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涩女郎)
整理人: dannylu(2002-07-14 02:21:10), 站内信件
|
---“俗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化进程”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1年10月,由中国俗文学学会举办的“俗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上,北京大学及中国俗文学学会有关领导对学会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陈平原做了主题发言,他回溯了20世纪中国俗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从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三个方面强调了俗文学及其研究对中国文学及现代中国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从晚清开始,俗文学就得到关注,俗文学是文人创作宝贵的资源与不竭的动力;俗文学的崛起与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的变迁密切相关,因而具有深厚的思想史价值;俗文学的崛起,对于学术史原有学科的重新组合和发展,对于新学科的勃兴,都发挥了资料库与催生剂的作用。因此,陈平原呼吁各方面支持,加强对俗文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一批有志于此的青年学生,让俗文学的研究有继承、有开拓。
与会学者对俗文学的性质界定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李忠明认为要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梳理基本的理论体系,使俗文学研究进一步科学化与规范化,他指出俗文学研究范围、角度要广泛,俗要以雅为背景,不仅要关注口头、书面文字,还要重视电视网络等媒体,同时要做到精而深。对俗文学与“非作家文学”的概念问题,北京大学人类学所赵旭东认为应该从文化角度上看,作家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在资本主义社会强调的是所有的财产必须有一个法人,而在俗文学中,表演书写获得的是一种自我情感的释放和满足。
与会学者还就各自的研究课题做了专题发言。古典名著具有活跃的生命力,它们直接介入了当下的文化消费,对古典名著的重新解读与审视受到与会学者的关注,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杨扬以《西游记》为个案,观察俗文学在近百年中所起的作用,他指出《西游记》形象直接参与了现代审美文化进程。中山大学施爱东对《水浒传》的再解读,运用母题类型、社会学、伦理学等新的视角,从文学层面上解析了“英雄杀嫂”这一主题,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在全球化的文化选择中,如何维护和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原中国文联曲艺家协会研究部主任戴洪森在《说唱文学与现代文化》中提出,强调说唱文学的娱乐功能是必要的,但主导的是文化功能,要以文化统率娱乐,以文化为发展方向,应用一种开放的眼光与外国同类作比较,与时俱进,创建新的民族文化。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邢莉和她的研究生宋颖对世俗宗教偶像观音和妈祖的研究,鲍震培女士对明清以来弹词的研究,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整理民族珍贵的遗产,为这一研究话题作了很好的回应。
一些俗文学研究的先驱,在这次研讨会上提出了引人关注的话题。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在《王国维与俗文学》中指出,王国维在“五四”以前,对俗文学的研究起了开山辟路的作用,为通俗小说、戏曲、通俗诗的研究学术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白化文呼吁应加强对老俗文学家刘复的研究,强调老一辈学者重视对俗文学的整理工作,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课题。中国艺术研究院蔡莉源以自己编纂中国曲艺志的甘苦收获,进一步说明了资料的编纂整理对于文化遗产保存研究的意义。
北京广播学院刘晔原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对电视剧的研究》,李忠明等对当下网络文学的讨论,新世纪出版社编辑陈有升对当前流行荤笑话的评论等,显示了学者们对当下社会语境的敏锐观察和人文关怀。
此外,天津学者张元卿对民国时期北派通俗小说作家刘云苦的研究;浙江师范学院赵红娟对王娇故事从话本到新诗演变的探讨;中山大学蒋明智博士对20世纪歌谣与新诗发展的讨论,都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这次研讨会的召开,为俗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信息交流的平台。学者们研究视界的广泛、理论方法的多样,都在热情洋溢的讨论会中碰撞激发,再次展现了俗文学研究的蓬勃生机。
----

帅哥为何哭泣?凉夏扁过的痕迹~ (开扁了) |
|