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北篇(陕、甘、宁、青、新)>>丝绸之路>>不死的雄关

主题:不死的雄关
发信人: hellofish()
整理人: maylance(1999-08-10 02:50:17), 站内信件
酒泉-嘉峪关印象。
到达酒泉已是中午时分。酒泉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仅有二万人口的小城镇。传说
名将霍去病在这里打败入侵的敌寇,皇帝赐御酒一壶,霍去病欲与全军将士共享
,于是将酒置于平地,用皮鞭猛抽几下,地上竟从此涌出散发着酒香的泉水。
这眼泉水今天在酒泉公园里,似乎已经暂时沉睡,只有微微的水吐出来,更是难
以捕捉传说中的酒香了。
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酒泉不能算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但是,这样并不代表她
不重要。贯穿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就是由这一个个小而平凡的地方连接起来。当
古时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历尽艰辛穿越了戈壁,沙漠,来到这样的村落,我想,
这里就是他们的驿站,他们只会驻足,不会停留,在这里稍事歇息之后,他们牵
着驼着丝绸的骆驼,默默的继续前方的旅程。
这就是丝绸之路,他们就蕴涵了丝绸之路的精神。
嘉峪关距离酒泉不远,是丝绸之路上闻名的重镇。我们进入市区就直奔嘉峪关长
城。这使我感到,这座城市只是嘉峪关的附属。

不死的雄关。
茫茫戈壁滩,地势微微起伏,覆盖的单有灰黄的沙石,尘土。一望,视野是辽阔
的,自由的,唯独嘉峪关挺拔的站守在这样的塞外,吸引了视线,像是为看似空
白的土地平添内容。
此前并不曾有意读过很多的介绍,面对向往已久的嘉峪关,我却有熟悉的感觉。
无论是总体的结构,还是城墙的形状、颜色,城楼的造型风格,乃至站在城上远
眺的风景,都与我冥冥中的印象那样的相似。我,真的来过吗?是记不得多小的
时候奶奶讲过他的故事?是在梦里无心的游历?抑或是随着喜多郎的音符的足迹

脚踏运载千百年历史变迁的黄土和沙石,我曾沿着一道古墙缓缓的踱步,前面就
是嘉峪关了。弯腰捧起一把土,握在手中的便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仿佛走近
一个熟睡的巨人,外围的城墙是他的皮肤。形状已经没有了整齐的轮廓,可是,
他还活着。我静静的抚摩他,我默默的凝视他。粗糙疏松的外表刻录几许春秋,
凹凸不平的细节记载百年沧桑。也许经历过辉煌,也许遭受过创伤,那些早已被
漫长的岁月洗刷,逐渐遗忘了,留下来的是淡淡的痕迹。
城墙没有倒下,嘉峪关没有死去。我触及他那有节律的心跳,沉稳而有力;我聆
听他缓慢的呼吸,深沉而凝重。漫长的世纪,他走过一个又一个。他已经与世界
,与西域,与丝路融为一体,他们与永恒的时间同在,永远不会消亡。
我轻轻的走进嘉峪关,我不愿打搅他平静的沉睡。
城墙的坡和地面用一块块石砌成。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数不清的将士、马匹曾多
少次的在上面闪动,在坚硬的岩石上刻下了一个个凹陷的洞;城墙筑起长城高矮
间隙的形状,为的是士兵用弓弩射击,中间有一个个孔,可以窥见敌人的动静;
站在城上,平原特有的风呼呼的扑来,如若插上旌旗,一定会迎风飞扬得很有气
势;远望,唯见无际的暗黄戈壁,风掀起的薄薄沙土在飞舞,似乎衬托着万马奔
腾的景象。
嘉峪关不死,他是随时准备迎战的将领;嘉峪关不死,他在等待着战斗的时刻。

在那无从记忆的年月,嘉峪关里都是戴头盔、披铠甲,士气激昂的将士们,正准
备迎战进犯的敌人。号角在吹,旌旗在舞,战意正浓。城外敌军一批批冲来,惹
得尘土飞扬。守城的兵士放箭、落石、用计。双方展开你死我活的厮杀。马蹄声
,呐喊声,风啸声响作一片。嘉峪关在战斗,嘉峪关在怒吼……
在那无从记忆的年月,城内城外满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大将的指挥下呼喊口号
,操练步伐,研习武艺,震撼天地。沙场秋点兵,何等的雄壮,何等的气势!
也许,前世,我是这里的一兵一卒。我曾投身那血雨腥风的历史。我曾亲身体验
嘉峪关的精神本质。
现在,饱经如此壮烈场面的嘉峪关看似平静。可是我知道,一切都没有过去,仅
仅是暂时隐去。城墙,风号,扬尘……时刻准备就绪。这里的所有,战马,兵将
,旗杆,属于嘉峪关的幕幕真实战斗场面,随时会重现眼前。因为嘉峪关本是他
们的,嘉峪关本是战斗的,嘉峪关本是怒吼的,嘉峪关本是不死的。
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每一根梁柱,都在微微的颤动,表现着他生命的气息
。嘉峪关的苏醒,是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呈现的事实。
我们渐渐远离了嘉峪关的时候,正是太阳落山。在霞光的映射下,雄关展现一种
年青、乐观、沉稳的风采。我蓦然回首,一切依旧。
天下雄关,不死的雄关!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