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香港龙情>>〖 港 事 錦 囊 〗>>【 港 人 治 港 】>>【港事杂谈】>>傳媒整體公信力回升

主题:傳媒整體公信力回升
发信人: kaiyun.lin(開元)
整理人: mmm_mmm_365(2002-04-20 22:34:58), 站内信件
  (星島日報報道)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年來第三次就本港主要傳媒的公信力問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對普遍傳媒的公信力評分均回升。

  不過,以往評分較高的大眾化報紙,今年的得分則較親中報章低,負責調查的學者估計,這與市民不接受大眾化報紙的某一些採訪以及對新聞的處理手法有關。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在九七年和九八年亦曾進行同樣的調查,在一分最低、十分最高的標準下,結果市民對本港傳媒的公信力平均評分,由九七年的六點四四分,下跌至九八年的五點九一。不過,今年九月再以電話訪問了一千零四名市民,結果傳媒整體公信力平均分回升至六點五四分。

  此外,調查又將本港二十三個傳媒機構分為電子傳媒、精英報紙、大眾報紙、親中報紙以及其他傳媒五項。結果發現,市民對精英報紙,例如星島日報、信報、南華早報、經濟日報和明報等的整體印象較佳,有時甚至比電子傳媒更好。

  過去得分及排名均較親中報紙高的大眾報紙,今年卻下跌,排名在親中報紙之後。

  負責調查的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蘇鑰機估計,隨香港回歸祖國,市民在回歸前擔心九七後會失去新聞自由,但回歸並沒有發生,而中方又甚少干預香港的事,中國與香港的關係改變,加上親中報章在回歸後,已甚少再如回歸前般經常作批評政府等「反面角色」,都會令市民對這些報紙改觀。

  另一方面,大眾報紙的一些採訪手法、新聞處理,如「陳健康事件」、「狗仔隊」跟蹤、侵犯他人私隱、一些煽情新聞等,都得不到市民的認同,產生不滿,可能是導致市民對這類報紙公信力評分下跌的原因。

  不過,由於本港結構因素影響,閱讀報紙的人士普遍只有中學甚至小學以下的教育程度,與這些大眾化報紙的編輯方針合。

  此外,報紙已趨向雜誌化,這些大眾報紙可為讀者提供新聞以外的其他生活資訊,因此讀者雖然對報紙有所不滿,但並不影響這些報紙的銷路。



----
香港龍情    
閩南風情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