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漫画卡通>>故事及评论>>圣斗士星矢>>星尘笔记>>第三部 三教归一

主题:第三部 三教归一
发信人: sainthua(星华)
整理人: fires(2001-11-14 10:18:22), 站内信件
  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佛教,由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伊斯兰教,公元前七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盛行于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唐代传入我国。在我国也叫清真教、回教。

  基督教,公元一世界产生于亚细亚的西部地区,奉耶稣为救世主。公元四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十一世纪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公元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以后,又陆续从天主教分裂出许多新的教派,合称新教。我国所称基督教,多指新教。

  中国所谓红莲、碧叶、白藕三教一体,是指佛教、道教、儒教。

  道教由东汉张道陵创立,盛行于南北朝,奉老子为祖师。儒教则是春秋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

  正美于《圣斗士》中渗透了三种宗教:基督教、佛教、道教。

  其中,以基督教体系贯穿始终,但只以教皇、十字架等零星意像表征。而佛教与道教之代表,则是两位黄金战士,处女座沙加与天秤座童虎。
 

四大皆空
天人之际
外一篇

 
四大皆空

  “千万不要让沙加睁开他的双眼;否则,以你们的实力,就会立即死亡。”这是艾欧里亚对闯宫的青铜战士的忠告。

  处女宫中初见沙加,其金发垂肩,如日光浮影灿烂;面容娇好如少女,但神情之温文,风采之潇洒,却非世上任何女子所能比拟。不觉间,竟嗔怪星矢等人冒失,对如此人物出手,无礼之至!

  沙加,即释迦之谐音。

  佛祖原名乔答摩·悉达多,意为吉财、成就一切,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与摩耶夫人之子。他生于菩提树下,身处温柔富贵之乡,却悲天悯人,关怀民间疾苦。悉达多十七岁娶美貌绝伦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一年后有子罗喉罗。却终于二十九岁弃娇妻爱子,离开王宫修行,寻求渡世真理。六年后,悉达多停止苦行,在菩提树下彻悟成佛。他一生讲经说法,渡人无数。八十岁时涅磐于娑罗双树下。后人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

  一辉于处女宫冥冥中见沙加年幼时立于莲花之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便是传说中佛祖出世的情景。而冥斗士闯十二宫一战,沙加死于娑罗双树园。一生一死,暗合佛陀经历。

  沙加之绝技天魔降伏即佛法无边,降妖除魔之意。六道轮回是佛门“十界”之中的冥界:地狱界,永无止境的痛苦;饿鬼界,终日饥不择食;畜生界,弱肉强食;修罗界,血腥杀戮;人界,喜怒不定;天界则随时可能坠入其他各界。(另四界为佛、菩提、缘觉、声闻)以术语作为圣斗士绝技,于此亦不觉生涩。“轮”,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它的形状像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他出生时,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他的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天舞宝轮是“完美合一的战阵”,意味着佛法的圆满成就。

  孔雀座薛镖、莲花座阿高拉为沙加高徒,亦非无意设置。孔雀,在佛教神话中由凤凰而生,曾将佛祖吸入腹中。后佛陀剖开其背,跨上灵山,封孔雀为佛母大明王菩萨。诸佛中,如阿弥陀佛,鸠摩罗天等皆以孔雀为座骑。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为佛教祥瑞圣洁的象征。传说佛祖降生前出现的祥瑞之一,即池沼中突然长满大如车轮的莲花。佛祖从舌根生出万道光明,每道光明都化作千叶金色莲花,每朵莲花上皆有佛盘膝讲经,所以佛教中有大量“莲花座”式佛造像,且诸菩萨多有持莲花的形象。其实,八使八星座中并无莲花,但因其与佛密不可分,正美于此杜撰,亦无伤大雅。对沙加的这两位“劣徒”,颇多非议。予不以为然,俗语有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耶稣扶救众生,十三门徒中尚有爱财卖师之辈;中国历代仕官,自称孔子为师,亦多败类。又何必苛责沙加一人? 

  一串念珠,持于沙加之手,惊散群魔;坠于娑罗双树下,由撒加交给穆先生;在冥界物归原主;最后守护着潘多拉,串起了无数因缘。念珠是念佛、菩萨名号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法具。最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请释迦牟尼佛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教他用木[木患]子树(菩提树的一种)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消除烦恼。《木[木患]子经》说:“若欲灭烦恼,但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个,常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一颗颗念珠,用线串起来,是表示菩萨的种种功德。通常用的念珠数字为一百零八粒,代表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而证得一百零八种三昧。沙加谓之“一粒珠子滑过手指,就少一个烦恼”。正美将中国星象学中随斗部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之名附于一百零八位冥斗士,和念珠之数,更有“死一冥斗士则一珠变色”之说。不过,对于沙加来说,冥斗士们的确是一个个“烦恼”。念珠的挂法和放法也有规定:颈中一圈,手握两圈,放置三圈。细察娑罗双树园一役,沙加手持念珠确为两圈,而其牺牲之后,落于草中的念珠恰是三圈。(注:[木患]本是一个字,因为电脑字库中无此字,故用[木患]来代替。)

  沙加留于花瓣上的血书“阿赖耶识”,被称为第八感。识,就是分别、判断、认识的作用。佛教中的“识”即眼识(视觉)、耳识(听觉)、鼻识(嗅觉)、舌识(味觉)、身识(触觉)、意识(直觉),瑜伽行派又在上述六识之外,加上末那识(第七感)与阿赖耶识成为八识,后又加上阿摩罗识(无垢识)成为九识。末那意译为“意”,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它有一个单纯的作用,就是恒常不断地执持“我”的思想,由于“我”的思想,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便有爱憎、好坏、是非、彼此种种意识活动。阿赖耶识意译为“藏识”,它能保藏一切事物的“种子”不使失坏。“种子”在这里是一个借用的名词,它的实际意义是能力,或者是潜势力。前七识所见、闻、觉、知的东西留着于阿赖耶识上面,好象用香熏衣服,衣服便留着香气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可将阿赖耶识理解为灵魂。但阿赖耶识不是一个常住不灭的东西,而是永远在迁流变化着,这与一般灵魂的意义不同。好像远望中的瀑布,看上去以为是一片白布下垂,而其中急速而细微的迁流就是阿赖耶识。于此,可以理解沙加因领悟阿赖耶识被称为最接近神的人,而余人亦需如此,才能“活着”进入冥界战斗。

  手印,即手指所结形状。修行者结手印,能感受佛、菩萨的力量而与之成为一体。结手印的两手一般称为二羽、日月掌;称十指为十度、十轮、十法界、十真如、十峰;左右手分别表示止、观、定、慧、福、智、权、实、慈、悲等;小指次第至拇指则表示色、受、想、行、识或地、水、火、风、空。手印最早时并无固定规则,密教兴起后,采取印度教的行事而有手印之说,并进一步阐释手印的意义。在十二神殿篇沙加与闯宫人对战之时,亦结得数种手印。除最常用的双手合十外,星矢等人初入处女宫,见沙加盘膝而坐,双手叠放于腹前,拇指相对,为释迦牟尼大印。沙加使用六道轮回时,右手食指与拇指相扣,余指微弯,相对左手中指与拇指相扣,乃月天印。其后,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掌心向外,称施无畏印;同时左手亦五指并拢,指尖向下,掌心向外,称与愿印。沙加最常使用的手印是双掌虚合于胸前,掌间似含宇宙,是金刚掌。初究此题,惊佩正美用心细密,无一遗漏,瞠目之余,五体投地矣!

  以上,仅是沙加对佛教文化知识的表现。同时,他还代表了佛教文化精神。

  “生命的真理是无常。”沙加在处女宫中对一辉所说的,是佛教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之首。

  “美丽的花开了,可是不久它也会凋泄。在这世界上,生命是一瞬也不会停止的,它经常在变动……”现象,包括物质与心,是常常变化的。关于这点,今天的自然科学也如此说。连昔日认为是固定不变的物质最低单位——原子,科学也证实了不是不变的,它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电子、中子等结合而成的运动体。而且这些原子复合而成的诸种物质,大至宇宙天体为止,都有物理、化学好几重变化,而不止息。

  “花开花落,在灿烂的星光也会消失。这个地球,太阳和银河系,就连大宇宙也会有消失的时候。人的一生,与这些相比,简直就像是刹那间的事……”人生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却不应受“无常”的束缚。在这无限的变化中,作出最准确、最有价值的判断,才看得见宏伟辽阔的高远天空。沙加合着的双目,已将人世间种种看得剔透,生与死,爱与恨,泪与笑,都是云烟飘过,心已是空灵一片,无所畏惧,借由女神的惊叹深入冥界,继续战斗。

  处女宫旁的娑罗双树园一战,穿插着幼年沙加与神的对话,本是虚拟佛祖悟道时的思考;小说版《新冥王篇》将此段改为一老僧与沙加的对谈,尽失正美愿意矣!

  “今天又看到冈底自斯河中浮着好几具尸体,在河岸上有许多来自印度各地的朝圣者,看他们的样子好象生不如死。我所降生的这个国家,为什么会这么贫穷?人们就好象是为了受苦受难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这难道不可以说,最后还是以悲伤来结束吗?到最后还是只有一死,活着的时候,无论是克服痛苦还是追求爱的喜悦,到头来还是以死来结束,一切都化成虚无……想要与死这种永恒的东西相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人倒底是为什么而生?到头来还是免不了一死……”这沙加的悲哀,也是人类对死的悲哀。“苦”与人生共存,决不会消失,但可以将“苦”转化为欢喜。沙加的境界,是被烦恼的云彩覆盖,却能矢志不渝追求那能在云彩之上悠然翱翔的意境,不为云和风所干扰。

  在印度,自古以来笃信“轮回转生”,即认为:人,并非在今世消灭,而是通过死向新的生复苏。佛法是以轮回说为基础,从更加深邃的永恒的生命观的立场,阐释“生死”着一根本问题。生和死,本与生命共存,生命是永恒的,无限的转换着生和死。“若纠我之心性,无可生之始,故也无可之终。”我之心性,即一念之生命。它无始无终,并不因为死,而从这个宇宙上消灭。所以“永远不要忘记,死决不是最后。曾经活在这个世上的圣人们,就都超越了死的境界……”,那是在生死的流转之间有一个与宇宙不断融合的“我”的存在。外在的宇宙是无限的,同样,小宇宙——人的生命也是没有境界线的。一念的生命是超越了生死、大小、广狭的相对存在。领悟到自己生命的根源,则“生死”自然就不会使人感到恐惧。死,决不是“生”的失败,而是使新的生命得到复苏的重要转机。沙加也是了解的,娑罗双树下,将血染的花瓣托付微风,含笑而逝,那样的笑,出尘飘逸。他的潇洒,不似紫龙,是一片绿叶飘落的从容;不似加隆,是凌空雄鹰的御风而行,而是万物不萦于怀、生死随缘的空灵。一悟之后,万法皆空,万象冥会。 

  纵然与沙加相伴的是如此丰富的佛教文化,但在这位最接近神的“人”身上,我们看不到那种失却了“人气”的神性光环。他高傲,对青铜战士不屑一顾之态或引人侧目,然细观黄金战士,美罗称“面对你们的拳还要躲闪,简直是耻辱。”修罗道“不想让你们的脏血污染了我的宫。”想必身份不凡大抵如此。他真诚,坦陈一辉带给他的震撼和迷惑,可谓“佛家不打诳语”。叹息之墙前,他也有绝望无助,需人相慰之时。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刀枪不入的神,而是有感情,有畏怖的人,也因之富有魅力。 

  花雪纷纷,见他湖蓝的眼睛澄澈晶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天人之际

  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小宇宙么? 

  正美以小宇宙概念贯穿于《圣斗士》始终。小宇宙乃圣斗士搏击技巧之根本,圣斗士因为能劈天裂地,拥有惊人的破坏力。谁能充分发挥小宇宙,谁就是战斗的最后胜利者。 

  “小宇宙”并非无稽怪谈,此一说法是以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命题。 

  《淮南子·齐俗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宙之“宇”,意思是空间无限的广大,“宙”是时间永远流动的意思。与西方遵崇“人”的体系不同,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是寻求人与自然统一和谐、混融一体的宇宙哲学。 

  天地人三者时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互不相涉?还是相互牵连?这是人类古今中外的一个共同问号,表现在哲学上就是宇宙的统一性问题。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发展史以及哲人们的理论思辩已经证明,宇宙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即天地人都是有物质组成的;物质既有其外在形式的千差万别,也有其内在的共同属性,所以,天地人有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的信息论、系统论、生态平衡论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等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实践和论证了哲学上这一基本命题。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启发了先秦思想家的思辩。至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感应”的观念,他所著的《春秋繁露》中说:“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窃理脉,川谷之象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骨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关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四季)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 

  仅如此,西方星相学以黄道十二星座对应人体从头至脚的各个器官。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提到:“创造者在掺和宇宙灵魂的杯子里掺进同样的成分。(指四大元素:气、火、水、土。)他将它划分为许多个灵魂,数目与星体的数目相等,将每个灵魂分配给一个不同的星座。”  

  象与人的感应,在正美笔下得到了充分体现。 

  十八星座,八十八名圣斗士。北极星在天文学上是一颗双星,便有了希露达、芙莱娅姐妹。北斗七星之六亦是双星,则斯多与巴多为兄弟。圣斗士们的招式,更与自己的星座相应。星矢的流星拳划出天马星座十三颗星的轨迹;冰河发招时的白鸟起舞应对天鹅星座;瞬的锁链展开仿佛仙女座大星云;而米罗的十五枚毒针,代表了天蝎星座的十五颗星。圣斗士们守护星座的星象,都会应对于身体的各部分要穴,称为星命点,更是天人感应思想的完整再现。 

  由天人感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宋代张载第一次使用“天人合一”的说法,含有三个意义: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宇宙的缩影,天地人三位一体,有机而不可分,天人相与、天人相应。 

  (2)天即自然,有其内在普遍规律;人也同样受这些规律的支配。 

  (3)人生的完美在于与自然的协调,与群体的协调。 

  奉老子为祖师的道家认为:地球为一宇宙,人体也一宇宙,人体中负载着宇宙的信息。世上任何生命,都与大自然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宇宙的律动中,创造着各自的“生”。世上万物,都是在大宇宙的绝妙的节奏支配下。大宇宙的这种协调,完全体现、凝聚在作为小宇宙的人的生命中。初睹《圣斗士》,闻“小宇宙”之说,即惊其不俗,自此爱之无极。 

  “天人合一”四字,又为仙宫神斗士阿鲁贝利希绝技,借用印第安神话中“万物有灵”的观念,以森林中的精灵攻击敌人。阿鲁贝利希的祖先与童虎一战使用此招,童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真正的“天人合一”化解。而深得老人真传的紫龙,收敛自己的杀气,与自然同呼吸,阿鲁贝利希又一次败于以顺乎自然为主旨的道家学说。 

  道教,是根值于本国,发源于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下层之道,是符录禁魇之术;中层之道,是秦汉方士们的神仙服饵;这里所说的,则是以老庄哲学体系作为思想基础的上层之道。 

  道家除天人合一的理论之外,还看重生命的价值,强调形神一体,寻求长寿。《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论述了抱一、守静、炼内丹等炼养之道。彭祖以“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之术,寿至八百,成为养生延寿的代表人物。而天秤星座黄金战士童虎,于佛道圣地庐山瀑布之旁,静坐修炼二百余年,虽长寿不比神仙中人,亦是凡俗莫能及。而至于如何养生,则须从道教典籍中寻求答案了。 

  《道德经》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又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返老还童,这是道家养生追求的目标之一。童虎则于冥斗士闯宫时,以老迈之躯恢复十八青春,与其说因雅典娜的“假死之法”,不如说是中国道家养生术的人体修炼。 

  二百四十三年前的圣战余生之人,作为前辈出现,又是紫龙恩师的童虎,平淡的笑容中蕴藏着无比的智慧,目光更能明察秋毫。圣域之乱,老人退居五老峰十三年,培养出高徒紫龙,以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指点紫龙的成长。这位在历次战斗中主持大局的老人,如《道德经》四十七章所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道”之一字,庄子将其看成宇宙运动的过程。而由此衍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深不可测。尤以道家养生之术为瑰宝,发展了中医学。正美虽未得其全,然以之“小宇宙”一词尽显精髓,无人可及! 

  你呢?感觉到自己的小宇宙了么? 

  
外一篇
《圣斗士星矢》建筑与雕塑


银河擂台赛场地 ——古罗马斗兽场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建于公元一世纪80年代。由罗马帝国皇帝韦斯帕西亚诺用八万人、十年建成。四层看台,外观圆形,高57M,直径188M,周长500M,有76门,可容纳45000名观众。在银河擂台赛时,我们仍能看到它的壮观。

教庭 ——帕台农神庙



  希腊雅典西南部山岗上,祀奉雅典娜之殿宇。雕刻家菲迪亚斯、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始于公元前447年,用15年时间建成。神庙呈长方形,长60米、宽30米,全部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砌成。神殿分为前殿、正殿、后殿,四周共有40根直径2米的大理石廊柱,高30米。铜门镀金,山墙尖上饰有金箔,檐部有92块大理石浮雕镶板,并涂以红、蓝、金等浓厚鲜明的色彩,它是希腊本土上最完美的多立可柱式庙宇。

教庭后的雅典娜神像 ——帕台农神庙后的雅典娜像



  由同上人物建筑,用象牙和黄金为材料,神像高12M,女神身着战袍和长裙,头戴战盔,英姿飒爽。右脚直立,左脚微曲并稍向外移,俨然挺立在台座之上。她体态端庄典雅,神色安详可亲,深雕的衣褶厚重自然而又逼真。战盔上三个怪兽,中间是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两边是狮身鹰首的格里芬斯。女神一手托着长双翼的胜利女神,一手扶着置放在脚边的盾。盾牌上不仅盘踞着缠死祭司拉奥孔的巨蛇,且刻有希腊人与亚马孙人作战的场面,还刻着菲迪亚斯自己和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雕像,两人正以手中的武器向敌人投去,这些表现守卫森严的象征,颂扬了雅典国家的强大。现有罗马大理石105CM高摹制品。

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女神的圣斗士》 卷1《星矢!天马小英雄》 第12页 ——厄瑞克忒翁神庙



厄瑞克忒翁神庙在著名的帕台农神庙之北,由建筑师波忒欧设计,建于公元前421——406年。厄瑞克忒翁是传说中雅典人的始祖。神庙旁有相传雅典娜手植的橄榄林和波赛东与之争夺雅典保护权是用三叉戟顿地而成的井。神庙冲破了一贯的对称格式,精巧秀丽。由三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组成。女像柱廊用六个2.1M端丽娴雅的少女雕像做柱子,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图片就是女像柱廊

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女神的圣斗士》 卷7《毁灭!沙罗双树园》 第53页 ——哀悼的雅典娜



  出于阿提卡雕塑家之手。这块墓碑浮雕高62CM,雅典娜头戴缨盔,身着无袖束腰长衫,倚矛而立,脸带沉痛的表情。墓碑是为悼念一位为国捐躯的勇士而立,雅典娜体态潇洒,衣褶节奏严谨,女神左侧外轮廓线与斜立的矛形成三角形构图,使雕像富于稳定感,显示出古希腊雕塑的高度技术,现藏于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这雕塑出现于沙加之死前,别有深意。

卷7《毁灭!沙罗双树园》 第64页 ——湿衣法立佛(小沙加参禅时的背景)



  公元五世纪印度芨多石刻湿衣法立佛。佛像高2.17米,面部是印度型的,但兼有希腊的影响——希腊式的鼻梁。眼睛半闭,现出沉思的神情。头后光环是一轮硕大精美的圆形浮雕,中心是盛开的莲花,围以莲花纹、唐草纹、连珠纹等,十分华贵。佛全身披通肩式袈裟,衣纹纤细如丝,如微风吹皱池水,荡起一圈圈轻轻波动的涟漪。半透明的纱衣构成了一种朦胧、含蓄而神秘的美感。

卷8《罪与罚!第一狱的裁判》第67页 ——大卫雕像



  意大利大理石雕像,高550CM。米开朗基罗于1501-1504完成。据《圣经》载,大卫眉清目秀,容貌俊美,被以色列人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他体格魁伟英俊,左手举想肩头,握着肩上的甩石机,头部扭左侧,怒目而视,威严地注视着敌人,准备给来犯者迎头痛击,与其说他是圣经中人物,不如说他是当时佛罗伦萨人精神状态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当权者的希望:向古代英雄那样保卫祖国。此处象征着圣斗士们守护大地。

卷8《奥路菲!传说中的圣斗士》第16页 ——死者之书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必须经过奥西里斯的审判,为了让死者的灵魂通过这种审判,死者的家族就要编写赞美死者生前功德的诗歌、祷文、辩词与咒语,把它放进死者的棺内,以安抚死者的灵魂。这种死者之书,往往制作得很精致,上面绘有图画。我们这里欣赏到的这一幅彩色《死者之书》,就是这类文物的精品之一。所有的图画是图解冥神奥西里斯对死者审判的经过。在这幅画的下面,兽头人身的奥西里斯在掌管人生的天平,那个具有鹰首的怪物在记录死者的功过。左侧的白衣人是死者的家属。周围的象形文字,则记述着死者生前的功德。这一份《死者之书》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内。

卷8《奥路菲!传说中的圣斗士》第95页 ——拉美西斯二世岩窟神庙



  位于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岩窟神庙。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新王国军事帝国的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他统治埃及长大60多年。神庙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约280公里的悬岩之上,正面宽约40M,高约20M,岩壁上开凿有4个并肩而坐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宏大石像,凡是在尼罗河上航行的人们,从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见。入口处上方,是拉美西斯的名字组成的象形文字雕像。神庙的第一殿堂中耸立着高达10M左右的圆柱,上面也雕刻着法老雕像。其他殿堂,雕满了拉美西斯征服赫梯、努比亚时的胜利场面。神庙最后是拉美西斯二世灵堂,雕刻着他本人及太阳神阿蒙和其他神祗的形象。星矢和瞬在第二狱时,我们可以欣赏到埃及的建筑风格。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