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南篇(渝、滇、黔、川、藏)>>西藏>>西藏杂记>>西 藏 杂 记 (雨季墨脱--翻越嘎隆拉)

主题:西 藏 杂 记 (雨季墨脱--翻越嘎隆拉)
发信人: lover()
整理人: arlu(1999-08-08 18:19:43), 站内信件

--------------------------------------------------------------------------------


雨季墨脱---翻越嘎隆拉

作者:黄濒




        有着西藏绿宝石之称的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角,喜马拉雅山南坡,与印
    度东北的阿萨姆邦相邻,长外以来,一直不为世人所熟知,至今没有一条可
    以使用的公路。然而在科学家的眼里,这里在却是一块神秘的宝地。有关墨
    脱所在的南迦巴瓦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已有不少专文论及,有关它的生物资
    源,虽已有不少科考队专门进行过调查,但距离了解其全貌尚相差甚远,尤
    其是鸟类学和昆虫学。历史上由于政治原因,更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
    进入这一地区进行考察的人廖廖无几。最早对这一地区进行考察的是英国军
    官Bailey和Morshead, 他们两人于1913年5月中旬秘密从印度出发,沿丹巴
    曲溯流而上,途经格当沿金珠藏布到达雅鲁藏布江,沿江向南到达今日之墨
    脱县后回转,沿江向北至加热萨,翻随拉到达波密地区。此后在半个世纪中
    再无任何控险者涉足这一地区。只是到了西藏和平解放后,我国组织的中科
    院青藏综考队才进入这片高山峡谷,其中较大规模的是在1982年至1984年间。
    八十年代后期至今,每年都有零散的人员抱着不同的目的涉足这一地区,其
    中为公众所知的是一些民俗研究者。我出于研究西藏蝶类的目的,在1995年
    的8月末,1996年的6月至8月两次进入墨脱县进行考察。 许多去过墨脱县的
    人都渲染它的极端艰险,从而吓住了一些有志于到此的山友,然而以我的经
    历来看, 大多数进出过墨脱的人们,在8月末至10月间所走的多雄拉之路其
    实并无真正的危险,每一个身体健康的朋友都可以安全地走完全程。然而在
    6月至8月的雨季中,进出墨脱的一些小路却是危机四伏,决不能与旱季的路
    况同日而语。我的两次墨脱行都是自费孤身前往,比起那些公费结伴而行的
    考察者要因难许多。我愿把1996年在雨季中纵贯墨脱时翻越嘎隆拉山口的经
    历奉献给众位山友。

        从八一镇到波密县233公里长的川藏线上无班车营运。 我不得不在林芝
    县的公路上苦等了三天,才拦位一辆破“东风”卡车,在后厢上颠簸了一天
    一夜(有些藏族司机敢于在夜里走川藏线), 才于6月15日晨在微微凉风中
    到达波密县。这是个座落在山间宽谷中的小城,被自东向西流过的帕隆藏布
    江分成两部分,北半部称为波密,南半部称为札木,之间被一座公路桥联接
    着。周围的高山上覆盖着成片的杉树林。站在波密县城里可以远望苍翠山峦
    后面的雪峰。虽然由于疲惫而几乎站不住,我却长时间地呆望着南边山峦后
    面被云半遮的银亮雪峰,那也许就是嘎隆拉山—通往墨脱所必经的关口。

        连日来不停地坐车,我患了感冒,不得不在波密小住了几日。夸张地说,
    这里四川人要比当地的藏族还多,因而在波密吃住都方便,也很容易补充给
    养。根据上次进墨脱的经验,我买了一箱方便面,几包奶粉权作路上食粮。

        进出墨脱的路共有5条, 我准备走的翻越嘎隆拉之路在前几年曾修通过
    一条公路,一位朋友告诉我这条路相对多雄拉之路要好走一些,这使我在脑
    海中把它想象成了一条如川藏公路般“宽阔”的阳关大道,然而事实证明这
    种想象十分可笑。为了获取可靠的信息,我几乎见人就问去墨脱的路况,但
    只有很少的人比较了解, 说嘎隆山要到8月才开山,目前仍被雪封,但门巴
    族人已经可以走小路翻山口进出墨脱。我竭力想找到几个门巴人来打听情况,
    如果运气好,还可以跟他们一起走,但没有成功。

        我不能在波密县多耽搁。 6月20日早早起床后,就出发了,背包足有40
    多斤,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帐篷、睡袋、干粮和考察昆虫的用具等。为了
    轻装,早在安排这次旅行之初我就放弃了相机。通往墨脱的路始于札木镇北
    端的一座喇嘛庙,它沿着一条向南裂开的山沟而行,沟底河水汹涌湍急。

        天气很好,太阳钻出薄云,暖烘烘地照在山路上。沟谷两边的山峦青翠
    繁茂,一个人孤零零地开始了前途未知的墨脱之行。脚下的路,不再有任何
    人的痕迹。清风拂面之时,我想起了往日孤身旅行时碰到的同道者,伤感之
    余也激起了一种莫名的豪迈,我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因为不适应背包的重
    量,我扔掉了唯一可扔的装备—一把小斧,准备用来防御和砍柴的工具,即
    使这样,走起来还是很累。下午一时左右,我已把波密远甩在后面,来到了
    嘎隆山的山脚。一片雪峰环抱的牧场,左侧的小山坡上有一座喇嘛庙,牧场
    上有一些藏式帐篷,几头牦牛闲放着,不见一个人影。前方被连绵的雪峰遮
    挡,公路在右方盘旋而上,消失在一片白色之中。我试图用肉眼辩认哪个隘
    口是可以通过的嘎隆拉,但很快发现这是徒劳。因为从牧口都是陡峭的冰川,
    上面根本没有任何路迹。我决定沿公路一直上去再说,天开始下雪,但碰到
    身上就化了,公路两侧尽是未化的积雪—更恰当地讲是冰。天地间一片灰白,
    风刮了起来,很冷。为了轻装,我连毛衣都没带。

        公路在一处转弯处彻底消失了,一个60度的倾斜冰坡使得路在此成为终
    点,除了后退无可选择。我在牧场边的公路上搭起帐篷。雨渐渐停了。饥渴
    难耐,此时我最大的愿望便是吃顿热饭。找了一大堆枯木枝,大都是因下雨
    淋湿了,把一个打火机用坏了才生起一堆火来,这使得我只能在前途未卜的
    迷惘中,带着对又香又热的面条汤的渴望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 直到9点我才爬起来。很想找个人问路。但是整
    个牧场上却看不到任何人,喇嘛庙里也没人出来。仔细盘算了一会儿,打定
    主意自己寻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觉不论怎么走,都必须要从冰雪坡上
    通过,而唯一比较平缓的雪坡却是两山之间被不知多深的积雪填满的沟谷。
    也许下面是深达百米的冰雪,但也许下面是空的。犹豫了很久,终于横下心
    来,先探探路吧!

        从雪坡过渡到左侧的灌木丛山披花去了我不少精力,但终于安全地过去
    了。终于看见了隔着一条深深雪谷的嘎隆拉山口。山口两侧极为陡峭。近乎
    垂直,只有隘口处插着的两根竹杆证实了人类的气息。要到达山口,必须要
    横过一个更为陡峭的雪坡。天气变化极快,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竟已飘起雪花,
    风不停地刮着,万一在雪坡上滑倒,便会滑向深深地谷底。

        我上上下下仔细地观察这雪坡足有半个钟头,幸运的是竟然在坡上看到
    了脚印,这是门巴人最近走过的痕迹,却印窝很深,可能是很多人重复踩出
    的。

        万般小心地一步步挪到了山口处,最后的十多米是近乎垂直的陡峭雪坡,
    上面有人工挖出的脚窝,但我不敢仅凭这脚窝爬上去,因为身后的大背包使
    我重心偏后,一旦失足,后果不堪设想。我随身带有捕虫网的杆子,于是走
    一步便把杆子深深地插进雪里,慢慢地挪到了山口。

        直到最后一步,我才真正的看到嘎隆拉。山口的另一侧是一条细长的平
    台,挂满了经幡的玛尼堆上一些人民币被小石块压住,这是过路的门巴人用
    来敬献嘎隆山神的。为表虔诚,同时也表示感谢,我也压上了一块钱。心中
    的快乐难以言喻,于是大叫了几声。越过隘口我已踏入了墨脱的地界。

        墨脱一侧下山的小路清晰可见,但走起来简直没完没了。 已经下午3点
    了,我还在不停地下坡,腿几乎已不是自己的了,回头望去,嘎隆拉显得又
    高又远,可前面的路仍看不到尽头。在一处坡面稍缓的地方,我碰上了迎面
    而来的两个门巴汉子,我有些激动,总算又见到人了。他们也停下来,年长
    些的一位用不太标准的汉话问我是不是一个人走来的,年轻些的则掏出一瓶
    川曲喝了两口后递给我。他们告诉我:再下一个钟头就到公路了,而公路上
    一个叫53K的地方有幢破房子,可以避雨生火。

        往下的路依旧十分陡峭,又走了一个多钟头,终于见到了公路。这时的
    我已经快站不住了,每迈一步都感觉两腿发麻,难以支撑,值得庆幸的是没
    走几步就在路右侧见到了塌了一半的破房子—已废弃的原53公里处养路站。

        我感觉自己从内到外都凉透了,从早上起没吃过任何干粮,翻出一包方
    便面却根本吃不下去,太渴了。我试图去寻点儿水,但刚一站起就感觉阵颤
    栗,无法自控地浑身痉挛,只好又坐下来把雨衣提高了裹起了头来闭目休息。
    我的神志有些模糊,只是感到冷!雨已变得小了些,天仍灰蒙蒙的。我拖着
    沉重的步子到公路上舀了些积水,却怎么也生不起火来,所有找得到的木块
    木条都是透湿的!只能用这冰凉的雨水调了些奶粉,一口口地在嘴里含得稍
    温些再咽下去。这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了, 我不知道今晚将会怎样度过。但
    我总算翻过了嘎隆拉,我到了墨脱。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90.12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