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glbr()
整理人: dannylu(2001-01-24 00:31:29), 站内信件
|
画眉深浅(九)
快活的小路
小的时候听评书,常常幻想自己"骑着银线白龙驹,倒提丈八点
钢枪",跑去和杨家将或者隋唐好汉厮杀。现在的孩子可能会更
喜欢巨大的机动装甲和星际战舰。不过我都始终以为冷兵器时代
最能发挥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粹,而且,要是大家都不能用枪炮,
那还有谁挡的住13亿中国人啊?哪怕是一人一口唾沫。
这时候的要素就是一件好的长兵器(顶多是刃口用点高碳钢),
和一匹好马。所以一直以来都特别喜欢马,叶公好龙式的。但是
在动物园里和钱塘江边看见的马都是小小的,慢条斯理地嚼着
草,身边有苍蝇在飞,很让人失望。中原的马体形都不大,品种
的关系。去无锡三国城,看见跑马场上一色的口外马,脊梁足有
我的肩膀高,很兴奋地跑去和马亲热,被马舔了一口,弄的衣服
上亮晶晶地一大块。后来到北京香山,又看见漂漂的宁夏马,终
于顶不住诱惑去骑了两圈,还只是小跑,屁股痛的要死,人也颠
的有点晕糊,知道了骑马一点也不好玩。
我知道去云杉坪有骑马和缆车两条路,是从坛子里面,但可能是
因为路程不远,就没有人象《骑马雪宝顶》那样说的绘声绘色。
司机黄师傅原来打算把我带到缆车那里去,后来听我打听骑马的
事情,也就赞赏我的选择。其实除了想好玩一点,主要还是恐高,
我对所有腾空而起的东西心怀戒惧。发现这一点是在广州文化公
园,一个MM要我陪她坐一台小小的摩天轮,上去以后MM发
现我不说话,脸色发白,摸我的手,冰凉的在出汗,连忙向象我
道歉。上大冰川坐索道实在是别无选择,担惊受怕了20分钟上
去,呆了10分钟就下来了-----一看山下更头晕,真是对不起那110
块的门票。
白水河是模仿中甸的白水台人工堆砌的,规模固然要小的多,也
决没有白水台的洁白灿烂,好的是一泓碧水,美得让人心醉。等
我拍了照出来,司机向对面一指:"马队就在那里!"马队在公路
的转弯口上,标记就是突然变成了石头路。尽管不断的有旅游车
往索道处开进去,马队的生意看来却还清淡。
五六匹马安静地站的路边,我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主人。我们走过
去的时候,司机把马队长介绍给我。那是个瘦高的汉子,披着军
大衣,同边上的人没有一点区别。但是他用权威的语气告诉我:
"一共61块,时间不限制。马夫安全把你送回来到我这里拿钱。"
一挥手,在太阳底下聊天的人群里走来一个老妈妈,边走边招呼
她的马。我一看那马就急了:"找个大点的找个大点的!这小东
西驮不动我。"棕红色的小儿马,老妈妈后来告诉我它已经5岁
了,鬃毛修剪的整整齐齐,大概到我胸口下面那么高,百无聊赖
的神情,但是不是个肥壮壮的家伙,因为远不象我看见过的口外
马那样油光水滑,屁股上的骨头都看的清楚。马队长用笑声来证
明我的没有见识。"小马爬山才好呢!大马爬山不稳当。"我有点
将信将疑。想起金庸在《鹿鼎记》里教育我们"滇马体小,但是
力耐久,爬山越岭是极好的"。也就不再坚持。实际上,看似散
乱的马夫们有着清楚的秩序,谁的位置在前,马队长心中有数。
世博会之前的马队没有组织,各人自己喊价,淡季用不了30,旺
季可以超过120。现在统一由乡里组织马队,一口价61,不管什
么时候都一样。这里是个彝族的村子,马夫都是穿着典型民族服
装的妇女和孩子,不知道男人们都哪里去了,看来赶马只是这里
的副业。马队长看我手忙脚乱地在马背上拍摄马夫们,笑着解释
给我:"全是黑彝族的。"马队长是我在这里碰到的最后一个可以
讲流利汉语的人,同彝族老妈妈的沟通让我苦不堪言。
马儿闷着头在路上走,蹄子在石块上敲出"得得"的声音。小马
走的倒是很稳当,鞍鞯也非常的柔软舒服,看的出是为走路而不
是奔跑的设计。我要把脚仔细地踩在马镫里,要不然会挂到离地
不远的高度。就这样曲着腿在马背上看风景,我觉得很有劲。上
山之前经过他们的寨子,房屋就在道路的两边,都是原木垒成的,
看起来味道很好,很醒目的是每家的屋子外面都站着圆圆的大锅
----卫星接收天线,与原始的建筑形成鲜明对照。寨子里没有划
分人与牲口的界限。满街乱走的是长毛的狗狗和富态的猪猪,还
有没有上过套的小马驹子。猪们很有意思,有的在家门口象看门
狗那样的坐着,有的在路上徘徊,小尾巴在屁股上打的"啪啪"
作响,还有安逸地睡在路边的,听见马蹄声近,费力地抬一下脖
子眯着小眼睛张望一下,放下脖子又睡,黑的白的都有。所以我
看见一头猪在猪圈里哼哼的时候感到吃惊,不过就算是猪圈,门
也开着,它自己不愿出来。我不能不想起女真人牧猪的传统来。
一些屋子门外有些拴着的马,嘴上套着饲料袋在嚼。我以为很有
道理。马这东西不象驴子和骡子,一定要吃精饲料才行,要几天
没有好吃的就会立刻掉膘,掉膘就没力气,所以我还是觉得骡子
(不是马央马是啊)好,力气又大又好养。我骑的小马肯定好些
天没有吃过豆子了,不过现在还走的循规蹈矩。
老妈妈忽然过来把我手里的缰绳拿走,我费力地听明白我们要上
山了。(上路的时候我试图与老妈妈聊几句的,但是很快就放弃
这个努力了。她听的懂我,我可不太明白她)。从甘海子开始,
可以看见比较好的高原植被,但那一带多数都是次生林。云杉坪
这里的树长的还是有点样子。我们在灌木和乔木里穿行,会有一
点在森林里的感觉。走的都是羊肠小道,我以为这都是人和山羊
走的地方,想不到这小马走的挺带劲。这里的海拔大概有3200
到3500吧!走了一会,老妈妈开始喘粗气。"老喽!"她冲我伸
出5个手指头,"50啦!"我觉得很不忍心。"我们歇一下吧!"翻
身下马。这小马很不象话,觉得背上轻了,就美孜孜地向前窜,
急的我连忙去带缰绳。老妈妈不肯歇,我就牵着马陪她慢慢地走。
走了一会。老妈妈觉得不好意思,要我上马。这么反复了几次,
路还没有走多远,倒是老妈妈帮我上马很麻烦,索性也就不客气
了。
林子里静悄悄的,听见马蹄声夹在小鸟的鸣唱中,重复却不会单
调。正午时分,阳光从顶上枝叶的缝隙里蓬勃地冲进来,让这茂
密的林子展现它的秘密。冬天是枯水的季节,我们行走的小路边
有山泉冲刷的痕迹,现在就只是干枯的苔藓。我想其他的季节这
林子该是多么美丽,因为脚下全都是一丛一丛的高山杜鹃。不清
楚这里的植被是不是寒带的特征,冬天里还能维持满山的绿色,
可是很多都是针叶林和蜡质小叶子的乔木,灌木的叶子也很小,
很多生长着绒毛,并且色泽暗淡,我看不见蕨类植物,在潮湿的
南方山林,这些阴生植物随处可见,倒伏在地上的腐烂的原木上
也没有好吃的蘑菇,真令我感到遗憾。在山路中转弯的时候,经
常就看见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白雪皑皑的,中间是茂盛的针
叶林,下面白水河的河水欢快地流动,放出宝石那样璀璨的光芒。
我就时时端起我的S207来拍照,不过马背上的颠簸使多数的照
片毁于震动。在一块山间的小甸子上,终于可以找到一点平坦了。
树林边,还有大块的积雪没有融化,远处看的见玉龙雪山,我欢
天喜地的请老妈妈帮我留一张影。老妈妈紧张的笑着:"不会,
不会!""没关系的。"我给她调好焦距和光圈,"按这里就可以。"
老妈妈认真地看了一会,等我过去。刚转过脸来,已经"喀嚓"
了。后来洗出来看,还好,虽然切掉了腿,但是雪山可都留着,
难得是60分之一秒,没有一点手震。老妈妈比我还高兴,捏着
相机笑的合不拢嘴。
大概走到一半的样子,小马开始不高兴了,它神不守舍的迈着碎
步,"扑鲁扑鲁"的打喷嚏,动不动还马失前蹄一下。"马儿累
喽。"老妈妈说,很心疼的样子。"好!"它累了,俺不累,自己
走。高原上爬山还是有一点反应,就是很快就开始喘气。等到了
平路,再上马,这家伙居然还是不满意,慢腾腾,又看到上坡的
时候竟停下不走了!"CHIII-CHIIII-走!!"我大声吆喝,云南吆喝
牲口的方法和中原不一样,我以前赶驴车驾轻就熟的,可是它不
理我。"你太重喽!"老妈妈说。我险些把脸都气歪了。"我重?
我已经只是条竹竿了。"伸手打它的屁股,终于又勉勉强强地开
步走了。
奇怪的是看见第二个小甸子的时候,这小马突然很主动地开始一
路小跑。左手边的山坡上传来悦耳的铃声,是一群山羊在林子里
吃草,一头牧羊犬在它们周围勤奋工作,来回地跑。强烈的侧逆
光从山坡上打进来,给地上的原木和苔藓,山羊和狗描上金色的
轮廓,很可爱。我没来得及拍照,因为马儿不肯停下,很快就把
老妈妈甩在后面。是不是这标致的山谷也打动了它呢?我试图想
的浪漫一点。答案是否定的。我再次看见玉龙雪山真容时明白了
小马的欢喜:云杉坪已经到了。
在云杉坪看雪山有很强的压迫感,因为我没有去过可以更清楚的
看雪山全貌的地方。从丽江城望出来的这一面,正对太阳,只是
在顶端有点雪,大半都是赤裸的灰色岩石,黄伯说以前的雪要多
的多,旅游业搞起来以后,雪线就连年退缩。而云杉坪是在山的
这一面,看起来还是很纯粹的大雪山。高山草甸上如今是一片的
金黄。我觉得夏天可能会更好看一点。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为了控制游客,沿着云杉坪修建了很古朴的木头栈道,还有可以
跳锅庄的平台。这里是可以去往玉龙第三国的地方,原以为会浮
想联翩,可是来来往往的游客和出租民族服饰的当地女孩子连让
我找到拍照的机会都不多。想了一下,放弃了走一圈云杉坪的念
头,早点下山。因为比计划已经多花了将近40分钟的时间。
没有让小马休息足,它一定怀恨在心,所以回去的路上再也没有
奔跑。到下坡时,干脆拒绝走路,拖都拖不动。老妈妈建议我绕
远路回去,再加10块,我没答应。倒不是因为已经给了20块的
小费,而是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最后我和马儿各退一步,下山不
骑它,平路骑一阵。相信马儿真是累了,因为失蹄好几次,也不
太忍心再骑它,但自己又觉得冤枉:骑马云杉坪怎么变成走路云
杉坪了?初冬的林子里还有着树木的香气,我象孩子一样的蹦蹦
跳跳,心情很快就好了,"看这小马,要我骑还不放心呢!"跟着
马儿下山,老妈妈一定要我骑上,估计不能让马队长看见吧!好
啦!"得得得!"跑到车子前去了。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尤及清明可到家。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63.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