了豆粒般的汗珠,半边轮胎悬在岩边,
我们艰难地、几乎是一米一米地挪过了著名的“通麦大塌方”险徒路段。雨声中,
我们仿佛听到汽车痛苦的呻呤,因为车轮下的土里,还埋着“钢铁运输连”十二位
勇士的忠骨。老兵们告诉我,就是这条载满了故事的川藏线,每一公里的路段,
都是由当年进军西藏的十八军将士的尸骨铺成。起早摸黑,历经十五天的长途爬涉,
疲惫的车队终于登上了海拔5800公尺的色霁拉雪山。极目远眺,清晨的朝霞把远处
的雪山和近处的森林映得金灿灿的,殷红的杜娟花在一片翠色中显得格外耀眼,
遥远的山下,在地毯似的绿茵中,闪动着一条银色的缎带“哈达”,那是著名
的尼洋河,孕育了灿烂的贡布文化和产生了杰出的阿佩.阿旺晋美的母亲河,
河的一头连着米拉山,一头投入雅鲁藏布江的怀抱。据说,那岸边葱郁的唐柳,
还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种下的,它记录了藏汉合睦、文化交融的悠久历史。
当汽车环绕着色霁拉山的下行弯道,把我们送向尼洋河畔那个美丽而著名的地方,
“西藏的明珠——林芝时,我们意识到新的人生开始了……。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90.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