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glbr() 
整理人: dannylu(2001-01-24 00:31:29), 站内信件
 | 
 
 
画眉深浅(四)
 
 照片一二三
 
 这个时候我站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背后就是漂亮的玉龙雪山。
 司机刚才对我说:"看见了没有,那边,对!就是白颜色的笔直
 的那条路,就是飞虎队的跑道。"连忙要求停车拍照。
 
 飞虎队
 
 飞虎队大概算的上二战时期中国战区最著名的部队之一。我小的
 时候看唐人的《金陵春梦》,里面把飞虎队叫成"飞猫队",对陈
 纳德将军极尽讽刺之能。后来知道那是典型的意识形态影响。对
 于飞虎队的战绩,似乎不必做过多渲染,尽管在作战能力和相对
 战果上在中缅战区无出其右,可毕竟只是一支志愿军,用少的可
 怜的几架P-40与日本人进行的战斗在战役规模上来看是象征性
 的。但是,由飞虎队演变而成的正规部队美国空军第十四联队却
 绝对算的上战争天平上一颗不轻的砝码。不是它的B17,B24或
 者P40,P51,是在滇缅公路被日本人切断以后,十四联队的DC4
 就成了中国战区最后的奶嘴。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赫赫有名的"驼
 峰航线"。
 对于飞越"驼峰"的飞行员,我一直抱有难以言述的崇敬:在世
 界屋脊上如此复杂的气象条件下用那么简陋的机器飞行,日复一
 日地穿越死亡,把那么一丁点的但是对另一个民族极为重要的补
 给送过去。我听说在这高原上的茫茫群山之间,撒布着几百架美
 军运输机的残骸,以致于一个山谷被命名为"铝谷"(因为谷中
 到处都是飞机的残破铝片),并成为"驼峰"航线的一个重要坐
 标点。如果想一下最高时62%的损失率(这可比轰炸德国的轰炸
 机战损率还要高的多),我们会明白,这不是"勇气"这个词就
 可以形容的。
 司机告诉我这
 里曾是飞虎队的一个机场的时候,我心中确实感到非常震惊------
 --是来看大雪山的,可是又怎么会想到这个偏远的镇子上也有过
 叱咤风云的一幕?
 没有疑问的一点是,除了这片荒原的广阔平坦,这个地方好象并
 不适合做机场。从照片中可以看见,机场跑道的边上就是起伏的
 山峦,就肯定会带来不确定气流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飞机起降的
 品质。司机肯定了我的猜测,告诉我丽江的新机场就修在大砚镇
 的那一边。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一点描绘解放区的感觉。
 我对历史,尤其是西南的历史算不上了解。丽江这样偏僻的地方
 为什么会被当做十四联队的前进机场让我觉得困惑不解。即使在
 大丽高速出现之前,陆路的运输也还是不方便的。我没有怀疑司
 机的介绍,只是猜测这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场。但是不管怎么
 样,这里是曾经见证过历史的地方。
 我站在柏油路上,眺望远出处的白色跑道,想象50年前,这里
 的繁忙景象。想象滚滚烟尘中一只只铁鸟怒吼着降落,把装备和
 给养从遥远的印缅战区运来;想象飞行员们嚼着口香糖,满不在
 乎地发动飞机,回到那条吞噬了多少战友生命的"驼峰"航线上
 去;想象一队队的卡车司机,他们淳朴的农民的脸上还带着洗不
 去的风尘,可是他们正载着满车的装备,殷殷地穿越滇北的崇山
 峻岭,赶向昆明。
 美国人的乐天精神让人觉得佩服。即使是这样的飞行生活,也不
 能让他们忘记娱乐和放荡。昆明成为交易毒品,肉体,粮食甚至
 军用物资的超级黑市。难道那时的丽江也是这个模样?这种想法
 会让我觉得难于接受,可是腐败的统治之下是没有办法生长出茁
 壮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这或者是"驼峰"航线的真实生存
 形态,不管我们都多少不情愿。可仅仅考虑坚持"驼峰"运行的
 巨大决心,就足以挽回我个人对他们的尊敬。
 说到坠机的时候,我想起另一个著名的事件。《失落的地平线》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香格里拉的真实归属引起过丽江与中甸
 的争议。那个天堂一样的世界放在丽江其实也不过分(想想这荒
 原被森林覆盖时的美貌!)对我而言,那个乌拖邦却并不比混乱
 而危险的"驼峰"航线更具有道德上的吸引力。是谁说过:"人
 类总是在面对生存危机的时候展现出他们的崇高美德。"今天,
 跑道上拉起的黄烟是驾校的汽车罢了。可是,这漠漠荒原,埋藏
 了多少的故事呢!
 
 (又写跑了!原谅则个!)还有白沙和大砚镇什么的。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尤及清明可到家。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12.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